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支原体感染的诊治与护理
2011-02-10刘惜宇文爱艳
刘惜宇 文爱艳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同时还会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伤,具有病情严重程度差异较大的特点[1]。为及时、有效的诊治儿童支原体感染,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清患儿的痛苦,笔者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诊治、护理方法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本院儿科就诊的12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血常规、MP-IgM等实验室检查、胸部X片检查均为确诊病例。其中男67例,女59例,年龄2~6个月13例,6个月~2岁20例,2~4岁42例,4~6岁51例,病程1~45d,平均病程(23±17.6)d,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秋冬两季。患者多表现为持续发热、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头疼、咽痛、食欲减退、呕吐、胸痛。本组患儿中并发胃肠道系统损害者22例,症状为腹泻、腹痛、呕吐、肝功异常;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1例,病症为多发性神经炎;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者25例,其中心肌炎18例,心包炎7例。
1.2 方法
①诊断方法:根据患儿的临床体征、MP流行病学情况、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诊断要点为MP-IgM检测结果为阳性;清、链霉素及磺胺类药无效;白细胞正常或稍高;ALT或AST升高;ESR加快;CPR升高;X线胸片表现为大片絮状阴影、肺不张及胸腔积液。并结合临床体征及检查结果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进行鉴别诊断。②治疗方法:红霉素耐受患儿静脉滴注红霉素10~14d,1次/d,20~30mg/kg,症状和体征消失后持续口服红霉素3周;红霉素不耐受患儿给予阿奇霉素,1次/d,5~10mg/kg,症状和体征消失后持续口服3周。止咳药物选择小剂量可待因,祛痰采取雾化、吸痰,给予氨溴索祛痰剂,同时指导家长加强拍背、翻身;喘息严重者给予口服氨茶碱,4~6mg/(kg·次),6h/次;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应及时给氧。对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严重的支原体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而出现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应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并肺外症状者,给予护脑、护心、护肝等综合治疗。③护理方法: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及临床体征。对于发热患儿,体温在38.5~39℃者,指导并协助家长以温水搽洗患儿颈部、腋窝脸部,体温>39℃者,遵医嘱给予退热药,体温<38.5℃者,指导家长多喂温开水。体温稳定情况下,2次/d检测体温,体温不稳定时,2h/次检测体温。为痰液无法排出的患儿吸痰,1次/d给予超声雾化吸入,雾化结束后指导家长为患儿拍背、翻身。同时注意病室环境的护理,将室温保持在20~23℃,湿度50~60%;1次/d紫外线照射;2次/d,20min/次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协助患儿每日用呋喃西林漱口;指导家长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质食物。
2 结 果
本组126例患儿入院后X线胸片均为异常,其中单侧改变72例(57.14%);入院2~4d抽血检测MP-IgM,其中104例为阳性,22例7d后复查为阳性。冷凝集试验阳性为29例(23.02%),滴度为1∶32~1∶256。末梢白细胞(4.0~10.0)×109/L者80例(63.49%),<(4.0~10.0)×109/L者19例(15.08%),>10.0×109/L者27例(21.43%)。采用红霉素治疗者57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者69例,总疗程21~28d,平均(24.5±3.7)d;103例用药3~6d后体温下降,症状缓解,13例延长用药时间后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治疗1~2w后复查胸片,110例肺炎吸收明显,16例延长治疗后肺炎均完全吸收,126例患儿中121例痊愈,5例2个月后复发,经再次治疗痊愈。
3 讨 论
支原体(mycoplasma)是细胞外生存的,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最小微生物。儿科支原体感染多因肺炎支原体所致,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其引发的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节更为常见[2]。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首先是通过其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生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胀与坏死,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理反应。
儿童支原体感染往往起病缓慢,其潜伏期可达2~3周,约1/3的患儿也可无症状。多数表现为鼻炎、咽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热、头痛、畏寒、全身酸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继而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尤其是夜间咳嗽较为严重,多数患儿表现为喘憋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展为支原体肺炎[3]。MP感染导致喘息的机制可能与感染后机体淋巴细胞增殖和破坏正常细胞亚群的比例,导致细胞免疫功能被破坏,从而诱发喘息。支原体感染的危害还在于其可能合并的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如心包炎、心肌炎、脑膜炎、溶血性贫血、肝炎、关节炎、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致病机制为mycoplasmal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部分相同抗原,在感染过程中常出现多器官和系统细胞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多系统的免疫损伤,因此,应重视儿科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治。及早诊断和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可显著缩短支原体感染的病程。目前MP的诊断方法除根据流行病学情况,病史询问,临床体征检查外,还需依赖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尤其是MP-IgM检测。马勇等[4]的研究表明血清抗MPIgM敏感性分别为94.3%,特异性为94.7%,提示MP-IgM检测对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重要临床价值。本组81例患儿在未确诊前采用过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但均无显著疗效。经实验室诊断确诊后改为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等干扰蛋白质合成药物,均取得了显著疗效,患儿发热、咳嗽、肺炎等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支原体感染会引发大范围流行,因此应注意住院患儿的呼吸道隔离。护理工作中可通过健康宣教,解除患儿家长的疑虑,即使在秋冬季也应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及时清洁消毒病区环境,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创造无菌环境。对于在儿科就诊的患儿及家长,可加强健康宣教,提示家长多为儿童创造户外活动机会,帮助孩子进行身体锻炼,特别是应加强呼吸运动锻炼,以改善呼吸功能。指导家长在季节更替、气候骤变等天气,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以减少受寒感冒的概率。
[1] 方萍,张忠龙,李闽真.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1872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6):96-97.
[2] 汪鑫.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79.
[3] 熊伟,邹丽芬,赵心宇.儿科呼吸道疾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结果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12):73-74.
[4] 马勇,丁国英.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