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合度PVAc醇解工艺研究*
2011-02-08张军科惠学洲
张军科,惠学洲
(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系,陕西 西安 710302;2.西安惠安纤维素化工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300)
聚乙烯醇(PVA)不能由乙烯醇直接聚合得到,因为乙烯醇很不稳定,极易发生异构化,转变为乙醛。所以聚乙烯醇一般由聚醋酸乙烯酯(PVAc)醇解而得。目前,工业生产是用PVAc的甲醇溶液以酸或碱作为催化剂进行醇解,脱去醋酸根得到PVA。聚乙烯醇(PVA)通常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度)大小来确定其用途,纤维用PVA主要是高聚合度PVA。工业上,PVA一般通过聚醋酸乙烯酯(PVAc)与甲醇在碱性溶液中醇解来制备,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聚合度PVAc醇解的最佳工艺。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聚醋酸乙烯酯(采用本体法自制,平均聚合度约4500);甲醇、NaOH均为分析纯试剂;其他分析检测试剂均符合标准要求。
1.2 合成原理
选用NaOH作为催化剂时,反应机理为NaOH与CH3OH作用首先生成CH3ONa:
CH3ONa的CH3O-打开羧基,反应方程式如下:
1.3 合成步骤
将甲醇和聚醋酸乙烯酯加入四口烧瓶中,装好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缓慢搅拌升温(最高温度不要超过65℃)使聚合物全部溶解,然后降温至30℃左右,滴加定量NaOH溶液(NaOH溶于甲醇中),反应1~2h,再次升温至回流温度反应约1h后静置、抽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粉状或颗粒状固态聚乙烯醇。
1.4 性能测试
(1)PVAc聚合度的测定:称0.7g干燥充分的PVAc试样,加入100mL丁酮溶解,用标准乌氏粘度计测定聚合物特性粘度[η],然后依据下式计算聚合度:[η]=KM0.62,式中 K=4.2×10-2;
(2)PVA聚合度的测定:参照国标GB12010.9-89测定;
(3)PVA醇解度的测定:参照国标GB12010.5-89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高聚合度PVAc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其甲醇溶液的粘度相应也很高,当把NaOH-甲醇溶液加入到PVAc甲醇溶液中时,反应体系的粘度较高,需要极大的剪切力才能打破胶冻使反应顺利进行,这给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结合聚醋酸乙烯酯醇解反应原理和特点,就影响醇解工艺的几个因素进行探讨。
2.1 催化剂浓度对醇解度的影响
选择NaOH为催化剂,将不同浓度的NaOH-甲醇溶液滴加到质量浓度为15%的PVAc甲醇溶液中,反应2h,测定醇解产物醇解度,醇解度随碱液浓度变化见图1。
图1 催化剂浓度与醇解度关系图Fig.1 Effect of catalyst concentration on the degree of alcoholysis
从1图可以看出,醇解度随碱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碱浓度从 50g·L-1升到 130g·L-1时,醇解度从95%升到99%,但曲线的上升趋势逐渐变缓,所以最佳碱液浓度以110 g·L-1为宜。
2.2 醇解温度对醇解度的影响
保持催化剂浓度和反应时间不变,考察醇解温度和醇解度的关系,醇解度随醇解温度变化见图2。
图2 醇解温度与醇解度关系图Fig.2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gree of alcoholysis
从图2可以看出,醇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下降,当温度从30℃升到45℃,醇解度从98%降到了94%;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温度越高,溶液粘度增大的趋势越早越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提高温度增加了醇解反应活性,但伴随的副反应活性提高却导致了产品醇解度的下降,所以醇解温度不宜太高,以30~32℃为宜。
2.3 醇解时间的影响
保持催化剂浓度和反应温度不变,仅改变醇解反应的时间。醇解度随醇解时间变化见图3。
图3 醇解时间与醇解度关系图Fig.3 Effect of time on the degree of Alcoholysis
从图3可以看出,醇解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醇解时间从60增加到120min,醇解度从97%增加到99%,我们发现虽然醇解度随时间增加相应的也增大了,但是其增幅并不是很明显,所以醇解时间不宜太长,醇解1.5h即可。
3 结论
高聚合度的PVAc醇解制备PVA,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所以研究其醇解工艺显得尤为必要。对于聚合度在4500左右的PVAc,控制催化剂(NaOH)浓度在 110 g·L-1、醇解温度为 32℃、醇解时间90min即可制的理想醇解度的PVA。
[1]杭宇,尹伟.聚醋酸乙烯酯的聚合度测试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9,38(10):14-18.
[2]张兴英,李齐方.高分子科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罗小砚.高分子量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6,24(2):22-23.
[4]谢龙,程原.高聚合度聚乙烯醇的制备[J].山西化工,2006,26(3):8-10.
[5]焦剑,雷渭媛.高聚物结构、性能与测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王久芬.高分子化学[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7]王久芬.高分子化学实验[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
[8]吴键星.高聚合度聚乙烯醇[J].维纶通讯,2003,23(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