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提高糖耐量减低人群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观察

2011-02-10刘彩虹周文华李存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糖耐量空腹人群

刘彩虹 周文华 李存燕

(1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唐海县医院,河北 唐山 063200;2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速突出,1980至2004年DM的患患者数上升了2~3倍,据估计2004年约4000万人,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按1985年诊断标准全国平均患病率1980年约为1.0%,1989年2.02%,1994年2.51%,1996年3.21%;每10年约增加1%。国内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上升更为明显,由6.17%(男性7.03%、女性4.62%)上升到16.42%(男性18.65%、女性12.63%),升幅约1.5倍,他们是潜在的糖尿病患者,也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1]。本文对糖耐量减低人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了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糖耐量减低(按糖耐量受损标准进行判断[2],指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2h后静脉血浆血糖在7.8~11.1mmol/L)人群患者200例,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48∶52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80岁,平均(55.67±16.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2岁,平均(6.12±2.23)年;文化程度:大学7例,中学41例,小学52例;空腹血糖(6.42±0.36)mmol/L、口服葡萄糖2h血糖(9.67±1.78)mmol/L。对照组,男/女比例为49:51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9岁,平均(56.34±15.89)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24岁,平均(6.78±2.67)年;文化程度:大学8例,中学43例,小学49例;空腹血糖(6.23±0.33)mmol/L、口服葡萄糖2小时血糖(9.73±1.63)mmol/L。两组患者年龄大小、性别构成、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2h血糖等一般资料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一般护理;观察组首先建立健康档案实施下列护理干预。①心理卫生教育:糖耐量受损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研究表明,抑郁情绪与血糖控制明显相关[3]。抑郁程度越严重,糖代谢越差。对存在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特征的患者,要在充分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用针对式、沟通式、诱导式,转移式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②饮食指导:饮食控制的具体方案因人而异.但基本原则是相同的,提供一份糖尿病饮食热量表,并向每位患者发送整理成册的糖尿病饮食防治手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地讲解糖耐量异常的危险性、对人体的危害[4]。③生活方式干预:糖耐量受损和肥胖之间的密切关系提示,对于肥胖患者,无论血糖水平如何,都应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一般推荐患者以有氧运动为最佳,如散步、做操、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帮助患者增加运动和减轻体重。多个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改变,不仅可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可使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下降,它还可能带来其他健康相关的受益[5]。④健康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及对医学常识的了解程度、理解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重点突出,注重教育效果。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使患者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6]。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7],采用7个问题4分制评分,总分在22分及以上者为依从性好,21分及以下者为依从性不好。糖耐量减低人群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方差齐者采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或百分比,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护理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为观察组治疗依从73.00%(73/100)高于对照组的41.00%(41/100)(χ2=21.34,P<0.05);空腹血糖(5.56±0.32)mmol/L、餐后2h血糖(8.01±0.84)mmol/L低于对照组的(6.03±0.46)mmol/L、(8.89±0.67)mmol/L(t=3.56,4.02,3.21;P<0.05);观察组诊断为糖尿病16.00%(16/100)低于对照组的29.00%(29/100)(χ2=8.3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0%(98/100)高于对照组的80.00%(80/100)(χ2=13.78,P<0.05)。

3 讨 论

糖耐量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并导致高死亡率,其危害很大。糖耐量受损最终大部分会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的发生受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影响,糖耐量异常是形成糖尿病的前奏;糖耐量异常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糖耐量受损重在干预,延缓及减少进入糖尿病的人群,对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8]。

由于糖耐量减低病程长,症状轻微,而并发症出现又相对缓慢,各种控制措施的长期性致使患者对治疗缺乏耐心,导致依从性下降。国内外经验证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改变行为最有效的途径[9],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改变患者的错误认识了解糖耐量减低相关知识,明白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措施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患者高度重视提高依从性。实施心理指导对改善病情、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患者减轻体质量,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缓解紧张情绪。饮食控制是糖耐量减低人群治疗的关键,合理控制饮食是糖耐量减低人群治疗的基本措施。本文结果也显示护理干预1年,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73.00%高于对照组的41.00%;空腹血糖(5.56±0.32)mmol/L、餐后2h血糖(8.01±0.84)mmol/L低于对照组的(6.03±0.46)mmol/L、(8.89±0.67)mmol/L;观察组诊断为糖尿病16.00%低于对照组的29.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78P<0.05)。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使糖耐量减低人群掌握糖耐量减低的必备知识,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自我管理,对提高治疗依从性、控制糖耐量减低向糖尿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许哗,俞璐,陈雨,等.糖耐量异常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77-78.

[2] 杨文英.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401-404.

[3] 赵景,朱伟芬.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疗效的作用.护理与康复,2007,12(9):579-581.

[4] 阔常春,冯思红.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18.

[5] 徐彩虹,陈少芳,关锦莲.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愈后疗效影响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3):341-342.

[6]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7.

[7] 许樟荣.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 727-729.

[8] 刘军秀,谢朝晖,李星明,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管理进展[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1):674-675.

[9] 柴慧芬,曹喜珍,裘俊涛.社区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转归的作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6,4(5):588-589.

猜你喜欢

糖耐量空腹人群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人过40岁查查糖耐量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空腹喝水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