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1-02-10韩世新岳娟娟张晓丽
韩世新,岳娟娟,张晓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重庆 400038)
当代的药学是“产、学、研”一体化,特色鲜明、应用性十分突出的综合性学科。着力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使之与加强自主创新药物研发的国家大政方针相吻合,是药学院校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教育质量、打造特色品牌的重要突破口。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在药学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关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国内外药学教育情况
国外药学院校学生培养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强化实践教学,有非常完善的校内教学实验平台和广泛的海内外实习点、国际学术交流渠道,理论、实践课教学学时比例一般达到或超过1∶2,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例高,在第3或4学年安排有校外(包括海外)实习。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力开展学生创新性实验,许多课程是通过布置作业给学生,让学生去查文献、写综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一些课程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导师指导,最后解决问题。三是侧重基础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教学。四是选修课面广,开设了新兴和交叉学科、管理、专业英语、专业写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五是广泛实施本科生学术导师制,所有的学生都安排了学术导师,每个学术导师带5~6名学生,制订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六是广泛开展药学类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1-3]。
我国药学院校开设的课程大多为学科型,课程计划基本上按普通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层次展开,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培养的人才定位多样化,主要有从事药学基础性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制的研究型人才,从事药物研究开发的技术型人才,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合理用药的药师型人才,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协调、管理的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等[4]。如中国药科大学在办学方面坚持“四个出发”,即从提高人才层次出发、从强化基础出发、从注重素质出发、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发,建立了遴选优秀人才的机制[5]。
2 第三军医大学药学教育现状
第三军医大学从2001年开始招收药学专业学生,2008年招收了第一批药学专业军队统招学员。药学院有临床医学、药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药学学科为硕士一级授权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为重庆市重点学科。目前,申报的药学博士一级授权学科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已经通过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审评。2008年获批国家科技部“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期获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生产中心公共服务平台”。2010年分别获准立项建设“全军生物制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药效学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顺利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的国家Ⅰ类新药证书,“胃病疫苗制备关键技术”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引进2位海外优秀专业人才。
药学院主要承担了专业课程相关教学任务。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综合性课程设置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军队医学院校军事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院生物制药的综合优势。2)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主要按照理论课程体系分类设置,与药物研发实际流程脱节,部分课程在内容上重复,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比例较大,而真正创新型实验、综合性实验比率较低,不利于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3)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不够。目前对药学学员的科研素养训练主要集中于大4后期,指导时期较后、时间过短。据笔者对我校2010届检验、药学、实验技术专业的90名本科学员毕业论文撰写情况的调研发现,78%的学员欠缺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33%和28%的学员缺乏搜索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实验动手的能力。4)与实验课程配套的硬件条件不足。教学实验用房紧张,实验通过率低,仪器设备仅满足于基本教学任务,缺乏创新性实验中、高端仪器设备平台。
3 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1 建立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
利用较为成熟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将本科生实习阶段中科研能力、科研素养的集中培养改为前期的循序诱导。为每名学员指派导师,由导师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让本科生加入研究生科研小组,进行文献阅读、文献检索、基本科研方法的学习,同时提供相应的实验平台,让学员能够结合书本知识开展创新实践,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员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团队协作的科研作风,构建以军队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与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相对接的本科专业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2 改革药学专业实验课程,开展研究型教学
实验教学通过综合性的药学教学实验中心统一实施,逐步建成与学科建设相匹配、布局相对合理、功能与层次齐全的药学教学实验中心,扩增教学实验用房、加大实验通过率,对所有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共管公用。按照“新药实际研发流程”对药学专业实验室进行整体布局,设置基础、专业、综合3级教学平台,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基础实验平台主要针对一、二年级学员进行基础实验技能培训,主要开展验证型实验;专业实验室平台主要分为“5室1馆”,即药物设计合成室、生物技术制药室、药物制剂室、药物分析室、药效评价室和生药标本馆,以训练学生专业实验技能为主,进一步加深学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实验平台是在学员完成专业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学科交叉的综合型、设计型、提高型实验,由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自行设计方案,自行操作实验、自行总结并评价实验结果,重点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3.3 建设多元化“网格型”教学实践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分类建立药学实践基地“模块”,我院先后与1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扩充了实践场地,建立了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南山植物园、金佛山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药学专业野外实习基地,搭建多层次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与产学研合作公司形成了教学、科研联合合作关系。根据外部单位的不同特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通过对各类优势实践基地的聚集,按照市场需求,为学员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学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多种专业或技能培训方向,使过去的定向分配实习,变为双向自主选择,为学员量身打造个性化服务,根据学员的“模糊”要求,制订系统培训“菜单”,因材施教,与军队需要良好对接。
3.4 严格毕业论文监控体系,提高优秀毕业论文产出率
从2008年以来,药学院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进行了探索,建立了“4节点”管理模式,对实习前、开题、课题中期、结题情况分阶段进行培训和检查、督察。下点实习前组织毕业论文专题讲座,对学员文献查阅技能、各大数据库的运用进行集中培训,开展开题报告集中检查、中期调研和原始实验记录检查,进行毕业论文跟踪指导,建立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充分整合院系资源,建立先进的、高水平的共享科研平台,解决由于科研经费紧张、科研设备、场地平台有限而制约学员毕业论文选题的问题。加强教研室层面对论文选题可行性、科学性的论证,提高选题的新颖性,坚持教员与学员双向选择,院系审核把关,充分结合学员专长,体现个性发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立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基金,对公开发表论文,获得优秀论文的学员和指导老师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提高优秀毕业论文产出率。
[1]药学院网页.药学本科[ED/OL].http://www.aboutpharmacyschools.com/pharmacy/career/degrees/bachelorofpharmacy.asp.
[2]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药学院.药学博士课程总揽 [ED/OL].http://pharmacy.ucsf.edu/pharmd/curr/.
[3]伦敦大学药学院.课程结构[ED/OL].http://www.pharmacy.ac.uk/ cs_mop.html.
[4]施 军,叶德勇.中美高等药学教育的比较研究[J].药学教育,2002(2):8-11.
[5]徐晓媛,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展望[J].中国大学教育,2008(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