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黛力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2011-02-01袁建新李壬子苏津蕊杨秀平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黛力新阿米分值

于 丽 袁建新 李壬子 苏津蕊 杨秀平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黛力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于 丽 袁建新 李壬子 苏津蕊 杨秀平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脑卒中后抑郁;黛力新;阿米替林;疗效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可以导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延长和生活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传统的抗抑郁剂可以有效地治疗PSD,改善神经症状,但因副作用较多而限制其广泛使用。本研究收集了150例PSD患者,比较新药黛力新与传统抗抑郁剂阿米替林治疗PSD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收住我科的150例PSD患者,其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45~78〔平均(59.1±13.8)〕岁。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同时亦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抑郁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PSD均为首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4〕24项总分≥18分;既往均无精神病史和脑器质性疾病史。患者意识清楚,查体合作。其中脑出血43例,脑梗死36例,伴高血压史31例。所有病例均根据头部CT、MRI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确诊。排除标准:文盲、失语、痴呆、伴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发病前有抑郁病史者。

1.2 分组与治疗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75例。所有病例自治疗开始时均停用先前所使用的药物,且经历1 w的药物清洗期后接受新的脑卒中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与支持治疗等。黛力新组加用黛力新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丹麦灵北制药公司,批号:1524),用法10,5 mg/次,早、中午各1次;阿米替林组加用阿米替林片〔依拉维/氨三环庚素,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苏卫药准字(1982)第263901号〕,开始25 mg/次,早、晚两次服用,逐日增量,于第2周末增至100~150 mg/d。两组治疗总时间均为6 w。

1.3 评估标准〔5〕采用HAMD对疗效进行评估,≥75%为痊愈;<75%且≥50%为显著进步;≥25%且<50%为进步;<25%为无效。其中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均划为有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黛力新组痊愈32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1例,有效率为73.3%;阿米替林组痊愈22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14例,有效率为69.3%。经χ2检验,两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w末两组HAMD总分均显著下降(P<0.05)。黛力新组早在治疗后1 w就出现好转,疗效显著优于阿米替林组(P<0.01);而治疗6 w末,两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阿米替林更易引起腹胀、头晕、失眠、嗜睡、口干、便秘、排尿困难与肝功能改变(P<0.05),而其他不良反应与黛力新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1、2、4、6 w后阿米替林组的TESS分值均显著大于黛力新组。见表2,表 3。

表1 两组HAMD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HAMD评分比较(±s)

与阿米替林组比较:1)P<0.05,2)P<0.01

8.11±1.2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 w 治疗后2 w 治疗后4 w 治疗后12.14±2.71 9.17±1.7阿米替林组 75 22.66±2.9 20.12±3.8 16.35±2.21 13.88±2.98 6 w黛力新组 75 21.23±3.5 16.12±3.22) 14.9±2.61)

表2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后TESS分值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后TESS分值比较(±s)

时间 黛力新组 阿米替林组 t值 P值治疗后1 w 2.97±1.2 9.21±2.11 6.17 <0.05治疗后2 w 3.12±1.89 9.87±2.54 4.39 <0.05治疗后4 w 3.21±0.23 8.73±1.59 3.55 <0.05治疗后6 w 2.19±0.97 7.31±2.33 3.67 <0.05

3 讨论

由于PSD有较高的患病率,最近来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6〕。大部分患者的抑郁程度为轻至中度,目前认为是由神经生物学与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所致〔7〕。PSD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该类群体具有对药物敏感性高、耐受性低等特点,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重的药物〔8〕。本研究治疗6 w末的HAMD总分均有显著下降,两组无显著差异,阿米替林组在一些不良反应如腹胀、头晕、失眠、嗜睡、口干、便秘、排尿困难和肝功能改变的发生率上显著高于黛力新组,而恶心、头痛、视力模糊、心慌和心电图异常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TESS评分值亦显示在治疗的1、2、4、6 w后阿米替林组的TESS分值均显著大于黛力新组。

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剂阿米替林虽对PSD疗效较好〔8〕,但其起效较缓慢,且对中枢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易产生不良反应。黛力新是一种新型抗抑郁剂,为小剂量的三氟噻吨与四甲蒽丙胺组成的合剂,其药理作用是提高突触间隙的一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5-羟色胺等,从而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具有抗抑郁与抗焦虑的双重功效〔9〕,而且其不良反应较轻。因此,黛力新的使用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神经功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 潘淑先,张少丽,姜玉艳.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69-7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6):381-3.

3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90.

4 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1-3.

5 赵松涛,贾学云.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27(5):329-31.

6 李云松,严 琪,王继堃.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240-1.

7 田根胜,唐 骏,黄 翔.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0):37-8.

8 彭映霞,戴光华.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3):259-60.

9 黄承光,黄 永.黛力新治疗心血管疾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86-7.

R743.3

A

1005-9202(2011)12-2306-02

于 丽(1979-),女,医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神经病学研究。

〔2011-04-11收稿 2011-04-22修回〕

(编辑 袁左鸣/徐 杰)

猜你喜欢

黛力新阿米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阿米想长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饲养员手记
是这样吗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阿米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