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睾丸微石症的诊断和治疗:11例报告

2011-02-09于泓远刘贤奎宫大鑫孔垂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生殖系统生精阴囊

于泓远,刘贤奎,宫大鑫,孔垂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沈阳 110001)

睾丸微石症(testicu larm icrolithiasis,TM)是弥散分布于睾丸生精小管内、直径<3 mm的众多钙化灶形成的综合征,B超检查可见睾丸实质内多发性微小钙化灶[1]。TM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被延误诊断,甚至漏诊。我院泌尿男科门诊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TM患者11例,诊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者,年龄19~54岁,平均36.5岁;病程7 d~2个月。其中4例因睾丸疼痛不适而就诊,行睾丸高频超声检查确诊为TM,不合并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7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均因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而就诊,行彩超检查发现TM,包括附睾炎2例、精索静脉曲张3例(均为左侧)、隐睾2例(均为双侧)。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既往身体状况良好,否认睾丸手术外伤史,否认睾丸炎、附睾炎等病史。无有毒化学物质及射线接触史。所有患者均无TM家族史。全部患者均行体格检查,3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左睾丸上方可触及迂曲血管团,平卧后缓解,站立时加重;2例隐睾患者阴囊空虚、未触及睾丸;其余患者双侧睾丸大小、形态均正常,未触及结节及包块,无触痛。超声检出10例患者为双侧睾丸发病,1例患者为单侧睾丸发病。

1.2 治疗方法

对4例单纯TM未合并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的患者,给予减轻疼痛、缓解不适等对症治疗,未进行特殊治疗。7例合并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的患者,对原发病进行对因、对症治疗,对TM同样未进行特异性治疗,仅定期门诊复查,其中2例附睾炎患者行抗炎治疗,3例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由于年纪较小未生育、精液质量较差,故行左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2例双侧隐睾症患者行双侧隐睾牵拉固定术。

1.3 结果

本组随访8例患者,随访期限为1年。随访期间内患者无特异性症状出现,体格检查睾丸形态及大小正常,高频阴囊彩超检查睾丸大小、形态及血供无异常,睾丸实质内钙化灶的超声图像特征无改变。随访期限内无1例恶变。

2 讨论

1970年 Priebe和 Garrett[2]首次报道 TM,过去 TM 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男性生殖系统良性疾病。但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设备的出现,该病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文献记载[8,9],TM在随诊过程中可能发展为睾丸恶性肿瘤,故其应该引起泌尿外科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多数学者认为TM的病因与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因为TM的检出多是由于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在行阴囊超声检查时而发现。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有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发育不良、隐睾、睾丸肿瘤、男性不育等。据报道,因生殖系统其他疾病就诊TM的检出率为0.68%~6.00%[3],在健康人群中TM的检出率为0.60%~5.60%。虽二者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仅有TM存在而睾丸内外无其他病变者同样不占少数。TM究竟是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因或结果还是与其他疾病偶然巧合共同存在,目前尚无明确结论。TM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无统一定论,较为流行的说法是睾丸内存在一种具有吞噬功能的足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足细胞功能障碍,无法吞噬生精小管管壁变性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或细胞碎屑,而使其堆积于生精小管内,继而钙盐沉积于坏死的细胞或细胞碎屑上并形成微小结石的钙化灶。TM病理解剖特点是其睾丸生精小管内形成分化不良的钙化片,提示与睾丸组织的萎缩和变性有关。TM患者的睾丸活检证明这种钙化灶涉及20%~60%睾丸生精小管,其成分是羟磷灰石。

