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沟通艺术

2011-02-10赵晓杰张松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9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交流

赵晓杰 张松青

(辽宁省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沟通艺术

赵晓杰 张松青

(辽宁省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师生沟通障碍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沟通艺术从而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教学;沟通

人际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是形成人际关系的根本。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对学生产生什么效果,是由师生关系的状况来决定的。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许多研究表明,教育活动中70%的障碍和问题都是由于教师不善于沟通造成的,而师生之间的沟通质量,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1]。所以,教师必须懂得并善于运用师生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精神上的鼓舞、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学效果。基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师生沟通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教学活动的促进,教师的沟通能力和技巧、沟通方式和方法、学生的沟通经验,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2]。

1 师生沟通的障碍因素

教育实践表明,师生之间怎样沟通,关系如何,直接决定教育活动的效果。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师生沟通却常常因多方面因素而导致沟通障碍。

1.1 地位和角色的差异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知识和真理的化身,对学生有绝对权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控制者和主宰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沟通中享受着话语的主导权和优先权,居于沟通的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师生的角色和作用相对于传统教学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双方建立平等、双向乃至多向的沟通模式。平等、双向的沟通意味着学生应该拥有与教师平等的话语权。具体体现为师生之间建立价值平等的对话性关系。

1.2 年龄和性别的不同

师生之间年龄上存在着差异、成长背景和社会阅历又截然不同,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易使师生之间形成“代沟”。此外,现代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交流风格是有差异的,由于教师性别的不同也会对一部分师生间的沟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自我意识,自觉调整自己的角色形象,克服由年龄、性别障碍导致的师生沟通不畅,提高沟通能力。

1.3 教师的能力和授课方式

教师知识渊博、专业精通、语言诙谐幽默、讲述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多彩,就会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自然愿意参与教学过程、乐于交流和回应。相反教师过于呆板拘谨、讲述内容陈旧空洞缺乏逻辑性、语言枯燥无味或“填鸭式”教学,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和共鸣。

1.4 个人魅力和人格特征

一个人是否善于沟通、如何沟通,与人的人格特点密切相关。外向、活泼、热情、直率、善解人意的人易于他人沟通;相反,内向、固执、冷漠、拘谨、孤僻保守的人,很难与人沟通和相处。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影响学生沟通的意愿。举止端庄、风趣幽默、开朗大方、思维开阔、具有亲和力的老师往往能吸引学生,容易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

1.5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乐学”。在学习时专注投入,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索,有强烈的沟通欲望和需求。这样的学生往往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而那些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迫于考试和校规的压力才来到课堂的学生,不可能与老师积极主动进行沟通;也有少数成绩差的同学因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则拒绝与老师沟通。

1.6 学校的工作制度和班型

一些高校实行教师不坐班制,导致师生接触机会少、交流时间有限;而采取大班型上课制度的学科或学校,老师通常要面对一大群学生,无法一对一的交流,客观上影响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2 教学活动中师生沟通技巧

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是实现教育效能的关键。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掌握科学的沟通艺术,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

2.1 善于捕捉沟通时机

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了解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充分利用课上和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适时的交流。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与眼神,都是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沟通随时随地的都在进行。除了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通过有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每时每刻都在通过非语言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种非语言沟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起彼此接纳、相互理解、心灵相通的师生关系,实现良好的沟通效果。

2.2 认真倾听积极共情

沟通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在沟通的各项功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的能力”。倾听是教师将学生发出的信息整体接收、感受和理解的过程,也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当教师全神贯注的倾听和感受来自学生的倾述时,实际上就是在向学生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我很关注你的讲话内容,请你畅所欲言吧,学生就会在老师认真倾听的氛围中敞开心扉,实现师生的心理交融。因此,师生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说,才能产生有效的互动。

2.3 真诚的与学生分享经验

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需要师生双方坦诚交流、共同参与互动。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往往只着眼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自己的人生经验、成长之路较少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有心理活动、有个性特征、并与教师有着平等人格的对话主体。因此,教师要破除传统的教育理念,主动打开心灵之门,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经历体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自然真实的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之外、具有人格魅力、鲜活的个体,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并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宝贵的人生经验。

2.4 严肃幽默并举

教学中的严肃认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风趣幽默可一改心理学教学中抽象、沉闷的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严肃与幽默并举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第三章“情绪的调节与控制”时,笔者对同学们说: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么,理智就是一道坚固的“闸门”,让情绪听从理智的安排,而不是放任自流。这样的教学,既生动形象,又不失风趣幽默。在讲到如何“认识自我”时,巧妙地引用了大家都熟悉的流行歌曲,即《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中的一句: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告诉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就应该这么全方位的看,学生哄堂大笑,然后不失时机地紧追问一句:“为何要这样看?”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全面”。接着趁热打铁,分析为什么要学会全面认识自我。使严肃的课堂内容变成轻松话题,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融洽了师生关系。

2.5 恰当赞美学生

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学生更是。在师生交往中,要想在善意和谐的气氛中形成高潮,就要设法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地肯定,让他觉得自己的价值所在并好好珍惜,从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自己,这样,教师就等于扮演了鼓励他、帮助他的角色。这就是赞美的意义所在。恰当的赞美,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关怀、受到鼓舞、催人奋进;同时可以消除隔阂和成见、调整师生关系。但是赞美学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牵强附会、不张冠李戴,不分亲疏、不存好恶。在给学生莫大力量的同时,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6 巧妙的批评技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是教师应尽的职责。诚恳善意的态度、客观公正的批评会使学生认识缺点,看到不足,从而改正错误,完善自己。在方式方法上,提倡建设性的批评。即除了让学生自己知道错了,还要知道如何改进。可先让学生谈及自己的行为及看法,确定学生的心情,然后针对学生具体的行为和可改变的部分给予批评。批评时应注意对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维护,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此善意的批评,让学生感到温暖友好和值得信任,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现代教育倡导理解性师生沟通,强调师生双方的相互尊重与平等,强调双方的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和分享的互动关系[3],这就要求在沟通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沟通观念、技巧及态度等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师生沟通方式,从而保证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1] 曹成全.师生的沟通艺术[J].教书育人,2009(7):77-78.

[2] 曾美华.在护理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有效沟通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67.

[3] 王小锦.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 22(3):54-58.

R-03

A

1671-8194(2011)09-0336-02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