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噻肟钠迟发型变态反应报告分析

2011-02-10王奎鹏张贺鸣韩联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3期
关键词:头孢噻肟钠发型抗原

王奎鹏 张贺鸣 韩联合

头孢噻肟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强,价格便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之不良反应也增多,Ⅰ型变态反应在临床受到高度重视,但迟发型变态反应因比较鲜见,发生率低,且发病迟缓,常规皮试无法预知,容易被忽视。现将近年来收集的7例头孢噻肟钠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进行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男46岁,无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无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因化脓性关节炎入住我院骨科治疗。用法用量: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头孢噻肟钠2.0 g,静脉注射,1次/8 h。另外,中药1剂/d。用药后第5天,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成片红色斑丘疹,并伴有皮肤发热、轻微烦躁等症状。停用头孢噻肟钠,使用异丙嗪25 mg,2次/d,1 d后,症状减轻并渐消失。

病例2,患者,男29岁,无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无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因意外事故致胫腓骨骨折人住我院骨科治疗,经手术后,使用头孢噻肟钠进行抗感染治疗。用法用量: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头孢噻肟钠2.0 g,静脉注射,1次/8 h。用药第6天,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风团样疹块等症状。停用头孢噻肟钠,使用非那根及葡萄糖酸钙后,症状逐渐消失。

病例3,患者,男,30岁,无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无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因桡骨骨折入住我院骨科治疗,经临床手术后,使用头孢噻肟钠进行抗感染治疗。用法用量: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头孢噻肟钠2.0 g,静脉注射,1次/8 h。用药后第6天,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皮肤发红、风团样疹块,并伴有发热,随即停用头孢噻肟钠,使用异丙嗪和葡萄糖酸钙后,症状减轻并自动消失[1]。

病例4,患者,女17岁,无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无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因肾病综合征和双下肺炎,给予强的松10 mg,口服,2次/d;呋塞米2 mg,静脉主射,1次/d;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头孢噻肟钠2.0 g(皮试阴性),静脉注射,1次8 h。第7天出现剧烈咳嗽、喘息不止、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寒颤、高热,立即给予吸氧1~2 L/min,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 ml+西地兰0.133 mg缓慢静脉注射,经积极抗过敏、给氧、强心等抢救治疗后症状消失;间隔7日再次应用头孢噻肟钠1 min出现相似症状,证明系头孢噻肟钠导致的变态反应。经积极抗过敏、给氧、强心等治疗,患者转危为安[2]。

病例5,患者,男16岁,自述过敏史。因急性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住院治疗。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头孢噻肟钠2.0 g(皮试阴性),静脉注射,2次/d。第5天滴注至15 min,患者双手、双腿瘙痒,出现少许约0.5 cm风疹块。立即停药,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磷霉素4.0 g,静脉注射,2次/d。1.5 h后瘙痒停止,风疹块自行消退。经询问,5 d来未使用其他药物,饮食无异常,考虑为头孢噻肟钠致迟发型变态反应[3]。

病例6,患者,女31岁,因患内外混合痔入院手术,术后给予头孢噻肟钠6.0 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注射,20滴/min。静脉滴注至第5天,患者体温升至38.2℃,患者自认感冒,口服感冒药及扑热息痛,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第6天按常规再次给予头孢噻肟钠,注射后30 min,患者体温再次升高至40.0℃,并伴有寒颤,面色水肿潮红,全身见有粒状皮疹,全身关节酸痛。立即停药,查血项WBC 7.3×109/L,淋巴细胞比率0.091,中性粒细胞比率0.853,中型粒细胞明显增高,考虑为药物过敏所致属血清病型反应,给予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异丙嗪50 mg,几小时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全身皮疹等改善不大,即继续口服扑尔敏4 mg,2次/d,出院数日后逐渐恢复[4]。

病例7,患者,男33岁,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过敏史。因急性鼻窦炎染住院,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头孢噻肟钠2.0 g(皮试阴性),静脉滴注,2次/d。第8天,出现全身大面积红色皮疹,面部肿胀,体温升高至42.0℃,给予地塞米松10 mg,肌内注射,体温降至37.9℃。次日停药,全身症状有所缓解。第10日再次用药,症状再次出现,判断为头孢噻肟钠迟发型变态反应。做停药处理,给予甲强龙,120 mg(2 d)-80 mg(2 d)-40 mg(3 d),冲击疗法,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2 讨论

头孢噻肟钠为半合成的第3代头孢菌素,作用机制和其他头孢菌素相似,主要是通过细菌内膜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干扰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菌溶菌死亡,从而达到抗菌作用。其对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等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及部分厌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5%。皮疹、药物热约为2%;静脉炎约为0.5%;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反应约为l%;碱性磷酸酶或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约有3%;暂时性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分别为0.7%和0.3%;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或血小板减少少见。偶有头痛、麻木、呼吸困难和面部潮红。部分患者在继续用药过程中可自行消失,有的停药后恢复正常[5]。

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是一种典型的由辅助性T细胞(Th)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抗原攻击局部出现以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它通常可划分为2个时相:抗原攻击之前称为诱导相,包括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效应细胞形成的过程等;抗原攻击之后称为效应相,包括抗原特异性T细胞向炎症局部移动浸润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及其以后的炎症过程等。由于DTH的早期反应主要发生于抗原攻击后0~4 h,当再次接触抗原后,由抗原特导性结合因子致敏的局部肥大细胞释放5-HT等血管活性胺活化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CD4+Th1和CD8+CTL细胞。而后期反应由CD4+Th1细胞(效应T细胞)再次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抗原作用后释放的 IFN-γ、TNF-β、IL-3、GM-CSF 淋巴因子所介导而产生以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免疫损伤效应,以及CD8+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而导致靶细胞凋亡[6]。

上述7例中有3例在皮试阴性后用药,无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无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变态反应发生在用药后5~8 d,停药作抗变态反应处理后症状消失。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低,反应与药物的关系不明显,较易误诊、漏诊。因此希望医务人员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应更加注意,详细询问用药史及变态反应史,药液新鲜配制,用药过程中和停药后1周内均应注意观察,警惕迟发变态反应的发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及时处理,避免导致严重后果,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质量。

[1]欧阳建勋.头孢噻肟钠迟发型不良反应3例报告.中国乡村医药,2009,16(1):53.

[2]马方兰.头孢噻肟钠致哮喘、呼吸困难1例.西部医学,2007,19(6):1111.

[3]徐雯宇,唐志华.头孢噻肟钠致迟发型变态反应1例.医药导报,2003,22(9):637.

[4]侯明晖,孙晓理.头孢噻肟钠致不良反应1例.抗感染药学,2007,4(2):76.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6.

[6]陈慰峰.医学免疫学.第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9.

猜你喜欢

头孢噻肟钠发型抗原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基于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左氧氟沙星等联合用药治疗肺部感染疗效分析
好别致的发型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头孢噻肟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