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变迁与现代物流企业产生

2011-01-31于涛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7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分工变迁

于涛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 116025)

制度变迁与现代物流企业产生

于涛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 116025)

现代物流企业的产生本质上是传统物流企业边界扩大的结果。而激励传统企业边界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变迁影响了相对价格,引起了交易成本的节省,此外对分工细化收益与规模扩大收益的追求也促进了企业边界的扩大。制度变迁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市场和企业两种组织模式下交易成本的对比,导致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相对于通过市场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的下降,促使企业边界扩大。

企业边界;交易成本;制度变迁

一、引言

现代物流理念是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的,但之后的十多年间物流理念在我国并未引起重视,在很大程度上物流理论处于蛰伏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受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物流理念逐渐得到重视。具体表现在,以“物流”命名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物流学科的理论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有关物流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献也大量出现。但人们对现代物流理念的理解并不深刻,很多所谓的物流企业所从事的仍然是传统的运输或仓储等单环节的业务,对物流进行研究的文献也大多集中在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等领域。但这些研究往往是空中楼阁,缺乏基础,因为人们没有对物流企业的产生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这方面的文献数量有限,也限制了人们对现代物流思想的理解。只有对现代物流企业的产生进行分析,弄清楚物流企业产生的机理和过程,才能得到物流企业演进的原因和推动力,才能为推动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提出对策。

现代物流企业是专门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企业,与传统物流企业提供单环节的服务产品不同,现代物流企业提供融合了多个物流环节的整体性物流服务,因此从本质上说,现代物流企业的产生是传统物流企业边界的扩大。我们首先对企业边界进行研究,发现促使企业去替代市场的主要原因。接着我们分析制度变迁对相对价格的影响(在企业组织交易与通过市场组织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揭示制度变迁对企业边界的重要影响。通过对现代物流企业产生的制度变迁进行研究,找出现代物流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为创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提供必要的启示。

二、企业边界的确定

在组织交易的过程中,人们面临着企业和市场两种可以替代的组织形式,因此需要决策在多大程度上用企业替代市场是有效的或者说把企业的边界确定在哪里才能带来最大化的利益。

1.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

科斯(Ronald H.Coase)在其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首次提出了“交易成本”这一重要而具有影响力的概念。交易成本的发现揭示出真实的经济世界并非新古典经济学中假定的那样是一个无摩擦的世界。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不同制度在经济绩效方面的差异,因此当与市场相比,在企业的框架下组织一项相同交易的交易成本更低时,便出现了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具体来说,这是因为虽然在企业内组织交易需要付出相应的管理组织成本,如建立、维持或改变一个组织设计的费用,组织运行的费用,[1]但同时也省去了通过市场组织交易所产生的搜寻和信息费用、讨价还价和决策费用以及监督费用与合约义务履行费用。[2]交易成本的节省会促使企业对市场进行替代,这是人们比较不同组织形式下的交易费用之后进行的选择。根据科斯的观点,企业的边界应该被确定在这样一点,即“有一点必须被达到,那就是说,在企业内增加一项交易的组织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这项交易的成本或等于另一个企业主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3]

2.考虑分工收益的企业边界

科斯认为,企业替代市场的主要激励在于交易成本的节省。我们在观察现实的经济世界时发现,企业替代市场还有其他方面的激励,比如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早在1776年就在其发表的惊世巨著《国富论》中提到了这一问题。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详尽地阐述了分工的好处,他认为分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熟练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减少了工作转化的时间,再次是有利于工具的创造和发明。亚当·斯密以大头针的生产为例说明了分工带来的巨大好处:“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4]亚当·斯密注意到了分工和专业化的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是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下产生的,通过市场来组织这样的分工是不可能的。由于企业组织交易可以通过细化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可以带来高效率,人们有激励用企业去替代市场,从而产生了企业。

