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3~2008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2011-02-03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100029杨晓蓉秦文敏

中国卫生统计 2011年3期
关键词:顺位死因病死率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100029) 杨晓蓉 秦文敏

2003~2008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100029) 杨晓蓉 秦文敏

目的对2003~2008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初步了解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临床医师加强技能培训提供方向,为我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所有死亡病例病案首页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以病例第一诊断的ICD-10编码进行死因统计,并按年度、年龄和性别进一步分组分析。结果 6年来,我院死亡病例共计2 619例,病死率为1.61%。从死因顺位看,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前三位死因,由此死亡的病例约占所有死亡病例的4/5。进一步分析后不同年龄组病例死因构成明显不同。结论 为降低病死率,我院可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健康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危急重症的能力等。

死亡病例 统计分析 措施

死亡病例统计分析是评价诊疗服务效果和制定疾病防控策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对2003~2008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初步了解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临床医师加强技能培训提供方向,为我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资料和方法

选取2003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出院的主诊断转归为死亡的所有病例病案首页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计算机管理系统患者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库信息进行逻辑检错,对缺失或不合逻辑的数据调阅原始病案进行核对,得到合格病例2 619例。

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病例第一诊断的 ICD-10编码进行死因统计〔1,2〕。按年度、年龄和性别进一步分组分析,其中按年龄分为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及高龄组共计5组,比较不同条件下死亡病例的死因差异。

结 果

2003~2008年我院共计出院患者为162 673人次,其中死亡2 619例,病死率为1.61%,平均死亡年龄为66.21岁。死亡病例数量较多的科室依次为ICU、中医肿瘤科、消化内科、普外科、血液科、EICU、呼吸科、高干医疗科及胸外科等,这与各科室收治患者群体特点有关。

6年来,我院住院患者病死率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1。在整个样本中,男性占62.20%。10岁以下的患者占0.99%,其中近80%为1岁以下婴儿死亡。10岁以上各组构成比逐渐上升,以71~80岁组最高,占33.91%,次之为61~70岁组,占20.92%。有手术的患者约为所有死亡病例的1/4。

表1 2003~2008年各年度住院死亡病例情况

从患者的死因顺位看,恶性肿瘤为第一位死因,占死亡病例的48.76%,远高于因其他疾病死亡的患者比例。位于前几位死因的肿瘤是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及白血病等。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排在第二、三位,分别占死亡病例的19.17%和11.49%。因前三位死因死亡的病例约占所有死亡病例的4/5。见表2~4。

各年度死亡病例死因差别不明显,均集中在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不同年度第四、五位死因有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寄生虫传染病等,与我院不同年度收治患者群的特点有关。如2003年我院曾改为收治重症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专门医院,当年传染病即为我院患者死亡的重要死因之一。

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例均达50%以上,明显高于因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患者比例。高龄组因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均在25%左右,且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而儿童组因围生期某些情况死亡的占59.26%,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死亡的占18.52%,明显不同于其他组。

另外,按性别分组分析,男女死因无明显差异。

表2 住院死亡病例的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表3 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表4 循环系统死亡病例的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讨 论

1.针对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采取有效措施

我院住院患者前两位的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与某些统计资料一致〔3,4〕。这两类死因约占我院总死亡人数70%。

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患者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难治病,如2003~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因肺癌死亡的为378例,约占恶性肿瘤的30%,成为我院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因。其次为胃癌和肝癌,分别占恶性肿瘤的10.57%、9.01%。恶性肿瘤的形成与机体遗传因素、外界环境污染、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肥胖、缺乏运动及心理紧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应加强预防,远离致癌物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针对高危人群定期有效地开展体检筛查,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循环系统疾病是我院住院患者的第二位死因,其中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占循环系统疾病的70%以上,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为主要病种。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与现代社会年轻人脑力劳动过度、社会交际频繁、睡眠质量差、生活不规律、运动不足、精神紧张、肥胖及嗜好烟酒等因素有关。因此,要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2.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健康管理工作

我院1岁以下婴儿死亡是10岁以下组的主要原因,其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肺炎为主要死因。因此要降低婴儿死亡需积极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出生缺陷监测,加强婚前及孕期检查,对高危孕产妇全程监护管理,控制产科不利因素,并做好产后婴儿的监护等。

40~60岁年龄段的中年人正值年富力强的好时期,要针对中年群体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我院60~80岁年龄段死亡病例占一半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容易患各种疾病,导致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因此相关科室要积极开展对中老年疾病防治的研究,对其治疗和抢救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

另外,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与男性所承担的社会及家庭责任较重、从事社会危险性工作较多及多有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要关注男性健康。针对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宫颈癌、乳腺癌等要开展筛查,加强妇女保健。

因此,可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和临床工作的方向,做到早预防、早救治。

3.提高应对危急重症的能力

为了提高我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应加强医务人员对人工呼吸、气管切开、心脏按压及深静脉穿刺置管等急救方法及常用操作技术培训,积极预防和治疗休克,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各科室要以疑难疾病、危急重症诊治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及多学科联合会诊等。同时,我院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能力,正确评估患者病情,采取适宜的抢救方案,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1.闫杰,邹丽艳.3900例住院死亡病例死因统计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7,14(3):282-283.

2.曹冬梅.2000~2006年1860例住院死亡病人统计分析.现代医院,2007,7(8):137-138.

3.刘群,徐艳,孙永玲.综合医院1545例死亡病例死因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2690-2695.

4.柏金喜,陈雅珍.2219例住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4,21(1):41-42.

猜你喜欢

顺位死因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第二顺位最高额抵押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死因
音乐和家庭都是第一顺位!两者才是他要的“爵式人生”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5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与肝性脑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