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2011-02-11赛武烈
赛武烈 玛 莲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新疆 阿勒泰 836500
我们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人均为针刺治疗10天,无明显效果者,共63例,男性26例,女性37例;年龄10~85岁,平均40岁;病程1天~2月,平均17天。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
(1)起病突然。
(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3)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
(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又分为:①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②损害在镫骨神经部位处,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③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郭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④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流泪,唾液减少。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疗法
主穴攒竹、阳白、瞳子髎、迎香、颧髎、地仓、颊车、夹人中、夹承浆、合谷。配穴足三里、气海、关元等。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天为1疗程。
2.2 穴位埋线疗法
针刺治疗10天,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取上述5~8穴位。方法:在穴位上作标记,常规消毒局部;采用埋线针将1~2厘米小段羊肠线,放入针套内,在穴位局部,左手拇指,食指绷紧或捏起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边退针套,边推针芯,将肠线埋植在穴位内,针孔用创可贴贴好,以防出血感染。休息1周后可进行第2个疗程的针刺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照《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疗效评估标准中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比较患者两侧面部6种运动,即抬眉、闭眼、鼓腮、噘嘴、示齿、张大鼻孔。记录患侧减弱程度,每项满分3分,分别为运动正常3分、运动减弱2分、运动明显减弱1分、运动消失0分。另外,评估安静状态的面部情况,正常2分、轻度不对称1分、明显不对称0分。满分共计20分。
痊愈:20分;显效:17~19分;好转:14~16分;无效:≤13分。
3.2 疗效观察
63例中,痊愈44例、显效15例、好转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眼歪斜”、“卒口噼”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口眼歪斜。在穴位中植入羊肠线,能持续地刺激穴位,临床上用针刺治疗面瘫均能收到好的疗效,对于顽固性面瘫,往往需要几个疗程时间。为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我们采取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方法,收到了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