从虚论治高脂血症浅析
2011-02-11梁音心
梁音心
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231
高脂血症,又称高蛋白血症,是现代医学的名词,中医没有高脂血症的病名。但从临床实践观察,高脂血症患者多见头目昏沉、肢体困重等症,或仅感肢体倦怠乏力,与湿邪致病的特征相似。现代临床多从“痰浊”、“淤血”论治高脂血症,疗效确切。本人在“痰、淤”的基础上,从虚论治高脂血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些许体会浅谈如下。
1 定义及诊断标准
1.1 高脂血症的定义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而使血浆中的一种或多种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类疾病。包括血浆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 (TG)水平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过低。
1.2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TC≥6.0mmol/L,或 TG≥1.54mmol/L,或 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者,即可确诊为高脂血症。
2 中医古籍描述
中医典籍中无“血脂”及“高脂血症”之病名,根据临床表现,高脂血症属中医的“痰证”、“虚损”、“眩晕”、“胸痹”等范畴,散见于历代医籍中。《灵枢·卫气失常》篇云: “人有肥、有膏、有肉”。 “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礼记·内则》曰: “脂,膏以膏之”。《说文解字注》: “膏,肥也”。孔颖达疏: “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可见膏脂二者性质相同。对于“脂”、“膏”的形成,张志聪《灵枢集注》云:“中焦之气,蒸津液化,真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众多文献表明膏脂来源于水谷,属津液较为稠厚的部分。体内正常的脂质是维护体魄健壮,提高抗病能力的重要物质。但若摄入过多,或膏脂的生化、转输、排泄等发生异常,则体内脂膏过盛,易生壅滞之患,其壅滞于血脉者,伤害血脉。《灵枢·血络论》说:“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 (刺之)不能射。”此处刺络而血“不能射”可能是因气血瘀滞导致的“其血黑以浊”、血质异常。
3 从虚论治高脂血症的理论依据
高脂血症病因病机可归纳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年老体虚、劳逸无度等引起的正气不足,水液气化、运化失常,膏脂传输、排泄障碍,郁于内则膏脂丰满。根据中医藏象理论,高脂血症与脾主运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失健运,久则引起一系列的水液代谢、脏腑功能活动的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躯体和心理症状,形成高脂血症。肾虚亦是本病发生之关键,肾为先天之本,化气行水,调节人体水液代谢。一切阴精的贮存分布均与肾有密切关系,脂质系阴精之一,同样受肾的制约[2]。
3.1 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首要因素
脾主运化,主升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说明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无不在于脾,其中包括血中膏脂的生成与转输,均有赖于脾的生理功能。脾气充足,则输化正常,水津四布,膏脂可入内、溢外,发挥濡养的作用。若脾气虚弱,则运化失常,水津不布,精化为浊而形成高脂血症。而且,脾虚可生痰、生瘀,痰浊内阻和瘀血停滞是形成高脂血症重要的因素。因此,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3,4]。治疗关键当以健脾助运为主[5]。
3.2 肾气虚亦是高脂血症的关键因素
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之源泉,随着人们步入中老年,肾气逐渐虚衰。中老年人易患高脂血症,实质上为中医肾虚的表现[6]。脂为痰浊所化,为肾水失司所致[7]。肾为水脏,主津液、肾阴亏虚则三焦气化不利,致血中脂质代谢失调。《素问·通平虚实论》中云:“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而“膏”即为血脂的组成成分,故高脂血症可归属为“膏粱之疾”。肾虚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血脂内环境动态平衡的自稳功能,这是发生高脂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对肾虚实质的研究多认为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如有研究表明,肾虚证存在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8]。老年患者还会因性激素代谢能力下降导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形成高脂血症。因此治疗高脂血症当兼顾补肾扶正。
4 结语
由于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缠绵,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因而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医古籍虽无高脂血症病名,但历代文献多从“膏”、 “脂”、“痰”、“瘀”、“虚”等角度加以论述,认为该病与情志、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个体禀赋相关。高血脂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脂质升高与脏腑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有关,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的首要因素,肾气虚亦是关键。临床治疗当在祛痰、化瘀等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补肾健脾,扶正助运,从而到达调整脏腑,恢复正常的津液代谢。佐以饮食调节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定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2]柴瑞霭.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初探[J].山西中医,1997(2):48
[3]曾庆明,张炜宁,雷跃.浅谈从脾虚生痰生瘀论治高脂血症[J].江西中医药,2006(6):10-12
[4]曲丽丽,史焱.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3):82-83
[5]王西禹.试述从脾论治高脂血症[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2):166
[6]尹方,陈学忠,杨俐.从肾虚血瘀辨治高脂血症 [J].四川中医,2006(1):25-26
[7]韩丹丹.高脂血症从肾论治临床探幽[J].光明中医,2010(12):2364-65
[8]姜春华,沈自尹.肾的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