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不良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2011-02-08张莲文赵大辉陈秀文

护理研究 2011年36期
关键词:过敏史预防接种过敏

张莲文,杨 帅,赵大辉,陈秀文

乙型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研制出3代乙型肝炎疫苗,第1代为血源性疫苗,第2代基因重组疫苗,第3代表面抗原合成肽疫苗。从2000年起,我国停止使用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2]。现对2000年—2010年乙型肝炎疫苗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等,收集2000年—2010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乙型肝炎疫苗不良反应(ADR)的文献共93例,均符合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制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判断标准,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93例不良反应中,男57例,女36例;年龄为1d至39岁,其中1个月内39例(41.9%),1个月至1岁18例(19.4%),1岁以上36例(38.7%);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52例发生在第2针接种后,32例发生在第1针接种后,9例发生在第3针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最快为接种后3min,最迟为接种疫苗后7年,其余多发生在接种后24h之内,迟发性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接种疫苗数天之后。结果:58例痊愈,9例好转,26例死亡。死亡病例多为过敏性休克、颅内出血、偶合原发性疾病等。解平等[3]报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诱发群发性癔症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类型见表1。

表1 乙型肝炎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及频数(n=93)

3 讨论

3.1 ADR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乙型肝炎疫苗不良反应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组都有发生,其中以出生后1个月内接种第2针的年龄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按0个月、1个月、6个月程序进行有关,与年龄越大接种人数越少有关。

3.2 与接种时间的关系 对于乙型肝炎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或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很短时间内,说明在接种初始阶段应该严密监护,警惕各种可能的情况出现,而对于数天发生的不良反应家属和医护人员仍应该提高警惕。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第2针,可能是由于在注射第1针后,体内已产生了一定量的抗体,抗原-抗体在体内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因此在注射第2针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在接种第1针后再次接种时,必须密切观察,备好各种抢救器材。

3.3 与原患疾病的关系 2002年我国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接种,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为“0、1、6”,接种时间较早,部分新生儿可能患有的潜在的严重的先天性疾病,没有明显的体征表现,接种前未进行深入体检,只是近期健康情况、既往过敏史等。接种时很容易偶合其他的疾病,如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重症间质性肺炎等,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因果关系。

3.4 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3.4.1 药物自身因素 国内较常用的为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和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其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高度纯化加佐剂吸附后制成的白色混悬液体,注射前应充分摇匀,否则极易产生红肿硬结,如有不能溶解的块状物质时,不得使用。疫苗中所含的佐剂如氢氧化铝、牛磺酸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疫苗储存不当可引起不良反应,最佳储存温度为2℃~10℃。

3.4.2 个体因素 接种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重组)前最好问一下病人过敏史,对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接种时更要警惕过敏发生。凡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皮疹伴瘙痒者,排除其他出疹性疾病后,可断定为乙型肝炎疫苗过敏。应及时给抗过敏治疗,并停止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4 预防措施

4.1 增强不良反应的预防意识,加强防范措施 普遍认为乙型肝炎疫苗的不良反应很少见,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使用,报道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难以防范,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了解,可加强医务人员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认识,严格掌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禁忌证,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偶合而使受种者的原有疾病加重。

4.2 加强接种前准备 在预防接种前,首先应该检查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即乙型肝炎两对半)。如果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阴性,肝功能正常,就可以按0个月、1个月、6个月程序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新生儿出生时即按此程序进行。在接种疫苗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了解预防接种儿童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维生素K缺乏症等情况,否则应该推迟接种疫苗。

4.3 关注个体差异,密切观察接种前后 接种前应询问是否有过敏史,对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从文献报道资料看,大多数过敏性休克发生在接种后半小时之内,因此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反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积极对症治疗。4.4 增强不良反应报告意识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规定,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后,应时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要在发现后2h内报告,以便及时发现疫苗使用安全性问题,为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改进疫苗质量提供依据[4]。

总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极少,有些不良反应还未证实是由乙型肝炎疫苗引起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利大于弊。加强对乙型肝炎疫苗不良反应认识,提高警惕,掌握禁忌证,合理应用,积极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62-170.

[2] 苏成豪,牛建军.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1.

[3] 解平,王永明,李红顺.一起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引发群发性癔症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12):61-62.

[4] 王亚丽,杨晓茹.我国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现状[J].中国执业药师,2009,6(8):17-18.

猜你喜欢

过敏史预防接种过敏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过敏8问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沉默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