虽然分工和专业化会带来高效率,产生高收益,但分工不可能无限制地细化下去,它必然会在某一点停止。伴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由于分工的增加而带来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其原因在于不断重复某一工作的细小环节,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的厌倦,会增加疲劳感的程度,所以当分工进行到某一点之后,再进行分工所增加的边际收益就是零,甚至是负值。另外,根据科斯的观点我们知道,在分工不断细化的过程中,进行某项交易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会不断增加。伴随着分工细化的进行,交易成本增加得会越来越快。这是因为,分工越来越细化,各个分工工序之间的配合也要越来越精细,因此而导致的协调成本、监督成本、讨价还价成本等也势必大大增加,而且随着分工细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交易成本增加得会越来越快。人们在对分工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对分工到底需要进行到何种程度进行选择。根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最佳分工点的位置可由增加一项分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增加该项分工所带来的边际交易成本来确定。

为什么企业内部分工的细化程度可以比在市场组织模式下更加细化呢?其主要原因就是交易成本的存在,即在一定的范围内,企业组织交易相对于市场而言可以节省交易成本,也即科斯的观点,企业对市场替代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交易成本的节省。所以,在付出相同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组织更加细化的分工,带来更高的效率。因此,如果考虑因为分工细化而带来的高效率,企业的边界也就不应该被确定于在企业内增加一项交易的组织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这项交易的成本或等于另外一个企业主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这样一点,而是应该扩大到每一单位的投入在企业组织模式与市场组织模式下带来的边际收益相同这样的一点。

3.考虑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企业边界

随着规模的扩大,因为新的技术可以被采用,乃至新的资本和设备可以被运用,会使企业出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时,企业边界扩大的动机还可能来源于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节省。虽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交易成本上升得很快,甚至超过了市场组织该笔交易的交易费用,但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得很快,以至于用企业替代市场仍然有利可图。此时,企业的边界同样应该被最终确定在每一单位的投入在企业组织模式与市场组织模式下带来的边际收益相同这样的一点。

影响企业替代市场的因素可以是交易成本的节省,也可以是企业能够促进交易分工的进行,还可以是追逐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但企业与市场两种组织方式产生的交易成本的对比,在人们为追逐分工细化收益和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而进行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企业边界扩大产生的交易成本(组织成本)很高,甚至高于因企业边界扩大而产生的分工细化收益或者规模收益,那么企业边界的扩大就是没有意义的。同时,企业边界的扩大还受市场规模的约束,在亚当·斯密的分析中就曾经提到:“劳动分工受到市场容量的限制。”[5]同样,如果市场规模很小,企业边界的扩大就会受到阻碍。

三、制度变迁与企业边界

制度可以被定义为一组运行规则,它们用来决定在一些场合谁有资格作出决策,什么行为被允许或者被限制,什么样的一组规则可以被采用,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程序,必须或者不必提供什么信息,应该如何根据个人的绩效制定支付条件。[6]制度为日常生活活动提供了一种行为准绳,从而降低了不确定性。[7]制度有多种分类,其中诺斯把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约束和实施特征。正式制度可以是由政府供给的制度,如法律、法令、政策等,也可以是由交易当事人商定的制度,如合同;非正式约束包括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实施特征指正式规则和非正式约束在社会现实中得以实现的一种社会机制或一种社会过程。[8]

组织之所以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实现其创立者的目标。因此,组织及其企业家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它们会对制度框架内的激励作出反应。当相对价格(如要素价格比率的变化、信息成本的改变、技术的变化等)与偏好发生变化时,组织及其企业家就会对激励制度框架内的激励作出反应,制度变迁就会发生。制度交换提供结构,它(与所用技术一起)决定了交易费用和转形成本。[9]制度变迁对企业边界的影响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组织制度环境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了通过市场组织交易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与通过企业组织交易而产生的交易成本的对比,影响到了企业对市场的替代,或者市场对企业的替代,从而影响到了企业的边界。例如,法律制度的健全,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因为降低了市场组织交易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企业的边界,另一方面因为不确定性的减少,扩大了市场规模,减少了其边界扩大的限制。融资制度的健全,降低了企业规模扩大过程中的资金壁垒,会促使企业为获得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而扩大企业边界。专利制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边界的扩大,以获取垄断地位。

其次,制度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演进。制度安排在支持和推动技术进步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10]好的制度安排会促使技术进步,而不好的制度安排会阻碍技术进步。技术演进同样间接改变了通过市场组织交易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与通过企业组织交易而产生的交易成本的对比,进而影响到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替代关系,从而影响到了企业的边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在降低市场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的同时,更大幅度地降低了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导致了企业边界的扩大。因此,制度环境的变迁通过影响技术的变迁影响到了企业的边界。

