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株肠球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2011-02-09郭卫真刘妮卢东荣谢在春
郭卫真 刘妮 卢东荣 谢在春
肠球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卵圆形革兰阳性球菌,能在高盐(6.5%)、高碱(pH9.6)及40%胆盐条件下生长。肠球菌原本是人类的共栖菌,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其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且耐药机制和耐药特点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已成为医院难治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了解肠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降低耐药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着重于对本院从2004~2009年12月这段期间的肠球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特别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以此来了解肠球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到本院从2004~2009年血、尿、痰、生殖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等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457株,其中粪肠球菌345株,屎肠球菌71株,其他肠球菌41株。
1.2 标准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粪肠球菌ATCC 29212均购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3 菌株鉴定 美国DADE BEHRING公司生产的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其配套的一次性药敏生化一体化反应板。
1.4 方法 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操作。用美国Microscan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将细菌鉴定到种。
1.5 数据分析 用美国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的药敏分析系统固有的统计软件进行检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
2.1 本院从2004~2009年12月共分离出肠球菌457株,主要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各占75.4%和15.5%,其余肠球菌占8.9%。
2.2 457株肠球菌中从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占第一位,占分离总数的27.6%,其他依次为生殖道分泌物、前列腺、痰、血等,见表1。
近6年来我院肠球菌的耐药情况,主要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其药物耐药率见表2、表3。
表1 457株肠球菌菌株来源构成比
表2 粪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3 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 讨论
本院从2004~2009年共分离出肠球菌457株,主要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由表1可以看出,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肠球菌中以中段尿、生殖道分泌物最多,分别占27.6%、24.8%,其次为前列腺液、痰、血等。生殖道和泌尿道与肠道的生理位置比较接近,因此肠球菌的感染可能以易位感染为主。另外肠球菌的感染分布范围已扩大,原本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但此次有10%的标本来源于上呼吸道吸痰标本,而且生殖道感染率也有上升,说明了肠球菌已逐渐成为了主要致病菌,对临床治疗方面上有一定的威胁,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据有关文献报道,肠球菌感染以粪肠球菌为主,占85%左右,屎肠球菌占5%~10%,两者占绝大多数[1]。本文所调查研究的457株肠球菌中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离率最高,共有416株,占91.0%,其中粪肠球菌345株占75.5%,屎肠球菌71株占15.5%,与文献[1]的报道相符合。因此,对这两种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分析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肠球菌的整体耐药状况。
肠球菌对许多抗菌药物天然耐药[2],且对首选药物青霉素的敏感率也不断下降,临床凭经验选药效果常常不佳,因此本文的耐药分析,能帮助临床认识该菌的耐药性,合理选用治疗的抗菌药物。
由表2、3可以看出,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烷的敏感性较高,对红霉素、四环素、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较高,几乎逐年呈上升趋势。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近两年竟达100%,这主要是该菌产生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5)与青霉素的亲和力减低,从而导致耐药;而青霉素对粪肠球菌的耐药率相对比屎肠球菌低[3]。
虽然现在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肠球菌最有效的药物[4],且敏感性较高。但从本院近6年来看,也出现了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因此,合理使用万古霉素,并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进行监测与预防是非常重要的[5]。
肠球菌因其多重耐药的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之一[6],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肠球菌在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应引起临床医师和感染管理人员的重视。密切监视肠球菌在标本中检出的情况、耐药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于及时了解肠球菌的感染情况,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肠球菌的感染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李爽,张正.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0):710.
[2]李冬,王艳玲.400株肠球菌临床耐药性分析[J].微生物学杂志,2005,25(4):35-37.
[3]胡晓卫,范宁.屎肠球菌58株耐药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9,11(38):1525-1526.
[4]李娟,冯晖,肠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9(12):2354-2355.
[5]唐先兵,司书毅.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3,3(30):166-167.
[6]朱应红.2004年院内细菌耐药监测及临床意义[J].四川医学,2005,26(1):124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