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护理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2011-02-10王佳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心理

王佳嵩

河南南阳南石医院 南阳 473000

由于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学范畴也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学领域,在对疾病治疗护理的同时,要配合以心理护理[1]。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激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严重的消极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2]。我院手术室自2005-01开始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2865例,男1 542例,女1 323例;椎管内麻醉1 633例,全麻1 232例。

2 护理方法

严格按照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执行。根据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期存在的护理问题,将制订的护理计划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并实施[3]。

2.1 术前访视收集心理护理资料,评估手术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术前1 d由参加该手术的巡回护士到病区,阅读病历,了解患者诊断、手术名称、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等一般资料。同主刀医生沟通,了解其对手术中的护理要求。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并解释访视的目的,使患者明白顺利手术、早日康复是医患共同的目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告知手术患者:“第2天的手术我是巡回护士,会从接患者开始,直到手术结束送回病房,整个手术过程我都会全程陪同”。消除陌生感,建立信任,取得合作。绝大多数患者缺乏对手术、麻醉知识的了解,加上对医务人员的不熟悉,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和对手述室的神秘感,常常担心手术会不会顺利,术后效果如何,担心医生、护士的技术和责任心,害怕疼痛,害怕手术意外发生,希望医生、护士关注自己、照顾自己。因此,知识缺乏、恐惧、焦虑、疼痛、预感性悲哀、抑郁、绝望、无能为力等是常见心理护理问题。经济条件差的患者会担心花钱多,手术会给家里带来负担,内心充满自责和内疚。不同的年龄、性别、性格、生活背景、受教育程度,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要对症护理,强调个性化。如知识分子和女性更敏感,且对疼痛的体验更深刻。老人和儿童则忍耐力较差,依赖性更强,年长者对死亡的恐惧更严重,而身体的残缺对年轻人的自尊、自我形象的影响更大。护士应耐心向患者介绍大致的麻醉、手术流程及配合要点,详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麻醉的效果,讲明必要时可使用镇痛泵止痛。介绍同种手术成功的例子,接受患者的咨询,通过咨询,可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减少不安与猜测,避免不必要的担忧[4]。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认真倾听,不要轻易打断患者讲话。和患者沟通时,态度要诚恳,体现关心和重视。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的疑问,维持适当的目光接触,注意沟通技巧和语言艺术,注意和其他医务人员保持一致性。通过术前访视,使手术室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现存的和潜存的护理问题,根据手术不同时期不同的护理问题,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由患者在手术室护理访视单上签字。

2.2 术中护理仍由术前访视护士准时到病区接手术患者。通过术前访视,使手术室护士和患者之间有了交流,彼此成了“熟人”,因此更易沟通,更易稳定患者情绪。护士要仪表端庄,面带微笑,向患者问好。核对要认真细致,注意保暖,关心体贴患者。观察患者的语言、表情、动作、心率、血压、呼吸等,评估其紧张程度。鼓励患者树立手术必胜的信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治疗,主动配合护理工作。患者入室后恐惧心理最严重,有的患者不敢睁眼、不敢说话、呼吸急促、浑身发抖,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护士不要一入室就急于完成术前准备,要热情接待,理解患者的感受,和患者适当的交谈可分散注意力,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保护患者隐私,不要过早暴露患者的身体。患者清醒的情况下,任何针对患者的操作均要事先告知,做好解释,讲明目的和必要性。如上约束带、静脉输液、摆体位、内脏牵拉等,这样做一方面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又使患者感到被尊重,主动配合手术。医护熟练的操作、默契的配合也能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轻不良情绪。术中患者对医生、护士的表情、语言都特别敏感,不要窃窃私语,以免误解。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接与手术无关的电话,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在术前准备的间隙,椎管内麻醉时和全麻诱导期、复苏期,巡回护士要守在患者的身边,必要时给患者以触摸,让其抓住巡回护士的手,同时配合语言鼓励。尤其是女患者和儿童,她们会紧紧抓住护士的手不放松,镇静效果特别好。因为适当的触摸可以表达关心、理解、支持,使患者情绪平静下来。对于由于过度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突然升高的患者,可采取深呼吸放松法,让患者闭上眼睛,听护士的口令进行反复缓慢的腹式深呼吸,往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放松训练有助于调节紧张、焦虑和不安,消除疲劳,稳定情绪。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重视患者的感受,随时给予安慰、指导。告知患者要及时说出自己的不适和要求,以便医生、护士给予恰当的帮助。术中若出现紧急情况,护士要镇静,不要慌慌张张,及时安抚患者,避免担忧。

2.3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要擦净患者身体上的血迹,保护患者的尊严。由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区,安慰患者手术已经结束,可以放松心情。告诉其术后注意事项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让患者知道无须忍痛,忍受不了时可随时告知护士,寻求帮助。肯定患者术中的勇敢表现,鼓励患者手术后的痛苦是暂时的,只要忍耐几天,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4 术后回访术后3 d内仍由参加手术的巡回护士回访患者。了解手术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观察生命体征及切口情况,祝贺患者手术成功,以安定情绪,加速康复。征求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由患者在手术护理访视单上签字。根据护理计划评价护理目标是否实现。重新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如疼痛是术后常见护理问题,可给予暗示治疗、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护理措施。

3 体会

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反应,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升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经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患者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解除了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及紧张情绪,降低了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避免了因心理因素造成的生命体征不稳,增强了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感。

在应用护理程序的过程中,护士与护理对象密切接触,有利于与服务对象建立起治疗性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促进护理对象康复进程[5]。

手术室运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改变了以往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各自独立无连续性的状况。考虑了以手术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变了只关心手术本身而非手术患者的观念。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非整体护理模式。

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医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必须掌握精湛的护理专业技术和娴熟的心理学、伦理学知识。整体护理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培养了护士的人际交往能力,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1]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66.

[2]戴晓阳,佟术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9.

[3]张如意,王秀荣,赵学忠.整体护理在手术室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神疾病杂志,2009,12(5):32-35.

[4]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7.

[5]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士心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