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问题浅析
2011-02-10田仁明
方 航,田仁明
(1.云南省华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华坪 674800;2.云南省华坪县畜牧兽医站,云南 华坪 674800)
华坪县地处川滇两省结合部,是滇西入川的重要交通枢纽。由于人流、物流量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艰巨。如何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护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1 华坪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
1.1 取得的成绩
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华坪县建立健全县、乡、村3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采取免疫、检疫、监测、监督、消毒、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建立了稳固的免疫保护屏障,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在2001-2010年的10年间,除2008年外,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畜禽死亡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内,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防疫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繁发生,导致预防接种的疫苗增多,免疫量大增。华坪县平均每年要对36.6万头牲畜和100多万羽家禽开展多次免疫,直接支付的疫苗费、疫苗储藏费、防疫器械药品费、免疫死亡补偿费等费用较高。此外,还有平时的疫病监测费,发生疫情时的消毒费、动物扑杀补偿费和人工费等。这些费用还没有足够的经费保证。由于防疫经费不足,影响到免疫、疫病监测和疫情处置等工作的开展。
1.2.2 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薄弱。乡(镇)畜牧兽医站房屋破烂,多数是危房,办公条件差;村级无疫苗冷藏设备,免疫质量受影响,已不能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2.3 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全县虽有1个县级兽医实验室,但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基本设施较为简陋;乡(镇)畜牧兽医站缺乏疫病监测、诊断等设备;县、乡兽医技术人员不足,尤其缺乏兽医实验室人员。从为动物防疫提供全面、有效的技术支持角度看,目前我县尚未形成完善的动物防疫技术支持体系。特别是发生疫情时不能快速诊断,给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1.2.4 防疫机构设置不够合理,职责不清。乡镇上报疫情,既要报县疫情监测站,又要报县畜牧兽医站;疫病监测,既是县疫情监测站的工作,又是县畜牧兽医站的工作;动物检疫和动物防疫监督由县畜牧兽医站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共同承担。站所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不利于快速反应、果断处置重大动物疫情。
1.2.5 畜禽免疫密度有水分。各乡镇上报的畜禽免疫密度都在90%以上,但实地调查,有的乡镇不到90%。特别是牛羊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密度更低。免疫密度低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群众重养轻防、重治轻防思想突出,拒绝免疫接种;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标准低,群众担心受损失,不愿打预防针;黄牛及部分猪以放养为主,野性大,打预防针难。
1.2.6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防疫员业务水平低。由于动物防疫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风险大,收入不高,导致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有的乡村防疫员经常更换,甚至没有人愿意干村防疫员。在190名村动物防疫员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占大多数,文化素质低。尽管经过培训上岗,但培训时间短、学习不系统。因此,业务水平低。
1.2.7 不按技术规范储藏、运送、使用疫苗,工作不尽责。县、乡、村3级在疫苗储藏、运送、使用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按生物疫苗储藏、运输、使用要求去做的现象,嫌麻烦。导致疫苗效价降低或疫苗失效,免疫质量达不到要求。有的技术人员对待防疫工作,不想办法、敷衍应付、得过且过,责任心不强。
1.2.8 动物防疫监督不到位。近年来,华坪县畜禽及特种动物规模养殖蓬勃兴起,到省内外引进优良品种的不断增多。由于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少、监督面宽、量大,导致动物防疫监督不到位。
1.2.9 部分养殖户动物防疫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未经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就私自建设养殖场;私自到外地引进种畜(禽);拒绝免疫接种;出售染疫畜禽、宰杀染疫畜禽或死亡畜禽、乱丢死亡动物;不定期消毒。
2 当前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分析
2.1 动物疫病种类多、危害性大
据农业部的普查,我国畜禽传染病有202种,其中:细菌病111种、病毒病80种、真菌病11种。目前已知的、流行面广、危害严重或危害性较大的动物传染病有38种。
2.2 病原微生物变异加剧,新疫病不断出现,旧病表现非典型化
病原因子在外界环境和机体免疫压力下,不断发生变异,出现新的变异株与血清型,例如: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病原因子毒力变异导致新的流行,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例如禽流感对哺乳动物的毒力增强,导致人的感染。同时,一些烈性传染病表现非典型化,如非典型性鸡新城疫、非典型性猪瘟等。
2.3 多病联发,继发感染严重使疫病复杂化
在临床上,从发病动物体内常能检测出多种病原,如猪瘟、猪伪狂犬病毒与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给防控工作增加难度。
2.4 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危害加剧
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和气喘病等主要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已广泛存在于我国的猪群之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等对鸡群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由于免疫抑制性病毒在我国畜(禽)群中广泛存在二重或多重感染,造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使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大大减弱,同时免疫抑制性疫病对其他疫病疫苗的应答产生干扰作用,增加了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
2.5 疫病流行的周期和空间发生变化
口蹄疫的流行周期过去是5-10年流行1次,发展到3-5年流行1次,又从每年流行1次发展到每年流行多次,甚至夏季也有发生,发病周期和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规模化养殖中畜禽高度集中和贸易流通频繁加大了疫病传播速度与流行强度,如2006年猪“高热病”短短数月就在我国10多个省市猪场暴发和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灾难。
