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化学的导课艺术
2011-02-10张丽杰
张丽杰
(辽宁省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检验系生化教研室,辽宁 铁岭112000)
浅谈生物化学的导课艺术
张丽杰
(辽宁省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检验系生化教研室,辽宁 铁岭112000)
教师的课前导课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讲究导课艺术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导课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导课;生物化学;导课方式;导课原则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导课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一堂课如果没有良好的开端,不但教师会讲得平平淡淡,学生也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势必会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精心研究导课的方法,是每个教师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
那么,什么是导课呢?导课就是教师在授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引导技巧,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围绕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展开思维活动,以保证教学顺利而有效的进行。
可以说,导课是一门艺术,具有重要意义:①通过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导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③通过导课,引了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感。④通过导课,使新旧学习任务之间顺利地过渡与衔接。
笔者在铁岭卫生职业学院生化教研室工作了二十年,也等于在教学过程中摸索了20年,通过亲身实践与感受,觉得以下几种导课方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切实可行,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讲故事方式导课
通过讲故事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能迅速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因为刚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需要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由于讲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最能索住学生的思绪。当然,导课所讲的故事一定是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如,我在讲《核酸化学》时,导课的时候给学生们讲述了核酸最初发现的小故事:“1868年,瑞士的外科医师米歇尔在外科使用的绷带上提取化脓的脓细胞,并从细胞核中提取出一种酸性化合物,当时称之为核素,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核酸,那么,核酸是什么呢?它就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它参与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一讲,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也在心中产生了联想:“核酸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什么有如此的功能呢?”有了为样的思维,整节课都会集中注意力。
2 谈临床方式导课
在我们卫生职业学院中,生物化学是临床基础课,有很多教学内容与临床关系十分密切,学生也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可以通过讲述本节内容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先明确这节课内容的重要性,自然在课堂上就会给予重视,学习的劲头也会很高。如我在讲《脂类代谢》时,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我在导课时先给学生们介绍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血脂及血脂的测定,并强调临床上常见的高脂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及其危害——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这样,学生自然会把本节内容与临床之间建立思维联系,以期待的心理状态去听后面的新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
3 提问及讨论方式导课
提问及讨论方式导课,就是在讲课之前先提问几个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常识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讨论,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并向新知识自然过渡,如笔者在讲《糖代谢》时,给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你知道食物中哪些属于糖类吗?②你或你的家人是否测过血糖呢?③听说过糖尿病吗?有的患者依赖注射什么药物治疗?这些问题中,“食物糖”是常识性知识,学生可能知道一些,但不完整,那就在学生回答之后给予补充或强调。“测血糖”是生物化学的重要实验,也是临床上常规检测项目,学生会很感兴趣。“高脂血症”是常见的疾病,学生会有所了解。所以,在这些问题回答和讨论完之后,再讲授新课,学生便会跟着老师的路线顺利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 类比较对照方式导课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和学生一起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同时对新知识作概括性和线导性说明,使新旧知识加以对照,并适时地提出问题,在学生心中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他们的思维引到课堂上来。例如,我在讲授《酶》时,先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中化学使用催化剂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让学生说一说二氧化锰的作用和特点——加速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质不变、量不变。然后提出:人体内有没有催化剂呢?——有,那就是酶(生物催化剂),酶是加快体内的化学反应的,在反应前后也有质不变和量不变的特点。那么,人或其它生物体内的酶和体外的一般催化剂又有什么区别呢?在此留下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的欲望会大大增强,并更加引人入胜。
5 温课导课法
即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带出新的内容和线索,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自然过渡到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笔者在讲授《基因信息的储存传递与表达》时,课前先和学生一起复习前面讲的核酸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核酸的分类、分布、基本成分、基本单位、核苷酸之间的连接键及DNA和RNA的分子结构。然后再展开新课,这样就就把前后两章的内容联系在了一起,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学科不同,导课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变。另外,教师本身也都有不同的个人魅力,所以都要在课前备课当中认真揣摩,寻求适合自己的导课方式。但不管怎样,都要遵循以下原则。
5.1 不要喧宾夺主。如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做到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不能时间过长、拖踏,以免头重脚轻,以至于耽误后面的讲课。或把学生的思路弄散,收不回心思。
5.2 导课内容不要太复杂。比如在讲与临床关系时,最好讲学生比较熟知的内容,才能激发好奇心,才能对本节课内容给予重视。
5.3 提问和讨论相结合。提问内容尽量要简单,也可以大家一起讨论,并做适当引导。因为是新课,不可在导课时提出难度太大的问题,以免超越学生的能力。最好能联系生活实际或学过的知识,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5.4 注意斟酌语言,由于导课时间的短暂性,要求语言要具有概括性、直观性和形象性。
教学实践证明: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导课似桥梁,关联着旧课与新课;似序幕,预示着后面的故事的高潮与结局;似路标,引导着学生向即定的方向前进。良好的导课艺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户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因而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R-03
A
1671-8194(2011)09-03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