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真菌感染应用两性霉素B的治疗护理体会
2011-02-10尹子福
尹子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 100045)
真菌感染有地理区域特发,也与真菌的持有生态使当地居民对其产生易感性有关,与生活习性、居住工作环境亦有一定影响,感染的真菌主要有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感染人体后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病情进展随血液循环运行,会进一步导致全身感染,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例,均为男性,1例患儿为4岁5个月男童,患儿病史长达3年,感染中毒症状重,且患儿体形消瘦,反复发生皮肤及肺部感染,已确诊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肺CT示双肺大团块实变,血常规白细胞及CRP明显升高,故高度怀疑真菌性肺炎,入院后待完善相关检查以协诊。入院后第3天行胸壁肿物抽脓涂片找到真菌孢子及菌丝,脓液真菌培养为烟曲霉菌生长,第二次痰真菌培养亦培养出烟曲霉菌,故真菌性肺炎诊断成立。另1例患儿为1岁6个月男童,病程较迁延,临床以间断发热为主症,外院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升高,单核为主,糖降低,氯化物正常,蛋白轻度上升,PPD(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明确,考虑结核性脑膜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协诊,给予抗结核治疗。入院后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革兰氏染色可见真菌菌丝及孢子,培养可见白色念珠菌生长,故真菌性脑膜炎诊断成立。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点抗真菌治疗。
2 药物主要副作用
(1)此药毒性较大,可有发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静脉用药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2)对肾脏有损害作用,可致蛋白尿、管型尿,定期复查肾功。尿素氮>20mg或肌酐>3mg时,应采取措施,停药或降低剂量。(3)使用期间可出现心率加快,甚至心室颤抖,多与注入药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量过大,以及病人低血钾有关。(4)出现低钾血症,应高度重视,及时补钾。(5)在酸性较强的药液中易降解,所用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不应低于4.2。(6)静脉输入如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炎症。
3 用法用量
静脉输入从小剂量开始,1日每千克体重0.1~0.25mg,逐渐增加到1日每千克体重1mg。每日给药1次,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加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浓度不超过每毫升0.1mg,滴注速度通常为每分钟1~1.5mL。
4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1)两性霉素B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表现,遵医嘱给予口服药物退热,多饮水,随时更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2)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纳差,鼓励进食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3)低钾血症,遵医嘱静脉或口服补钾治疗,鼓励进食含钾高的水果,如橘子、香蕉等。(4)遵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应用输液泵维持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5)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护输液侧的肢体,避免药液外漏,必要时适当给予约束。(6)于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输液后给予湿热敷。
5 静脉炎的预防
沿静脉通路部位可出现疼痛、压痛,触诊时静脉发硬、无弹性、呈条索状,在穿刺部位可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1)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2)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作为常规静脉输注或置管血管。需静脉输液治疗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建议选择深静脉置管。(3)避免在瘫痪肢体静脉置管和输液。(4)经外周静脉输注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切忌在同一条血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5)严格控制各种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血液循环。(6)常规评估穿刺部位和肢体,早期识别静脉炎征象。
6 静脉炎的处理
(1)外周静脉置管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3)抬高发生静脉炎肢体,避免剧烈运动。(4)血栓性静脉炎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溶栓治疗。(5)如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
7 心理护理
真菌感染治疗时间长,用药期间毒副反应多,病情常反复。患儿和家长会表现出焦虑心理。向家长和患儿介绍药物疗效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儿及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
8 总结
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通过严格掌握药物浓度,控制输液速度,采取有效的预防静脉炎的措施,可以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果选用深静脉置管,不仅减少患儿扎针的痛苦,还能够保证治疗工作的延续,使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为治愈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1]曹琴,范伟,王凯伟.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药物实践杂志,2003,21(4):225.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8.
[3]杨玉峰.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4~445.
[4]王建荣,蔡虻,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