2.6 细菌性疾病临床治疗难度加大,危害加剧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污染日益严重,细菌性疾病明显增多,如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副猪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的危害已变得十分严重。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等导致耐药菌株普遍存在,并使一些体内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群,治疗效果不显著。
2.7 公共卫生安全日益突出
人畜共患传染病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很大,近年来深受其害。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2004年以来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暴发的人-猪链球菌病、2009年流行的H1N1猪流感等给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3 对策与建议
3.1 转变防疫观念,实现以疫苗免疫为主到综合防控动物疫病的转变
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免疫失败。如:出现免疫反应后使用药品治疗,或者接种动物死亡,或者畜禽不产生免疫应答等。因此,疫病防控不能过分依赖疫苗甚至滥用疫苗。任何时候都应将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为目的的生物安全措施放在首位。疫苗免疫只能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一种措施,不能完全依靠疫苗免疫来控制动物疫病。
3.2 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机制和防疫物资常年储备制度
增加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一是有计划地逐年解决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用房、防疫设备和村级疫苗冷藏设备;二是足额解决每年春秋两防所需的疫苗费、疫苗运输费、疫苗储藏费、防疫器械药品费、死亡畜禽补偿费等费用,适当提高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标准和畜禽扑杀补偿标准;三是县、乡财政每年应安排重大动物疫病储备资金,储备足量的防疫应急物资,以备应对突发疫情。
3.3 完善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县级兽医实验室,更新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基本设备仪器;二是给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疫病监测、诊断、动物检疫等设备仪器;三是加大对县、乡在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以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的需要。
3.4 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机制,加强疫病监测
一是完善县、乡、村3级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充实人员、明确早期预警的主要任务,制定工作方法和目标责任制;二是完善县、乡、村、组4级动物疫情报告网络,对重大动物疫情实行“日报制”和“零报制”;三是早期准确诊断疫病,对报告的动物疫病及时取样送检确诊,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处理。实行疫情普查制度,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普查,适时监测疫情动态。疫病监测重点是种畜禽场、规模饲养场、养殖大户、养殖密集区和交通沿线。
3.5 组建疫情应急处理队伍,科学处理突发疫情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应采取“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综合防控、措施果断、合力扑疫”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处置、迅速扑灭、减少损失。
3.6 稳定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加强对村动物防疫员的业务培训
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奖惩考核制度,对不称职的及时撤换;每年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表彰,鼓励先进;给村动物防疫员解决意外伤害险和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3.7 提高畜禽免疫密度
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要切实加强对畜禽免疫工作的组织,充分发动群众、用事例教育群众;防疫员要不辞辛劳,技术上精益求精,用真情打动群众;教育群众改变放“野牛”、“野猪”的传统陋习,主动接种疫苗,保证牲畜安全。
3.8 调整防疫机构、明确职能职责,合理配置人员
成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撤销县畜牧兽医站和县动物疫情监测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免疫、监测、疫情处置、疫情报告等业务。将动物检疫和动物防疫监督职能全部归口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人员配置上,加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9 充实防疫监督队伍,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人员,保证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到位。监管理念从查处违法行为为主向主动预防违法行为发生转变,对养殖场(大户)、畜禽交易市场、运输、屠宰加工环节进行重点监管,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3.10 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严肃工作纪律
固定专人管理生物疫苗,严格按技术规范储藏、运送、使用疫苗,以保证疫苗质量和免疫质量。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严肃工作纪律,发现违规行为,按规定处理当事人。
3.11 创新畜牧养殖模式
加快推进畜牧业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建设为重点,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畜牧业。通过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建设,实现“统一防疫、封闭管理、严格消毒、定期监测、严格检疫”,增强抵御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的能力,提高防控水平。
3.1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
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知识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养殖户主动做好防疫,不要乱丢死亡动物、不要出售染疫动物、不要宰杀染疫动物或死亡动物,把科学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的武器交给群众,切实增强农户的动物防疫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