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2011-02-10张秀伟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6期
关键词:肌张力步态脑瘫

张秀伟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康复科学系,江苏 南京 210036

儿童运动功能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1],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心身发育,若不能及时得到诊治,极有可能造成患儿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对儿童进行系统的康复评估是了解患者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手段,这为康复治疗计划的制订打下了科学基础,也为治疗目标的拟订与修正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用于评价治疗效果,确定是否继续康复治疗,是否需要修订原计划方案,是否需要另外制订治疗方案。但是脑瘫评估方法各家不一,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近年来康复界正在寻求一种简单易行、全面评价脑瘫及康复疗效的方法,如任永平等以修改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对620例3个月~5岁正常儿童的运动功能发育及62例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动态改变的评价;黄东峰等以儿童功能独立评测法和儿童行为量表对脑瘫评估的研究等。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国内常用的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内容和方法。

1 一般状况评定

一般状况评定包括病史、营养状态、心肺腹部的检查、头围、身长和体重的测量。高危病史有助于诊断和功能评定[3]。及时发现运动功能障碍对于儿童日后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4-5]。通过对患儿的一般状况评定可以判断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的程度和发育滞后的时间,明确是否有畸形、孪缩等情况。

2 原始反射的评定

这一评定非常重要,通过检查可判断神经发育与动作发育水平,是指导训练的依据。常用的有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颈反射、握持反射、交叉伸展反射、翻正反应、平衡反应等。

3 运动发育的评定

运动发育的评定是儿童运动功能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正常小儿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有一定时间和顺序[6],如2~3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6~7个月能单手或两手支撑坐起,8~10个月能爬,1岁能独自站立,1岁~1岁半能独走,2岁会跑,3岁会骑三轮车,4岁能爬梯子。脑瘫儿童在以上年龄阶段,一般达不到正常小儿水平或表现为主动活动较少。常用的运动发育评定量表有运动年龄评定(motor age test,MAT),包括上肢运动年龄评定及躯干和下肢运动年龄的评定等。

4 肌张力的评定

人体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着持续的肌张力活动。正常情况下,肌张力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否则人体就丧失了运动的可能性。患儿可表现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状态。肌张力的异常又对关节活动度发生影响,肌张力增高时,对关节活动产生较大的抵抗感,肢体摆动幅度小,关节伸屈受限;反之,肌张力降低时,活动关节无抵抗等,肢体摆动幅度大,关节屈伸过度。此外,可通过检测关节活动度,间接了解肌张力的情况。检测时小儿取仰卧位,头和身体居中。

5 肌力评定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肌力评定的要求不尽相同。发育前期,患儿主动运动较少,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其治疗意义不大。但当患儿会坐、爬,甚至会站、走路后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则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由于小孩较难取得合作,姿势、肢位较难保持固定,特别是肌张力较高患者,MMT(徒手肌力检查)难以准确判定肌力,故肌张力异常时肌力评定意义不大。对于年龄相对较大能取得合作者可采用Lovett分级进行肌力评估。

6 协调功能的评定

通过对患儿协调功能及精细动作的评定可了解四肢的共济活动,协调能力及手指基本功能状况。较常用有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轮替动作等。

7 步态分析

对有行走能力但异常步态者必须进行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显示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进行行走功能评估和矫正提供必要的依据。脑瘫患者的异常步态最常见的有由于痉挛引起的剪刀步态,垂足(划圈)步态及各种肌无力步态,如臂中肌、臂大肌步态等。

8 综合活动能力评定

对于临床表现典型的患儿,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的评定量表是大体运动功能评测法(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7],共含88项,2000年又推出66项版本。虽然GMFM被认为是目前运动功能评定的标准方法,但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程度较轻,能完成某项动作,但在速度、协调和流畅性上仍属异常,大体运动功能分类(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GMFC)的敏感性则较差等[8-9]。

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rsure,FIM)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更为客观全面地反映残疾者日常生活包括自我料理、活动能力、社交能力的指标。包括6个方面的功能,共18项,最高分为126分,最低分为18分。适合年龄较大的脑瘫儿童使用。

运动功能障碍有时常合并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功能异常,最终表现在交流、自理等社会适应方面的缺陷[10]。因此临床上根据需要有时采用由北京博爱医院胡莹媛制订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主要应用于脑瘫儿童,是一个既能合理、客观评估脑瘫患儿的某方面的功能障碍又能全面、综合反映脑瘫患儿障碍水平的评价量表。

儿童运动功能障碍虽然很常见,但是其康复评定内容国内并没有统一规定,不同的研究采用不同的评定方法。单一的评定虽然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出深入的判断,操作起来却容易忽视某项其他相关因素。而综合能力的评定量表多存在使用繁琐或者评分不细致的缺陷。因此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在诸多方面尚需深入研究,就目前而言,根据研究目的等综合因素,多量表、多方法结合使用还将是最佳选择。

[1]Nathaniel ZB,Muriel KB,Odeya ZZB,et al.Risk factors for epilepsy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J Hur Pae Neurol,2010,14(1):67-72.

[2]Shelly V,Kavis W,Waters W,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ing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Developmental Medicine Child Neurology,2008,50:199-203.

[3]Martha WJ,Elaine M,Jean ES,et al.Cerebral palsy introduction and diagnosis(part I)[J].J Pediatr Health Care,2007,21:146-152.

[4]Becher JG.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general management,classification of motor disorders[J].Journal of Orthotists and Prosthetists,2002,14(4):143-149.

[5]Piggot J,Paterson J,Hocking C.Particpation in home treatment programs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lasy:a compelling challenge[J].Qual health Res,2002,12(1):1112-1129.

[6]李晓捷.人体发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32.

[7]王绮,肖农,任永平,等.婴幼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信度与效度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26):2643-2644.

[8]Josenby AL,Jarnlo GB.Longitudinal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GMFM-88 total score and goal total score and the GMFM-66 score in a 5-year follow-up study[J].Physical Therapy,2009,89(4):342-350.

[9]吴绪波,张海蒙,孙克兴.互动式头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3):177-179.

[10]Gad M,Bialik,Uri G.Cerebral palsy classification and diology[J].Acta Orthop Traumatol,2009,43(2):77-80.

猜你喜欢

肌张力步态脑瘫
步态异常,老年人应警惕这些疾病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便宜假肢能模仿正常步态
请您诊断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