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行风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2011-02-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4期
关键词:辽阳市行风医疗

杨 琳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医院行风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已成为医疗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医院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700张,在岗职工800人。近年来,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把加强行风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自觉行为和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不断为行风建设增加新内涵、拓展新领域、注入新活力,通过行风主线联动全方位工作,有效助推了两个效益稳步提高,促进了可持续发展[1,2]。

1 明确目标思路,创新管理理念,用认识上的高层次提升建设上的高水准

面对医疗市场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和公立医院改革的挑战与机遇,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提出创建“人文医院”的行风工作目标,将以往作为“软实力” 的行风建设上升到医院发展“硬实力”的高度来打造,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开局,用认识上的高层次提升建设上的高水准。

2 强化组织领导,创新运行机制,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行风建设体系

2.1 强化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切实把“一项工程、两项制度、三个保证、四个同时”提上日程。即实施行风建设“一把手”工程;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人力、财力、权力上为行风建设提供全面保证;做到与医疗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2.2 创新运行机制,参与全面监管

建立“一心二线三化四分解五机制”的运行模式,以“人文”为核心,突出医疗业务和行风服务两条主线,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无缝化服务,把具体任务分解到医疗、护理、机关、后勤四个管理体系,立体布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通过五项机制实现行风建设的全员覆盖和全面监管。

2.2.1 创建行风热点问题的“系列通报追查机制”

建立《治理“红包”通报追查制度》、《治理过度医疗行为发布通报制度》等制度,针对行风热点和具有倾向性的问题抓住苗头隐患,重点追查和通报,2010年共通报追查115人次,处罚34人次,罚款8500元。起到了强大的治理、震慑和预防作用。

2.2.2 建立行风敏感问题的“隐性监督机制”

实施《纪检监察人员非正常工作日检查稽查制度》和《行风隐性监督制度》,有效解决非常时段易出现的监管“真空”问题,聘请社会监督员明查暗访,追查举报线索,强化重点监察。2010年共进行非正常工作日检查238次,组织社会监督员明查暗访77人次,发现各类问题48个,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2.2.3 创建“医疗质量管理纪检监察协查机制”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纪检部门作为10个专业管理小组之一,参与质控管理。2010年共开展质控检查157次,处罚32个科室,扣质控76.5分,币值约16万元。

2.2.4 建立“选人用人纪检监察准入机制”

在干部选拔任用及“人才储备库”入库人员考核等工作中,纪检监察作为第一道准入门槛,严把遵纪守法“第一关”。全年共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和入库人才考核93人次。

2.2.5 建立“基建后勤药械纪检监察派驻机制”

成立“药品器械”和“基建后勤”两个纪检派驻组,全程参与药品器械、基建工程、行政后勤物资考察、招标、议价、采购及日常监管,进行实时监督。

3 着眼廉政文化,创新教育载体,用身边典型引路化无形资产为有生力量

多年来,院党委坚持文化铸魂,培育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创新四种职业道德教育载

3.1 载体一:礼仪服务、尊重达诚

为充分体现对患者人格的尊重和人性的关爱,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了大规模礼仪服务活动。医务人员用温馨的语言,亲切的笑容,规范的动作和发自内心的尊重赢得了患者信赖。

3.2 载体二:履职公益、体验民情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长期开展“关注民生、亲情回访、送医下乡万里行”活动。三年共组织30批次送医下乡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8000余人,赠送药品价值10余万元。创办“社区健康教育学校”,深入社区街道开办专题讲,4000余居民受益。医务人员在公益活动中奉献爱心的同时,体验到了群众疾苦,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增进了医患沟通,取得了“送去温暖,带回营养”的双赢效果。

3.3 载体三:扶贫济困、回馈社会

多年来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一直坚持帮扶弱势群体政策,2010年为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104万元。同时,大力扶助乡村卫生院(室),先后支援各种医疗设备、器械和物资价值达80余万元,免费培训医护人员60余人次。在回馈社会、惠及民生的同时,医务人员思想也受到了教育,爱心得到了升华。

