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脾脏肿瘤11例诊治体会
2011-02-10王敬瑄邵建富
王敬瑄 邵建富
总结我科自1992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1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表现、诊治方法。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9~65岁,平均(42.5±8.2)岁。其中急诊病例3例。本组中脾脏良性肿瘤7例,包括脾血管瘤、脾囊肿、脾淋巴管瘤、浆液性囊腺瘤等,恶性肿瘤4例,均为恶性淋巴瘤。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1.2临床表现 11例中有2例良性肿瘤无任何症状,另9例中症状包括左上腹胀痛9例,腹胀、恶心、呕吐6例,左上腹肿块5例,消瘦3例。血小板和(或)白细胞下降者3例,3例有原因不明的发热。2例突发腹部剧痛,其中1例腹腔内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以宫外孕急行剖腹探查,发现脾血管瘤自发性破裂出血。另1例突发腹部剧痛并腹腔大量积液,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脾囊肿自发破裂。
1.3诊断 本组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扫描检查,9例显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占位性病变,良性病变有包膜,恶性淋巴瘤侵润脾外。2例破裂者显示脾包膜破裂,周围积液。
1.4治疗和结果 11例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脾脏,恶性淋巴瘤术后行化疗。所有病例(包括1例失血性休克)术后恢复顺利,无感染等并发症。良性肿瘤无复发,2例恶性淋巴瘤随访1年生存,后失访。
2 讨论
原发脾脏肿瘤发病率并不高,文献报道脾脏良性肿瘤的发生率约为0.14%,恶性肿瘤不超过.0.64%[1]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而不同,主要表现上腹部胀痛和脾脏肿大,还有的表现发热,脾功能亢进(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肿瘤可以自发性破裂引发急腹症。肿瘤小者无明显症状,多在健康体检时发现。
B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CT都可以显示脾脏大小、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囊实性、血流情况、与临近脏器的关系。B超引导下可以穿刺活检,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脾脏肿瘤一旦发现应选择手术治疗,既可去除病灶,减轻症状,又能防止发生自发性破裂,避免感染的发生,特别是有发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者。恶性肿瘤应完整切除脾脏,同时清除脾门淋巴结,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术后根据病理类型结合放化疗综合处理。
[1]Morgentern L,Rosenberg J,Geller GA.Tumors of the spleen.World J Surg,1985,9:468-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