TM患者一般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是因原发病而就诊,在行阴囊超声检查时发现。故TM的临床表现多数和原发病有关。单纯TM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阴囊、睾丸疼痛或不适,疼痛性质为钝痛、无放散。伴有其他疾病的TM患者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的表现有阴囊肿胀、睾丸肿物、附睾结节、睾丸萎缩、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虽然TM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由于TM在超声图像有特征性表现,且没有发现与TM超声图像相似的其他疾病,所以TM诊断的金标准为超色多普勒超声。典型的超声图像诊断标准为:(1)1个B超切面图像有5个或5个以上的微小钙化灶;(2)钙化灶直径为1~3 mm;(3)弥漫性分布于睾丸实质内;(4)多为双侧性对称分布;(5)钙化灶不伴声影;(6)睾丸的形态及大小正常。Bennet t等[4]根据每个切面均能发现点状强回声的数目分为经典TM和局限TM。经典TM即每个超声切面均能发现5个以上、直径<3 mm、后方无声影的点状强回声。局限TM即每个超声切面均发现5个以内、直径<3 mm、后方无声影的点状强回声。Sakam ot o等[2]将TM分为双侧性和单侧性、弥漫性和节段性、少量(1个B超切面图像5~50个)和大量(1个B超切面图像50个以上)。文献报道单侧性TM占19%~33%[5]。超声因具有可重复性及无创性,故在TM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其优越性。鉴别诊断主要与在超声图像上睾丸内合并钙化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鉴别主要依据钙化灶的形态、大小、数目及分布。Bushby等[6]详细描述了睾丸内外钙化灶的超声表现。睾丸内的钙化灶多为静脉石、精原性肉芽肿、血管壁钙化或来源于睾丸肿瘤。静脉石、精原性肉芽肿或血管壁钙化多为孤立的点状强回声,后方可有声影,少数可成簇状排列,但数目较TM少,局限于睾丸某个部位。睾丸内团块状强回声病灶可以发生在睾丸肿瘤、慢性梗阻性病变、睾丸炎、肉瘤样病、肉芽肿或为瘢痕组织,这些团块状强回声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过去一直认为TM是一种良性病变,而且进展缓慢,故无需治疗与随访。随着近年来对TM的研究深入,发现随访病例中出现不育与睾丸肿瘤的病例。Thomas等[7]研究证实TM患者精子活力及精子存活率较正常人显著下降。TM患者退化的生精小管影响精子的产生,而萎缩的生精小管、细胞碎片和微结石妨碍精子的运动,这可能是男性不育的原因。因此,如男性不育合并TM,应尽早采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Pourbagher等[8]和 Miller等[9]研究认为,TM虽为良性病变,但TM患者容易发展为睾丸肿瘤。而且在睾丸恶性肿瘤的标本中常发现TM共存,故认为TM与睾丸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相关性。Derogee等[10]提出TM是一种癌前期病变,但有些学者持不同意见。尽管目前对此尚有争议,但随访中确实有发展为睾丸肿瘤的报道,且演变机制尚不明确,故严密随访、定期复查彩超的利是大于弊的。本组随访8例患者,无1例发生恶变,但随访时间较短,意义有限,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我们认为,由于TM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故当患者出现阴囊、睾丸疼痛或不适等症状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为明确诊断,可予患者行彩超检查,如见TM的典型表现,则可确诊。如B超检查发现异常或可疑病变可考虑行CT或睾丸穿刺活检等其他检查。由于TM的病因尚不明确,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进行定期复查、严密随访,且是必须的。除自我睾丸体检外,至少每年由专科医师行睾丸体检、阴囊彩超检查一次。非特殊必要,不推荐行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腹部或盆腔CT检查,因为这样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负担,而且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1]Ganem JP.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J].J Urol,2000,10 (2):99-103.

[2]Priebe CJ,Garret R.Testicular calcification in a 4-year-old boy[J].Pediatrics,1970,46(5):785-788.

[3]Sakamoto H,Shichizyou T,Saito K,et al.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identified ultrasonographically in Japanese adult patients: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conditions[J].Urology,2006,68(3):636-641.

[4]Bennett HF,Middleton WD,Bullock AD,et al.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US follow-up[J].Radiology,2001,218(2):359-363.

[5]Kim B,Winter TC,Ryu JA.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Eur Radiol,2003,13(12):2567-2576.

[6]Bushby LH,Miller FN,Rosairo S,et al.Scrotal calcification:ultrasound appearances,distribution and aetiology [J].Br J Radio1,2002,75(1):283-288.

[7]Thomas K,Wood SJ,Thomp son AJ,et al.The incid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in a subfertile population [J].Br J Radiol,2000,73(2):494-497.

[8]Pourbagher MA,Kilinc F,Guvel S,et al.Follow-up of 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for subsequent testicular cancer development [J].Urol Int,2005,74(2):108-111.

[9]Miller FN,Rosalro S,Clarke JL,et al.Testicular calcification and microlithiasis:association with primary intra-testicular malignancy in 3477 patients[J].Eur Radiol,2007,17(2):363-368.

[10]Derogee M,Bevers RF,Prins HJ,et al.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a premalignantcondition:prevalence,histopathologic findings,and relation to testicular tumor[J].Urology,2001,57(6):1113-1117.

猜你喜欢

生殖系统生精阴囊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
交配期金雀异黄素暴露对亲代母鼠体重和血脂的影响
UVB 313补光灯对产蛋鸡产蛋性能、生殖系统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精杞胶囊对大鼠生精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阴囊坠胀会是什么疾病
生精细胞发育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治疗老年阴囊湿疹中的护理干预
阴囊潮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