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抗菌药物常见使用误区
2011-02-09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吴晓青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吴晓青
抗菌药物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体内病原菌的药物,在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门诊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但由于其品种多,应用广,以及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对其使用指征和方法掌握不当等原因,造成许多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强,治疗的失败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等。鉴于此,笔者对门诊常见的抗菌药物使用误区总结如下。
1 药物选择不合理
1.1 无明确指征用药 如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毒性疾病。最常见的是治疗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绝大多数由病毒引起,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预防感冒并发症,也无法缩短病程,只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1]。其次,在过敏性疾病中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不仅无益于疾病治疗,反而可能因为药物本身引起过敏反应。
1.2 药物选择不当 如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此时病原菌主要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应首选青霉素,可选药为第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此外,对18岁以下青少年急性肠炎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也时有发生,此类药物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避免使用。
2 药物剂量及速度不合理
2.1 剂量不当 医生为加强治疗效果,往往加大抗菌药物剂量,如轻微外伤或呼吸道感染,即采用重症感染时适用的剂量(治疗剂量高限甚至更高);使用常规剂量或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治疗时应采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下限)。
2.2 速度过快或过慢 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引起静脉炎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而青霉素溶液在室温下24 h效价损失约9%,因此,给药时稀释液量不宜过大,1次约100 mL较为适宜,快速静滴,于0.5~1 h内滴完[2]。
3 给药途径不合理
3.1 轻度感染患者使用静脉给药 医生不依据用药原则,而是根据患者要求,轻度感染即给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
3.2 皮肤黏膜感染时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局部应用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仅限于少数情况如鞘内、脓腔内给药或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的感染[3]。
4 给药次数不合理
常见误区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1次/d给药:最常见的是青霉素每天仅给药1次。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而与最高浓度无关。而且,此类药物无抗菌后效应,抗菌原则是缩短给药时间间隔,而不是增大每次的剂量,否则易产生耐药。而浓度依赖型,如氟喹诺酮类药物,或具有抗菌后效应的抗菌药物,可选择每日给药1次。
5 疗程不合理
由于患者依从性差或医生重视不足,临床较常见的现象为疗程不足。如为细菌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用药3~5 d即停药。抗菌药物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h。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则需较长疗程才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3]。
6 联合用药不合理
治疗尿路感染时,采用喹诺酮类与呋喃妥因联用,因二者有拮抗作用,所以不宜联合应用。青霉素与大环内酯类联用:β内酰胺类与繁殖期杀菌药和速效抑菌药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合用,理论上会出现拮抗作用,但临床上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用仍被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线用药,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1]贡联兵.抗感冒药物临床合理应用[J].人民军医,2009,52(1):62-63.
[2]蔡芸,王睿.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J].人民军医,2009,52(7):475-476.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2026-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