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农村推广研究概况 *

2011-02-10林寿宁廖冬燕朱永苹杨伟兴

中医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农村卫生技术推广中医药

林寿宁,刘 容,廖冬燕,朱永苹,杨伟兴

(1.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学院 2008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 530001)

基层医学适宜技术是针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需要解决的主要医疗保健问题、医疗保障状况和实际可支付能力等),所确定的技术成熟、方法简便、费用低廉、效果良好的医学管理方法、医学技术方法、医学诊治药物、医学诊治装备、医学诊治手段等的总称[1]。中医适宜技术具备科学性、先进性(相对)、安全性、有效性、成熟性、经济性、易行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还具有临床基础性和广泛性的特点[2]。由于中医适宜技术“简、便、验、廉”,对于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均具有重大意义[3]。本文对近年来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情况进行综述。

1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实践研究

自 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专项以来,已分 4批向农村和社区推出 120余项临床安全、有效、规范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7年来,这些技术已覆盖到全国所有省区市,共约一万余名医生接受了师资培训并向基层推广,形成群众得实惠、基层中医学有技术、中医院有效益的多赢局面[4]。推广示范县的基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均能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乡村医生参加适宜技术培训比率为 99%,乡镇卫生院中医处方增加,医疗费用降低,减轻了农民负担,节约了新农合基金,提高了基金的使用效能,保证了新农合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5]。

在适宜技术筛选研究方面,通过不断总结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筛评经验,调整、规范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筛评指标体系,使卫生适宜技术筛评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建立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筛评指标体系,需经过初步拟定、建立体系、确定权重系数、信度检验这 4个阶段[6]。孙荣国等[7]认为适宜技术筛选在确保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到经济性、可行性、差异性、前瞻性,需要完善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配套政策,比如医药费用报销范畴、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筛评指标体系研究等。尹爱田等[8]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农村中医适宜技术的生命力在于技术的筛选和推广应用的政策力度,而对技术的认定过程又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资源条件。成刚等[9]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卫生技术评价的首要特性是有效性与安全性,其次是经济学特性。有学者指出应选择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中医技术,开展验证性临床试验,并进一步面向乡镇卫生院推广[10];并通过现况调查广泛收集中医农村适宜技术评价影响因素,遵循系统性、独立性、可测性、可比性、动态性原则,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和调查问卷,形成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筛选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包括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成熟度和规范程度以及普适性、可接受性等 3类 14个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指标体系[11]。

在推广模式研究方面,葛建一等[12]提出在推广应用中,着重构建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准入、培养、保障机制建设,保证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的高效性。程开艳[3]指出农村中医技术推广培训存在聘请专家难度大、农村基础条件差,导致参训意识不强、乡村医生专业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难度大等问题,并提出中医适宜技术要“本地化”、构建中医适宜技术专家库、培训管理制度化、提高总体参训率、建立良好的激励与惩罚制度、培训形式多元化等建议。施仁潮[13]认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提出要将技术推广列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专职推广机构组织实施,统筹安排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转移。孙荣国等[14]提出,在推广过程中应完善规划、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多方合作;政策配套、制度建设;国家应该建立、完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相应条件和配套政策;强化检评、奖励先进。陈睿等[15]通过研究提出完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推广体系。②实行分类推广,建立一个分工明确、竞争有序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体系。③加强各推广体系之间的协作与联系。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鉴于目前的现状,必须由政府去协调和统筹管理,改变目前的政出多门,联系松散,甚至脱节的现象,加强联系,建立正常的双向沟通渠道,形成以各种利益为纽带的联合体。有学者指出推广适宜技术应考虑地域特点。王润华等[16]建议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采取“政府主导 +市场导向”的模式和以强化组织管理、重视宣传、适当经济补偿、约束与激励并用四项机制为主的多项机制协同作用的方式,大力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在宁夏农村地区,采用政府搭台、专家技术指导、以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群众广泛参与的推广模式是切实可行的[17]。

2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评价研究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评价研究主要体现在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两方面。

在绩效评价方面,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在示范县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被培训人员己掌握适宜技术,适宜技术得到患者的认可[18]。乡村医生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评价均较高,反响较好[19],门诊人次增加,医药费用减少,医生业务收入增加,合作医疗报销增长,中医药报销比率增加,选择中医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农民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普及率及服务满意程度提高[20-21]。姚进文等[22]采用社会学定性与统计学定量结合的方法,从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培训结果 3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员对培训技术的需要性、适用性和难易适合性要求最高,应加强对培训过程反应良好、满意率达100%、多项技术集中培训过程容易控制、近期培训效果明显的内容进行培训,但要注意把握培训内容的适用性与难易度,以及培训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应根据中、西医和计生技术的特点,参照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以更好地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23]。