3.4 载体四:典型引领、大爱感召

大力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新风,重奖诚信服务科室和个人,组织演讲会、报告会、歌咏比赛等,让先进事例固化成鲜活形象,用典型引路传承爱心、奉献真情,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每年医院都收到大量锦旗、牌匾和表扬信;全年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风先进事迹数百篇。

4 抓住行风热点,创新治理方式,以措施和程序的持续完善促长效机制的形成

4.1 创新专项治理方式,现场办公解决难题

构建行风建设“一把手工程”,院长亲自深入基层,治理过度医疗问题,20余次现场办公,从用药、检查、治疗、收费四个方面严查督导,发现问题当即处罚、当场落实整改措施,使药占比偏高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4.2 关键环节技术管制,切断非法利益链条

对药品、耗材使用信息实行专人负责、加密管理。设置电子监控系统、处方封存设施、关键信息屏蔽程序,用无情的技术压制非分之心,切断非法利益链条,为杜绝商业贿赂设置了高技术壁垒。

4.3 强化监督制约,完善制度措施

制定《专项治理过度医疗行为实施方案》和《过度医疗行为发布通报制度》等8项新制度,下发《抗生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治理过度医疗行为实施细则》,强化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贵重药品、抗生素使用分级管理和审批制度,严格监督检查,及时通报。2010年全年无新增药品品种,终止了3个品种药品的供货。

4.4 加大“红包”整治力度,奖励医德高尚人员

实行《红包通报追查制度》,开展无红包科室活动,奖罚分明,落差悬殊,杜绝了“索要”,褒奖了“拒收”,设立行风奖励资金,2010年全年为拒收红包的107人次颁发奖金9240元。

5 扩大品牌优势,创新服务模式,用服务科研将软实力打造成促进医院发展的硬实力

5.1 科研立项推陈出新,服务纳入科学管理

投入专项资金30万元,开展服务科研立项活动,实行与医疗技术科研“三等同(同等立项、同等投入、同等奖励)”政策,鼓励科室根据服务对象和专业特点,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模式,积极申报科研立项,全院掀起了服务创新热潮。推出了32个创新项目,批准立项18个应用于临床实践。

5.2 模式创新观念转变,“人文”精神彰显魅力

服务科研推动了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服务观念的转变,实现了主动式服务向亲情式服务的发展、满意型服务向感动型服务的转变,把“三化”服务推向人文境界的高度。

5.2.1 人性化服务由过去着重于环境设施的方便、就诊流程的快捷和患者隐私的保护,发展到现在对患者人格的尊重和情感的关爱,如称呼的改变,医生为患者让路、开门,与患者亲切握手交谈等,处处体现人文情怀。

5.2.2 个性化服务由过去着重专科特点、特需服务,发展到满足每个病人的个体需求,如变专科专病宣教为专医(护)专患宣教;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出院后进行健康追踪等,真正把“病人需求第一”做在细微之处。

5.2.3 无缝化服务由过去着重医疗过程与服务流程的衔接,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的全方位服务,把门诊到病房、病房到家庭、家庭到社会联系起来,形成统一链条、“直达列车”。

行风建设为医院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已成为医院发展的“加速器”,彰显民生的“扬声器”。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济业务收入连年强势增长,五年间实现翻一番;获得国家级先进荣誉6项,省市级50余项,为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金海.狠抓医院文化建设塑造医院良好形象[J].吉林医学杂志,2007,28(2):147-148.

[2]范传顺.培育健康的医院文化,促进医德医风建设[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6,26(1):15.

猜你喜欢

辽阳市行风医疗
辽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辽阳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苍溪县:解民困办实事 加大社保行风建设力度
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
辽阳市地下水资源变化趋势模拟与预测研究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新媒体时代行风类栏目如何焕发生机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