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保护人类宝贵资源
——赛加羚羊资源保护利用途径的探讨

2011-02-11中国中药协会

中国现代中药 2011年7期
关键词:羚羊药用药材

中国中药协会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保护人类宝贵资源
——赛加羚羊资源保护利用途径的探讨

中国中药协会

赛加羚羊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管理物种,也是中医药的宝贵资源。本文对传统中医药及动物药的地位和作用、羚羊角的功效及应用现状,以及中医药界开展药用濒危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同时,对如何保护野生药材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濒危;中药资源;赛加羚羊;保护与利用;探讨

赛加羚羊是CITES公约附录管理物种,也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和中国等赛加羚羊分布国的宝贵资源。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原因导致其资源濒危而受到国际社会和国内业界的高度关注。希望通过广泛深入地交流与研讨,在赛加羚羊资源的研究、保护、利用、管理等方面达成更多的共识,联合开展保护项目合作,为建立和完善赛加羚羊的国际保护机制和促进其种群资源尽快恢复做出积极而有成效的努力。本文就传统中医药及动物药的地位和作用、羚羊角的功效与应用现状,以及中医药界开展药用濒危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的途径进行探讨。

1 传统中医药文化及动物药的应用

1.1传统中医药文化概述

传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几千年来,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致死上千万人的瘟疫大流行,其中传统中医药起了关键性作用。历史上,中国的中医药界就是凭着一把草、一根针解决了传染病防治和人民的医疗保健问题。至今,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事业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中医药和西医药并存,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肩负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使命,这也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一大特色。

在近年抗击SARS、H1N1等全球重大传染病工作中,中医药的疗效令世人瞩目,传统中医药的巨大医疗价值受到普遍关注。随着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治疗疾病和康复保健潮流的日益兴起,传统中医药的价值将会更加凸现,并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千年来,为了不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维持人类正常的繁衍生息,传统中医药的先人早就意识到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性。中国大医药学家孙思邈指出,如果不得已以动物入药,首先是利用自然死亡的各种动物。另一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采药要逢三采一”,不能采尽挖绝。正是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中国传统医药界在利用天然动物、植物、矿物治病救人的同时,重视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保障了传统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使传统中医药绵延50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1.2动物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中药虽然取自植物、动物和矿物,但大部分都须经过科学加工炮制才能作为药物使用。经过反复试验,对药物性味、功能、采集、加工、配方、制剂和临床使用积累了深厚的传统知识和技术。中药制药和炮制加工技术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特别是动物药作为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成为许多经典中成药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动物药材的炮制加工技术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传统知识和技术诀窍。保存发挥这些传统知识和技术诀窍,是人类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需要。

由于医疗保健对药材的需求量增长,也由于其它各种复杂的原因,致使部分野生药材资源逐年减少甚至濒危,特别是动物药材资源的急剧减少,直接影响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中医药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困难。

近20年来,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条例和政策规定,以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来确保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达到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 羚羊角的药用功效及应用现状

2.1羚羊角的传统功效

羚羊角作为传统常用动物药材,性味咸,寒。归肝、心经。功能平肝息风,清热镇惊,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羚羊角在中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历史悠久,使用广泛,临床疗效明确,为中药制剂和临床用药不可或缺的动物药材。羚羊角既可单味服用,也可组方配伍。

2.2羚羊角的现代应用

现代药理学试验研究表明,羚羊角具有显著的镇惊、镇痛、镇静、解热、抗炎、降压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抽风、原发性Ⅱ期高血压病、哮喘、婴幼儿舌疮口疮、成年人复发性口疮等。羚羊角在癌症治疗方面也有疗效,用于治疗鼻咽癌、喉癌、肺癌。

2.3羚羊角的临床使用量

羚羊角属于珍贵稀有药材,单味入药的一剂使用量一般0.3g。以三对羚羊角约1kg重来估算,三对羚羊角可以为3000人次的患者提供羚羊角药材原料。配方使用,则其在一丸药中的份量、日服用量最多不过0.06g,服用7天疗程用量不超过0.42g。

