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利伐沙班治疗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
2011-02-09田国祥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年12月23日发表的EINSTEIN究结果表明,利伐沙班(Rivaroxaban)为静脉血栓形成的短期和持续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单药治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有可能改善抗凝作用的获益与风险特征(N Engl J Med,2010,363:2499-2510)。
EINSTEIN研究为在急性、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开放标签、随机、事件驱动的非劣效性研究,比较了口服利伐沙班单药(15 mg,bid,共3周,随后20 mg,qd)与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随后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或醋硝香豆素两药中的任何一种)治疗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的疗效。研究者还在已完成6~12个月静脉血栓栓塞治疗的患者中平行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事件驱动的优效性研究,比较利伐沙班单药(20 mg,qd)与安慰剂再治疗6个月或12个月的疗效。两项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都是静脉血栓栓塞复发。主要安全性终点,在初始治疗研究中为大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非重要出血,在继续治疗研究中为大出血。
结果显示,利伐沙班治疗急性DVT的研究纳入了3449例患者,其中1731例给予利伐沙班治疗,1718例给予依诺肝素加上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在主要疗效终点上,利伐沙班对依诺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有非劣效性疗效[36例事件(2.1%)vs.51 例事件(3.0%);危险比为0.68;95%CI:0.44 ~1.04;P <0.001]。每组中均有 8.1%的患者出现主要安全性终点。在继续治疗研究中,利伐沙班组纳入602例患者,安慰剂组纳入594例患者,利伐沙班对安慰剂有优效性疗效[8例事件(1.3%)vs.42 例事件(7.1%);危险比为0.18,95%CI:0.09 ~0.39;P <0.001]。利伐沙班组有4 例(0.7%)患者出现非致死性大出血,相比安慰剂组则没有发生大出血事件(P=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