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1-02-09宋关君

重庆医学 2011年20期
关键词:脂钠己糖唾液酸

宋关君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内科 400025)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且逐渐年轻化,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病[1-2]。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促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恢复[3],对损伤后导致脑水肿有积极的作用[4-5]。本文观察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治疗的发病24 h以内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6],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未留下后遗症的;(2)无心、肝、肾功能不全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32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的脱水剂、抗血小板药、脑保护剂及其他基础治疗,治疗组32例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60mg静脉滴注,1次/天,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1.2.2 血液流变学指标测量 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8 h以上)静脉血液。用LG-R-80A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测量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用SYS-M EX K-4500(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2 结 果

分析了对照组和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见表1。从表1中数据可以发现,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增加,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显著,两组评分有显著差异。表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变化(±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变化(±s)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

检测指标 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 治疗组(治疗后)低切黏度(mpa.s)22.02±2.48 20.06±3.51* 19.47±2.62#中切黏度(mpa.s)10.37±1.02 9.56±1.05* 9.03±0.09*高切黏度(mpa.s)6.69±0.53 5.46±0.28* 5.05±0.16#血浆黏度(mpa.s)1.96±0.17 1.80±0.34* 1.72±0.26*红细胞压积 0.54±0.02 0.51±0.03* 0.46±0.02*红细胞聚集指数 6.83±0.54 5.29±0.22# 4.48±0.19#红细胞变形指数 0.70±0.03 0.71±0.06* 0.82±0.11#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其发病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血液流变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凝固性、聚集性的客观指标,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和预防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7]。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脑梗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8]。血黏稠度增高时,脑血流量减少,引起脑缺血而致脑梗死。其中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的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的下降是发生脑缺血最可能的危险因素[9-1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神经生长、分化、损伤后的神经修复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对血管性脑损伤、创伤性脑脊髓损伤及神经细胞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和保护作用[12]。本文从生物流变学角度比较分析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有利于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本文资料表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能增加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本文所选择的病例量较少,研究结果可能有一定偏差。此外,有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小板聚集指数)尚未分析,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1] 牟方波,郭鹏.急性脑梗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2):220-224.

[2] 王海臣,姚新华.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微循环,2004,8(3):176-177.

[3] Haw ry luk GW,Row land J,Kw on BK,et al.Protection and repair o 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ia review o f comp leted,ongoing,and planned clinical trials fo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J].Neurosurg Focus,2008,25(1):14-16.

[4] 谢晶梅.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57-158.

[5] 孟庆莲,耿家贵.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1):10-12.

[6] 史正芳,王繁宏.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9):413-414.

[7] 彭丽晨,张明义.南京市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参考值调查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2):306-307.

[8] 蒋晓钦,刘爱琴,慕珂珂,等.郑州市区成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测试结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0,27(1):69-70.

[9] 宋扬,高山.低灌注和栓塞的共同作用在缺血性卒中中扮演的角色[J].中国卒中杂志,2006,21(4):305-306.

[10]李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71-72.

[11]刘金铭.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12):1044-1045.

[12]张引成,王贵和.神经节苷脂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运动神经元再生的影响[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22(5):459-462.

猜你喜欢

脂钠己糖唾液酸
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颅内出血早产儿神经功能的影响
灰霉病对番茄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己糖对杜兴肌肉萎缩症核酸药物Pip5e-PMO跳读活性研究
微生物来源的唾液酸转移酶研究进展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致腰痛2例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疑致过敏性休克1例
唾液酸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血清唾液酸测定对新生儿及幼儿期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意义
早期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期颅脑损伤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