中医三宝中的紫雪散是用于治疗急性温热病的经典制剂。每瓶含羚羊角0.018g,服用3天的量为0.054g。以此计算,1kg羚羊角可为18500人提供有效的治疗。

治疗感冒的常用中药——羚羊感冒片,处方中的羚羊角比重仅为0.4%,每片含羚羊角成分0.0034g,每次用量为0.0204g,每日用量为0.0408g,1kg羚羊角可以为5200人次的患者治愈感冒。

2.4羚羊角药用的综合评价

羚羊角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特别是在治疗急性温热病、儿科疾病和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作为临床配方和中成药制剂,羚羊角的使用量很小,但却不可替代。羚羊角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医疗价值。

3 保护野生药材资源采取的措施

3.1依法保护野生药材资源

1987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野生药材资源的法规。共收载了42种野生药材76个物种。其中植物药材29种,涉及58种植物;动物药材13种,涉及18种动物。《条例》明确了对野生药材资源在保护管理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即保护与采猎相结合的原则。保护物种及保护措施分为三级: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濒临绝灭的稀有药用物种)禁止采猎;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药用物种)和三级保护野生物种(资源严重减少的药用物种)必须持采药证按照批准的计划进行采猎收购。

1989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其保护、管理及利用较《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更进一步提升到立法的高度,标志着中国的濒危物种保护与利用管理逐渐走向法治化的轨道。

3.2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建设

通过建立重点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区、药用植物园、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加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筛选与利用,保护现有药用植物种质基因不会流失,为开发利用提供物种保证。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实行封禁护育、轮采轮休制度,开展各种抚育措施促进资源恢复更新。

国家鼓励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药材资源,确保采收量不超过自然增长量。对野生资源稀少或严重下降而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的动植物药材进行野生变家种家养。对暂时还不具备人工种植和养殖的珍稀濒危药材品种,开发同疗效药材品种,以满足人民常用医疗用药需要。

3.3中药企业依法规范生产经营

为了切实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的中药生产经营企业从1993年开始停止使用犀角(广角)和虎骨;从2005年开始对麝香、熊胆粉实行注册审批后使用;从2007年开始对穿山甲、羚羊角和稀有蛇类进行库存核定和使用审批等严格管理。

为了确保中成药生产所需原料药材的供应,国家鼓励中成药生产企业开始建设原料药材生产基地,特别是对濒危动植物药材的人工种植和养殖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产学研联合方式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对麝香、熊胆粉、羚羊角、穿山甲等濒危药材实行库存登记、生产调运审批和标记等一系列措施,包括“定品种、定厂家、定产量、定销售医院等,确保使用濒危动物药材的中药产品在严格的管控下进行,依法规范中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4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养殖业

国家鼓励发展常用药用动植物的养殖业和栽培业,通过栽培饲养来提供大量药材商品,使中医药对野生资源的利用转为人工生产。

开展濒危动植物繁育技术的攻关研究,为建立人工养殖和栽培基地提供技术保障,促进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的恢复和扩大;同时积极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同疗效品种,或以合成方式解决原料来源。

在濒危动植物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恢复的情况下,以同疗效品种替代濒危药材。

3.5切实加强濒危药材的监督控制

从1993年开始,中药企业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了对犀牛角、虎骨的清查和封存,停止了对虎骨、犀牛角的一切药用生产和销售。

2005年,按照国家五个部局文件规定,对天然麝香和熊胆粉实行定品种、定厂家和申报使用量,严格规范生产经营流通活动。

2007年对赛加羚羊、穿山甲和稀有蛇类实施产品标记管理,并对实施情况组织进行监督检查,维护了政策规定的严肃性。

3.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

中国中药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积极推动者。中国中药协会设立的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宗旨就是要促进中药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做好濒危物种保护管理工作。近年来,开展了一系有意义的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7年6月和2010年3月,中国中药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列席了CITES公约缔约国大会,2010年召开了两次濒危中药资源保护管理政策方面的专题讲座和论坛,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开展濒危药材科研开发项目论证。

