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应用效果评价
2011-02-10李世超
李世超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 德州 253004)
由于手术室环境特殊,当清醒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往往有恐惧、焦虑、紧张等较强的心理反应,麻醉前极为明显,不仅影响患者生理及免疫功能,延迟身体及心理康复[1],更不利于麻醉与手术的顺利进行。人文关怀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心及关注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健康观念的更新,自2010年1月只2011年1月我们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以人为本,以关爱生命、关爱患者为主题,把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融入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对268例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文关怀护理措施,适时地对围手术期患者给予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护理,帮助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患者268例,其中男162例, 女106例,年龄8~73岁,平均48.5岁。手术类型:颅脑外科手术74例,骨科手术65例,妇产科手术51例,胃肠道外科手术40例,五官科手术38例。麻醉方式:全麻 124例,椎管内麻醉92例 ,臂丛麻醉 43例,局麻9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无论手术大小,在手术前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症状,惧怕术中疼痛、考虑病变的性质、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担心手术费用昂贵等,这种不良情绪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患者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或下降、四肢发冷等。降低患者的手术依从性,影响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我们从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角度出发,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责任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在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首先翻阅病历,向主管医护人员询问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病情、活动、睡眠、备皮、心理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然后到病室与患者及其家属面对面交流。先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再细致、耐心地询问,进行观察,取得患者的信赖与配合,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其对疾病与手术的认识和顾虑等,关心、安慰、鼓励患者,简要介绍麻醉方式、麻醉配合要点、手术体位及手术过程,及这些处置对手术顺利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患者说明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的注意事项。针对不同的病例讲解以往同类手术患者的成功实例,以减轻患者术前恐惧心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思想负担,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疑问,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过重的患者,可详细介绍手术专家手术方案,尽量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如发现可能影响手术或麻醉的问题,及时与主管医师或麻醉医师联系并妥善解决。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1.2.2 术中护理
手术当天,责任护士把患者接到的手术室,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保持室温 18~25'℃,防止患者受凉。尽量减少手术室的各种噪声,保持环境安静。接待患者时,要亲切、热情、面带微笑,与患者作简单的交谈,以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感。常规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位、血型、手术部位以及药敏史等。备好各种抢救药品、物品、氧气、吸引器等。在进行输液、麻醉、安置手术体位时,护士动作要轻柔,协助患者移至手术床,摆好麻醉体位,以符合手术操作需要,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各种垫物或支撑物要柔软,安放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及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仔细观察患者的情感变化,针对患者的实际需要,提供亲人般的关怀和个性化的服务,如患者往往对身体的暴露感到羞怯,护理时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并注意避免患者不必要的身体部位的暴露,给予适当的遮挡,对烧伤、矫形、妇科及整形手术者,更要注意言辞,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应有的自尊心。对侵入性操作如导尿要尽量在麻醉后实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在进行有创穿刺时掌握无痛技术,解除患者情绪紧张,巡回护士要守在患者旁边,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适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关注患者的安全,及时解除患者的疑惑。对长时间受压部位或肢体,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地对局部按摩。因组织牵拉或手术刺激引起患者不适时,巡回护士根据情况及时与患者交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给予轻柔的抚摸、适当的解释和必要的鼓励,清醒患者应告知手术的进展情况,通过语言沟通,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减轻患者的孤独、恐惧、焦虑、无助感,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手术中可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音乐干预[2]。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告诉患者手术做得很成功,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注意保暖,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注意病情变化,防止一切意外的发生。及时清点台上下各种物品数量,完善书写巡回纪录和病历。平稳地搬运患者,注意保护切口和各种引流管、静脉输液,对躁动患者注意适当固定,平稳地把患者送到病房;途中勿因剧烈震动给患者造成疼痛不适等,妥善护送患者并向病房护士交班。对全身麻醉意识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在术后回访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神志、体温、饮食、二便、睡眠、疼痛、伤口等情况,肯定患者与家属的配合支持,应向患者说明手术很成功,使患者放心,避免患者产生顾虑而影响情绪。祝患者早日康复。指导患者术后饮食、营养、活动、休息以及 并发症的防治,记录评价患者术前晚的睡眠质量、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的发生率,与手术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询问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放护理满意调查表,让患者填写后投人意见箱内,由护理部人员定期收集,总结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综合满意度,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应用效果。
2 结 果
通过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本组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均得到缓解,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了改善,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268例患者中,术前晚睡眠良好259例(96.6%);麻醉前由于心理紧张引起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的13例(4.9%);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为98.9%。患者术前均顺利接受手术,术中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术后顺利恢复,无与手术护理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减轻了身心痛苦,顺利度过手术关,使患者感受温暖,使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了术后并发症,有效促进了患者康复。
3 讨 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在手术室内实施人文关怀,推行人性化护理能保证医疗安全,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内涵。手术室是大多数外科患者住院期间的重要一站,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虽然短暂,却是患者身心最脆弱的时候,对患者而言,手术室是一个特殊而陌生的环境,围术期风险高而被动,患者面对穿戴手术衣、帽和口罩的医务工作者,各种医疗器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机械配合等,使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因手术室的工作环境要求无菌性、隔离性,没有亲属陪伴,进入手术室后患者缺乏亲情关怀,更易引起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术前访视能够清除或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心理,人性化护理能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人文关怀护理降低了患者不适,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尊重,降低对手术的恐惧心理[3]。我们通过对268例患者开展术前访视、术中关怀和术后随访,并注重细致的护患沟通与交流等人文关怀的护理,使护理工作由被动的工作模式转变为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的主动工作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再指导患者的同时自己也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熟悉了手术及麻醉方法,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和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文关怀护理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的护理理念。我们实施了人文关怀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高。总之,手术护理结合人文关怀,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使手术顺利进行,减轻了患者痛苦和不良心理 ,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1]解忠丽,张素芳.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2):109.
[2]史风琴.规范化指导语在手术室术前访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7,6(5):35.
[3]温丽婷,孙军霞,徐洁.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相关证据的保存[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