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前期临床观察60例

2011-10-31李雅茜周晓燕韦文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肥胖型降糖健脾

李雅茜 周晓燕 韦文明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广东 广州 51066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前期临床观察60例

李雅茜 周晓燕 韦文明*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广东 广州 51066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肥胖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二甲双胍联合中药降糖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前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肥胖型糖尿病前期;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降糖颗粒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根据有无症状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化学性(即隐性),亚临床或应激性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1]。2型糖尿病前期主要表现为糖耐量低减(IGT),IGT患者最主要特征为肥胖,针对肥胖型糖尿病前期患者气郁脾虚,湿浊困脾的临床特点,我们以健脾理气,祛湿降浊法为则结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本病,取得很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期间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遵循饮食与运动治疗原则[1]:①限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②合理的饮食结构。③每日规律进食,少食多餐,与运动、药物治疗密切配合。④长期坚持。

1.4.1 治疗组

口服二甲双胍联合中药降糖颗粒(处方组成:黄芪20g、山药20g、桑叶20g、黄连10g、大黄10g、茯苓15g、泽泻10g、苍术10g、枳实15g、厚朴10g、桂枝10g,将上述药物研末制成颗粒,以10g为一袋,每次服用一袋,每天两次。中药颗粒均由北京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1.4.2 对照组

采用口服二甲双胍。

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期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1.5.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质量指数)的改变情况。

1.5.2 统计学方法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百分数。显效:①临床症状疗效百分数55%以上;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恢复正常、体质量指数BMI <24kg/m2。有效:①临床症状疗效百分数35%~55%;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未完全正常、体质量指数24kg/m2<BMI<28kg/m2。无效:①临床症状疗效百分数35%以下;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前升高、体质量指数BMI>28kg/m2。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3 讨 论

2型糖尿病前期主要表现为糖耐量低减(IGT),IGT为糖尿病前期或过渡阶段,IGT患者最主要特征为肥胖。肥胖型糖尿病前期(IGT),当属中医“脾瘅”范畴。脾瘅主要是人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脾虚不运郁遏脾气,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湿浊壅滞中焦,最后导致中满肥胖而形成,这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前期形体肥胖,腰围、臀围指数异常升高,食欲亢进,形体肥硕,但耐力下降相似。

针对肥胖型糖尿病前期患者气郁脾虚,湿浊困脾的临床特点,以健脾理气,祛湿降浊法为治则,方拟黄芪、山药、桑叶、黄连、大黄、茯苓、泽泻、苍术、枳实、厚朴、桂枝。方中以黄芪、山药为君,二者性甘,微温,共入肺脾经。黄芪健脾补气,山药平补气阴,既能补脾肺之气,又益肺肾之阴,以杜痰源,两药相合,共达健脾升阳降浊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作用,可以改善胰岛素结构增加胰岛B细胞质内的分泌颗粒,促进胰岛分泌和C肽的分泌,对外源性TNF-X所致的胰岛素而发挥作用,对肾小球基底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均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透性蛋白尿,对肾性蛋白尿有减轻和消除作用且疗效肯定。生黄芪有明显降低血清抗坏血酸自由基、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提高血清超氧化歧化酶活性的作用,具有较强的降低心肾组织中自由基的作用。桑叶、黄连、苍术、大黄共为臣药,桑叶性苦甘寒,清肺润燥,其含脱皮固酮,经实验证实,其所含脱皮固酮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但不影响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脱皮激素还能降低血脂水平,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高血糖症均有降糖作用。日本的饭冢幸澄[2]利用桑叶热水提取物研究其对自发性DM大鼠的抗DM作用,发现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善自发性DM大鼠的耐糖能力和胰岛素抵抗,使葡萄糖刺激INS的分泌反应恢复正常而达到降糖目的。黄连性苦寒,清热燥湿,尤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主要成分为小檗碱,其能通过抑制血清游离脂肪酸和血清及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过度分泌而预防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具有与二甲双胍类似的作用。大黄性苦寒,清热泻火攻积,活血祛瘀化痰,能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泻浊降火解毒,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粘稠度。苍术燥湿健脾,茯苓、泽泻渗湿健脾,对湿胜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症最为适宜。君臣相配共起健脾祛湿之功。枳实、厚朴为佐药,行气理气,降浊消滞,协助黄芪、山药使之健脾而不阻脾,补气理气共同斡旋中焦。最后以桂枝为使,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取其“少火以生气”之功。综观本方,以理调气机为本。补气,行气,化气共为一体,共达畅通气机,调理脾胃,降浊祛湿之效。

二甲双胍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提高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抑制食欲及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且可降低血脂,改善脂肪的合成,降低脂的毒性;对IGT患者血糖、血脂改善作用明确[3]。本研究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抓住肥胖型糖尿病前期以“脾虚湿浊壅滞中焦”主要病机入手,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配合中药颗粒以健脾理气,祛湿降浊为法,配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前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若不早期发现,从根源上逆转患者体内的内分泌缺陷和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那日后将付出更沉重的生命代价,而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前期在治疗这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因为中医注重整体观,不仅为降糖而降糖,而是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痰湿困浊的病机,通过健腺祛湿降浊为法,改善此类患者的体质及内分泌缺陷,从而杜绝血糖升高的源头。另外本研究使用中药降糖颗粒,制剂简单方便,减少患者煲中药,喝中药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6-1044.

[2]怡悦(摘译).桑叶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的抗糖尿病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1):37-38.

[3]史秩蘩.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327.

R587.1

B

1671-8194(2011)29-0326-02

*通讯作者:E-mail:winmanwei@21cn.com

猜你喜欢

肥胖型降糖健脾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160例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