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中国现代中药》期刊,发表了大量有关濒危物种保护管理方面的文章和知识,宣传介绍了国家政策、国内外最新动态和保护管理经验。

4 中医药界启动药用濒危动物保护开发战略研究

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之一。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也已经成为中药从业者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为保护人类共有的物质和文化财富,促进人类健康与健康地球的和谐统一,传统中医药界致力于实现药用濒危动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近期,中国中药协会携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界,启动了“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传统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旨在制订一个指导中药行业良性有序发展的战略,实现野生动物保护与传统中医药的协调发展。

4.1严厉打击羚羊角走私和非法贸易

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对赛加羚羊药材有着长期的需求,一直希望从合法的贸易渠道保持正常的进口,也坚决反对走私和非法贸易,愿意积极配合政府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非法贸易,一方面维护正常贸易,另一方面保护野生资源。

4.2支持、加强保护赛加羚羊资源和繁育工作

中国的中医药界积极支持赛加羚羊资源保护和繁育工作,包括资源考察、建立保护区和繁育区、保护措施与繁育技术研究等相关工作,给予可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建议联合建立赛加羚羊驯养保护区,并根据保护区发展情况,适时建立赛加羚羊人工养殖技术交流和繁育中心。在适合赛加羚羊生存和繁育的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建立国家级赛加羚羊繁育保护区(可借鉴中国卧龙大熊猫保护中心的管理、运作方式),保证赛加羚羊种群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继续深入开展赛加羚羊人工养殖。在先期开展的赛加羚羊人工养殖研究基础上,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有效解决制约赛加羚羊养殖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建立养殖业为主,生产加工企业为辅,合作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本着“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羚羊产业,尽快实现赛加羚羊种群的恢复与扩大。

4.3加大同疗效品种的研究与开发

面对赛加羚羊资源紧缺的局面,积极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大力寻找开发同疗效品种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鹅喉羚羊角、蒙原羚角、黄羊角、山羊角、绵羊角、羊蹄甲等进行筛选研究,积极开展同疗效品种的研发工作。通过对羚羊角的骨塞与羚羊角进行的功效对比试验,改变传统羚羊角使用时去除骨塞的做法,提高羚羊角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4.4对使用羚羊角的中成药限制生产

为了保护中药生产技术和品种,组织中药专家对含羚羊角的中成药进行科学筛选论证,确定重点保护品种,逐步过渡到“定生产品种、定生产厂家、定使用数量”的管理方式。

4.5继续强化保护和利用管理工作

严格遵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组织的有关规定,加强贯彻落实保护濒危物种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对药用濒危物种实施的宏观控制资源消耗总量、定点定量使用、专用标识管理措施。加强市场流通监督检查,规范生产经营维护活动,维护市场流通秩序。

4.6设立药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开发基金

中国中药协会正在积极组织中药企业,同时呼吁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界和传统中医药界共同发起设立药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开发基金,以保护开发基金的方式形成药用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的国际合力,并使相关工作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国际间合作,建立高效、密切、畅通的赛加羚羊保护国际合作机制,开展养殖驯化的国际技术交流。从适合赛加羚羊种群生存和发展的角度,与赛加羚羊分布国建立密切的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从资金、信息等方面支持资源分布国对赛加羚羊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以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建立国际羚羊驯养和种源基地,积极从基地引种、输入赛加羚羊资源,并适时进行资源的野外放归工作,逐渐恢复野外赛加羚羊资源。目前,应加快解决影响赛加羚羊正常迁徙的边境“铁丝网”阻碍羚羊通道的问题,为赛加羚羊提供一个良好的野生迁徙环境。

(本文是中国中药协会2010年9月27~29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赛加羚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猜你喜欢

羚羊药用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两只猎豹
绝望中的羚羊
猎豹与羚羊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