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观察

2011-04-26史婷婷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血肿动脉血管

史婷婷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已成为临床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CAG及PCI在临床上的广泛发展[1],血管缝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压迫止血容易出现出血、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且患者需长时间卧床,易出现排尿困难及疼痛等不适。近年来有多种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方法在国内外临床应用,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2]。现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使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口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CAG及PCI治疗的患者579例,其中男379例,女200例,年龄在35~84岁。按止血方法不同分为使用缝合器缝合止血组(缝合止血组,270例)和未使用缝合器止血组(压迫止血组,309例)。其中排除股动脉造影显示股动脉细小(<4 mm)、穿刺点位于分叉处或严重股动脉病变(扭曲、钙化、病变)者分入压迫止血组[3]。

1.2 血管缝合器止血方法 经股动脉鞘送入缝合器鞘管,推进缝合器至血从标记管喷出后拉起拉杆,回撤缝合器到拉紧至没有血从标记管流出,保持缝合器45°左右,按下打针器,抽出打针器至拉紧,近绿线端剪断缝线,推进缝合器直至血再从标记管喷出,推下拉杆至原位。从指导管一起拉出两根缝线(一根绿线,一根白线),将推结器挂在绿线血管轴方向拉紧绿线的同时撤出缝合器。用推结杆把结推向血管壁,推结杆把结推向满意时再拉紧白色线,嘱患者用力咳嗽,确认伤口无出血,于皮下剪断缝线,以纱布覆盖、包扎。平卧2 h后可行翻身、屈膝等活动,4~6 h后可下床活动。

1.3 人工压迫止血方法 CAG术后立即拔管,压迫20 min,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24 h,沙袋压迫6 h。患肢制动12 h,如行PCI,则予以延迟拔管。术后4 h检测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若 ACT<180 s时拔除动脉鞘管,压迫20 min,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患肢制动24 h,沙袋压迫6 h。

1.4 护理措施

1.4.1 术前护理 ①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片、超声心动图等。②术前当晚应充分休息,精神紧张者必要时口服地西泮5 mg,保证充足的睡眠。③常规术前准备:碘过敏实验,结果报告医生。术前一日备皮,脐以下,双侧大腿上1/3处,并做好解释工作。④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深呼吸、咳嗽。⑤术前评估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标记,以便与术中、术后对照观察。⑥术前禁食6 h,进导管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紧张者可给予镇静剂。

1.4.2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医护人员在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手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手术全过程、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优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心理调适,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1.4.3 术后护理 ①常规护理:术毕安返病房,取平卧位,嘱其清淡易消化饮食,但避免过饱;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排出。②穿刺部位的护理:重点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情况,缝合成功后无需加压包扎,仅用1~2块无菌纱布覆盖伤口[4],以便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以防止动脉血栓形成。3 d内注意不要污染穿刺点,以免感染[5],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③加强监护: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监护。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神志、呼吸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发现血压下降,心率过快或过慢、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使患者病情尽早得到控制。④术后活动:术后6 h如患者穿刺处无渗血、血肿及血管杂音等情况,生命体征平稳者,指导其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以先在床上翻身,逐步过度到下床活动,动作应缓慢不要突然用力。在避免穿刺点出血的前提下早期活动可以防止全身功能低下,改善动脉的循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及心理压力[6]。

1.5 护理观察指标 ①观察伤口情况有无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穿刺点感染、血栓形成、血管迷走神经反射。②观察患者舒适度,有无腰背酸痛、术肢疼痛、腹胀、排尿困难、烦躁。③观察术肢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色泽。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用药、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血管缝合器患者并发症(渗血、皮下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血管缝合器患者(P<0.01)(表1)。

表1 两组止血方法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手压迫股动脉止血简单易行,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但患者卧床时间长,大小便不便,常伴腰酸背疼等不适感。传统压迫止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1%,而使用缝合器止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2%,明显低于未使用血管缝合器的患者。与传统方法比较,应用血管缝合器可明显缩短拔除鞘管到止血的时间,患者无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减少痛苦[7]。事实证明,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血管缝合器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避免长期卧床引起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腹胀、腹痛及排尿困难,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护士既要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还要有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9.

[2] Lochow P,Silber S.Immediate hemostasis of the femoral artery after heart catheteriza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osure systems[J].Dtsch Med Wochenschr,2004,129(33):1753-1758.

[3] Sesna M,Vaghettli M,Albieto R,et al,Effective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vascular access closure devices after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J].J Invas cardiol,2000,12(8):395-399.

[4]于桂香,吴瑛.经皮血管缝合器病人活动后并发症与舒适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杂志.2004,20(1):6-7.

[5]李淑荣,陈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5,26(11):1183.

[6]李影.介入心脏病学与护理和康复[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13-14.

[7]郭雅莲,周建军,李卓,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2010,5(9):862-863.

猜你喜欢

血肿动脉血管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血管里的河流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