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关节不同体位对肩关节脱位诊疗探讨(附30例报道)

2011-02-10洪念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肩胛外展肩袖

洪念国

(河南省博爱县人民医院,河南 博爱 454450)

肩关节脱位是关节脱位中常见的脱位,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及反复发作的肩关节脱位引起疼痛或活动受限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需手术治疗外,大部分可行手法复位。根据肩关节不同体位,结合多年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临床实践,谈谈肩关节体位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经验体会,现以肩关节前脱位为例介绍如下。

1 肩关节脱位在不同体位下的诊疗

1.1 肩关节4种体位

肩关节(常指盂肱关节)脱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肱骨头和肩胛盂对合关系发生改变。正常肩关节有以下4种体位[1]:肩关节中立位,肩关节功能位,肩关节零度位,肩关节休息位。我们的经验是,对于肩关节脱位,根据该4种体位可进行诊断,手法复位及复位后康复。

1.2 4种体位下的诊疗及康复

众所周知,肩关节脱位典型的临床检查为“搭肩试验(Dugas征)”和“直尺实验”为阳性,即肩关节中立位[1]发生变化:患肢不能自然下垂,肱骨外展外旋位,肱骨头内下缘与肩胛盂下缘的软骨和纤维盂唇连续性中断(在关节盂外触摸到肱骨头和肩关节X可证实)。

对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肩关节零度位[1]复位方法临床上效果较好[2-4],零度位时肱骨干轴线与肩胛冈轴线一致。因上举牵引可使肩部肌肉和关节囊裂口松弛,解脱嵌顿的肌腱,有利于松弛关节囊和肩袖,避免紧张的关节囊和肩袖阻挡肱骨头复位,减少了肱骨大结节与关节盂的嵌压力,有利于肱骨头向关节盂内滑动[2],使肩关节手法复位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减少了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对于复位后的肩关节,如果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或肩袖损伤我们采用零度位牵引3周,根据情况改为休息为固定2周;对于合并肩关节周围骨折的,给予功能位固定四周;对于没有骨折或肩袖损伤的,将患肢上臂内收、内旋位,屈肘位90-120°绷带贴胸位固定悬吊。当然,在固定期间指导患者做手指、腕部及肘关节运动,去除固定后,行肩关节锻炼。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新鲜性肩关节前脱位,喙突下型16例,盂下型11例,锁骨下型2例。男18例,女12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4例,合并肱骨近端骨折3例,合并肩袖损伤12例。

2.2 诊断方法

肩关节中立位变化是其一方面,当然,配合触诊和影像学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能对合并症进行诊断。

3 复位方法

零度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确定是否配合麻醉。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把持住肱骨头,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呈中立位,在轻度牵引下,逐步外展至80°~90°,同时内旋上举牵引至外展135°~155°,前屈135°位持续牵引,一手将脱位的肱骨头向外及向后按压,当感到肱骨头入关节盂的滑动感时复位成功。

4 复位评估结果

该30例患者均获得复位,未出现神经及血管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本组平均得分31分,优17例,良10例,差3例,优良率:90%。

5 讨 论

正常肩关节有4种体位,不同体位下肩关节骨性结构对应关系及其周围软组织张力不同,通过对该4种体位的研究,发现其在肩关节脱位的诊疗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肩关节中立位: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肘部伸直,肩胛骨轴线与身体冠状面约呈30°夹角,肱骨处在与重力线平行或轻度内收或外展位(一般<10°)。肱骨头内下缘与肩胛盂下缘的软骨和纤维盂唇相接触。本组中通过观察肩关节中立位的变化,对肩关节脱位初步诊断,通过肩关节特殊检查进一步明确,并结合触诊和X线进行确诊。肩关节功能位:肩关节外展40°~50°,前屈15°~25°,内旋25°~30°的位置。该位置患者可利用肩胛骨和胸壁的活动,基本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肩关节固定于此位置有较大的依从性,对患者影响较小。肩关节零度位是指肩关节处于外展135°及上举135°而拇指向上的位置。肩关节外展上举,肱骨长轴与肩胛骨长轴平行或重叠,肱骨头受肩峰限制不能继续后伸,锁骨轻度上举,肩关节周围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肩部软组织修复。肩关节休息位:上肢外展60°、前屈30°屈肘90°位置。该位置亦有利于肩关节的修复。

正常肩关节肱骨头有15°的后倾角,130°~135°的颈干角及70°~80°的肱冈角,当上肢外展时达80°~90°时,肱骨头轴线与肩胛盂水平轴在一条轴线上,如肱骨外旋90°,肱骨干轴线关节盂轴线在同一轴线上,上举120°时,大结节越过关节盂上部避免撞击。同时该位置有较大杠杆作用力,辅助一定牵引力复位较容易。本组30例病例中,均获得复位。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47.

[2]朱中标,刘新华,廖彬,等.急性肩关节前脱位零度复位法的体会[J].中外医疗,2008,27(31):36.

[3]汪洋.肩关节前脱位的损伤机制及零度位牵引法[J].按摩与导引,2007,23(11):18-20.

[4]蒋赛,王建洪,刘泉涌,等.零度位整复肩关节前脱位[J].中国骨伤,2008,21(6):469.

猜你喜欢

肩胛外展肩袖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肩胛下肌损伤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