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由于地区差异,不同地区在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所应考虑的影响因素亦有所不同。傅聿铭等[24]对基层医疗工作的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提示影响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因素依次为:领导的重视程度、技术的疗效、老百姓的接受程度等。谢雁鸣等[25]研究提示,基层医务人员的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单位级别、毕业院校、从事的专业等因素与对中医适宜技术在本地区农村应用的态度呈显著相关,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的主体背景密切相关,应分层次有重点地应用。任建萍等[26]认为影响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群众的接受程度(57.30%),领导重视程度(56.55%),疗效(56.55%),价格(44.19%),医生的技术水平(43.07%),技术的安全性(39.70%)。茹淞等[27]通过对甘肃基层医务人员调查发现,经费不足和没有配套的器械、药品是其影响因素,应投入足够的推广经费并合理安排,健全适宜技术推广配套的器械、设备和药品,以保证适宜技术的顺利推广。在适宜技术供方,基层医务人员参与适宜技术培训的积极性是影响适宜技术推广的重要前提[28]。另外,技术需方即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收入水平、健康意识和就医习惯也影响适宜技术推广效果,因此需加大健康教育和适宜技术宣传以促进推广[29]。在推广工作中,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多元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综合评价用于卫生适宜技术筛选[30]。

3 展 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已在政策层面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与推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医院及卫生机构医疗水平得到提高,广大的农民怕看病、看不起病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但在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推广应用面不够广,体系欠完善,层次有待提高及重复研究的倾向。今后应当完善推广体系,拓宽推广区域,筛选更多的中医适宜技术,改进推广模式,行成一套针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使用的完整体系。通过后继推广工作的不断开展,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必然使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工作得到提高并逐步完善成熟,推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1]蔡力民.医学信息服务与医学适宜技术推广[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0(2):1051.

[2]陈继根,潘毅慧,刘登,等.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 2522-2523.

[3]程开艳.关于河南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4):298-299.

[4]冯磊.120项中医适宜技术走进农村社区[N].中国中医药报,2010-08-06(001).

[5]王丙凯,崔树民.多措并举,三级强网,大力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0): 739.

[6]李雪梅,孟庆跃,李顺平,等.中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7):935-936.

[7]孙荣国,曾智,饶莉,等.中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筛选与政策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 (16):3063-3064.

[8]尹爱田,于贞杰,钱东福,等.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筛选过程及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1(8): 506-507.

[9]成刚,王成岗,孟庆跃.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卫生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资源,2006,9(5):231-232.

[10]刘峘,闫世艳,张军,等.基层医生中医农村适宜诊疗技术筛选指标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 (6):420-421.

[11]刘峘,谢雁鸣,白文静,等.中医农村适宜技术筛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 96-100.

[12]葛建一,林妍妍,熊威.临床适宜技术推广中的人才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6(3):202-203.

[13]施仁潮.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机制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1);975-976.

[14]孙荣国,饶莉,曾智.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的主导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 (1):69.

[15]陈睿,蒋海瑛,楼涤,等.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基层推广模式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6): 2179-2181.

[16]王润华,刘俊,王艳,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中的模式、机制及其作用的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31(5):767-772.

[17]薛塞峰,崔学光,张文胜,等.宁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1):55-57.

[18]杨丽萍,刘元强,白亚娜.甘肃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308-309.

[19]张云兰,杨竹,王润华.重庆市推广五项农村中医适宜技术的反馈信息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13):1409-1411.

[20]王统领,张绍学,金鹁,等.宁阳县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工作成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 (10):747-749.

[21]丁营,陈又强.泰山区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情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2):115-116.

[22]姚进文,潘卫明.多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集中培训效果评价及分析[J].甘肃科技,2009,25(16):129-131.

[23]任建萍,郭清,蒋健敏,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 28-30.

[24]傅聿铭,杨永利,施学忠.河南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影响因素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7):61-63.

[25]谢雁鸣,荆志伟,杨龙会,等,中西部五省市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8):60-62.

[26]任建萍,郭清,王红妹,等.浙江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6,23 (12):29-30.

[27]茹淞,胡尚英,刘元强,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776-777.

[28]郭薇,王旭东,魏国学,等.乡村医生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7): 846-848.

[29]王健,孟庆跃,钟继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定性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9,47(7):133-135.

[30]单旭征,杨土保.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的综合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5):552-555.

猜你喜欢

农村卫生技术推广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汉中五轮驱动推进农村卫生
关于举办中国农村卫生发展峰会暨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第十八届年会的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