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盐制中药炮制方法的改进及体会
2011-02-10杨宏玲
杨宏玲
食盐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润燥,通便的作用。因此,盐灸法多用于补肾固精,治疝和利尿泻相火的药物。而盐灸的目的是引药下行和增加滋阴降火的作用。它的操作方法不外分为两种,即先拌盐水后炒和先炒药后加盐水。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炮制方法,致使炒制时间和温度难以控制,外观不能一致,质量更是难以掌握。笔者在多年的炮制工作中,为提高炮制品种的质量,促进炮制方法更趋合理,摸索出了一些直接用盐炒,以砂代盐,盐水浸渍闷润切片的方法,达到盐炒浸渍的目的,以提高炮制质量,现介绍如下。
1 杜仲
《中药炮制学》要求我们刮去粗皮闷润,切成丝,段或块。与盐水拌匀,稍闷后放入锅内炒至表面焦黑时,气焦,味微咸,胶丝易断时取出放凉。笔者在炒制的过程中发现该法杜仲易炭化,损耗大而成品率低。因而将该法改为:将切好的杜仲不等干燥,直接用食盐成有潮拌润10 h左右(每1000 g杜仲用食盐3000 g),再一同放入锅内用武火翻炒到杜仲表面焦褐色,折之胶丝易断,味微咸气焦时取锅筛去盐,摊开放凉。该法损耗小而可避免炭化,同时又成品颜色美观,省工省时节约燃料。
2 泽泻
《中药炮制学》要求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水浸1~2 h。洗净,闷软,切成厚片,干燥。与盐水拌匀,炒成表面焦黄色,取出摊凉。笔者采取泽泻500 g,食盐200 g溶于1500 g温水中渍透(随时拌动),置于适宜的容器中润透,切片干燥,用时用麸皮炒黄。用这种渍闷方法可以减少闷润的时间,又可使吸附均匀,片形光滑美观,但不宜多量加工,多则要回潮生霉,多炒则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3 小茴
《中药炮制学》要求除去果柄杂质,筛去灰屑。与盐水拌匀,稍闷,炒至表面深黄色,香气溢出时,取出摊凉。笔者的方法是,除果柄筛去灰屑,将小茴与盐(每1000 g小茴用食盐750 g)拌闷5 h。炒至深黄色,香气溢出时取锅,筛去食盐,摊凉即可。用该法炒制的盐小茴,表面微鼓而色黄,味微咸而外表美观。
4 川楝子
《中药炮制学》要求除去杂质,闷润切成厚片或者左右对半切开,干燥。炒时大小分档,用盐水闷润后放入锅内炒至表面焦黄,取出摊凉。笔者直接将不分档的川楝子与细砂,食盐(每1000 g川楝子用砂2000 g,食盐400 g),一同放入锅内烫炒到表面焦黄,取出筛去细砂和食盐,摊开放凉。用这种方法具有减少大小分档的麻烦,能够增加药体的受热面积,促进炒川楝子的质体松脆,且临方应用时易于打碎,增加浸出物。
5 黄柏
《中药炮制药》为取黄柏丝或块,用盐水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表面显棕黄色,取出放凉。笔者方法是将黄柏润软切成丝不待干燥,与食盐拌闷24 h(每100 kg用食盐2 kg),再一同放入锅内炒到表面焦黄为度起锅,筛去食盐。用这种方法炒制的黄柏均匀而没有焦炭,更不会因火大而盐水粘锅达不到盐炒的目的。
6 讨论
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过人们的不断摸索和改进而发展。而炮制是否得当,又直接关系到药物效能的发挥,“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所以我们要严格掌握炮制的火候和操作技术。如酸枣仁炒黄或微炒有效成份增加,炒焦则药效降低而有效成份溶出减少[1]。又如车前子有利水通淋,清热明目的作用。我们经过盐灸后,借食盐润下之功而增强补肝肾,明目利水的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车前子在应用于肾炎治疗时不能盐灸,因其盐灸物与肾炎患者相忌[2]。笔者认为中药炮制要在《药典》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药物特征和药物炮制辅料而作出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我们的中药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炮制也占有不可小看的地位,要有好的炮制品,才能够制成好药,而我们的炮制要发展,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要遵古但不要拘泥于古,在实践工作中要不断的深化药材的炮制方法;炮制品要以中药在临方应用中的功效为依据,充分的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完善炮制的理论原理。只有科学的有理有据的不断创新,才能炮制出高质量的现代化中药炮制品,从而使中药炮制更加规范。
[1]刘福祥,王刚.浅谈酸枣仁炮制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0,6(12):1063.
[2]许腊英,徐娟.车前子的炮制与应用.中药材,1986,11(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