再次,是由于知识存量的积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知识存量的积累大体上是不可逆转的。而制度对于知识存量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好的制度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与扩散,而不合适的制度会阻碍知识的积累与扩散。今天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较以往有了空前的发展。哈耶克(Friedrich Hayek)认为,“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问题的特点恰恰是由这样一个事实决定的:我们必须使用的关于环境的知识从来就不是以一种集中的或一体化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由不同人拥有的、分散分布的、不完全的,并且常常是相互矛盾的知识的形式存在的。”[11]一般而言,生活在今天的人比过去的人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知识被分散的不同的人所拥有,这有助于“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的建立。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由于人们掌握了共同知识,从而降低了组织交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人们可以不断完善企业组织自身,通过激励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总之,由于知识存量积累而引起的市场与企业两种制度下交易成本的变化的差异,也即相对价格的变化,促使企业进一步替代市场,或者促使市场替代企业,使得企业边界发生了变动。

知识积累与技术变迁相互促进,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有助于带来技术水平新的突破,而新技术的产生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与扩散,例如互联网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为知识的积累和扩散提供了方便,从而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扩散。

可见,制度的变迁既可以通过直接改变相对价格的对比(用市场来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和用企业来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对企业边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可以通过间接影响技术、知识积累等变量,间接影响企业边界的变化。因此,大体上可以说,企业边界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归因于制度的变迁,具体如图1所示。

四、物流企业产生的实证研究

1.美国现代物流企业的产生

传统物流存在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可以说传统物流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交换活动。但现代物流的产生却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般认为,现代物流理念产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军后勤系统。①但二战结束以后,美军这种被认为具有较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理念并没有马上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也很少得到实践,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物流理念才得以盛行,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的专业物流企业才开始不断涌现出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人们意识到现代物流企业效率很高,但该种由传统物流企业边界扩大而形成的企业制度同时也需要较高的组成成本,甚至高于通过市场组织一项额外交易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追逐最大化利润的动机,人们放弃了将企业边界扩大以进一步替代市场的努力。较高的交易成本阻止了传统物流企业边界的进一步扩大。因此,传统的物流企业没有激励去扩大自身的边界来提供没有市场的现代物流服务。所以,当时的物流活动被分散进行管理,传统的运输或者仓储企业也只是从事较为单一的活动,并未按照美军的后勤系统模式来运作企业的物流项目。

但制度的变迁影响到了通过市场组织交易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与通过企业组织交易而产生的交易成本的对比。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把精力放到了经济发展上面,美国也是如此。随着美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很多行业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强化了市场作为有效资源配置手段的作用,另一方面完善的市场制度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会强化非人格化的市场力量,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时,正如阿尔奇安所说:非人格化的市场力量将保证那些实现正利润的企业存活下来,而亏损者将消失。企业为了生存只有不断地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的途径就是创新,例如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等。

制度变迁所带来的激烈竞争环境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的诞生就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以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被企业普遍采用,信息技术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根据对现代企业发展历史的考察,尤其是铁路、汽车、通信技术等对现代企业组织方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少学者认为信息技术应当也必然会引致企业组织的重大变化。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组织上级与下级、不同部门乃至不同员工之间的沟通模式发生了变革,由原来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结构变成了网状组织结构,这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组织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平台功能,是支持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手段。

制度变迁也加速了知识的积累,随着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知识成为共同知识,这导致了在企业内组织交易的成本的下降。另外,管理知识的积累对于企业进行自身组织的变革和创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福特、ABB、通用电器等许多企业纷纷进行了组织变革的尝试,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运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的组织变革技术被总结为“组织再造”,通过“组织再造”,企业的管理能力大幅度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企业纷纷将主营业务之外的辅助业务外包,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主营业务之上。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通过采用外包策略,把运输和物流服务外包给了理斯维物流公司(Leaseway Logistic),由该公司负责把通用汽车公司所需要的汽车部件运送到31个北美组装厂。惠而浦公司在美国的11家工厂,原来各自处理自己的进货与产品仓储配送工作,供应线路混乱,协调复杂,经常造成运输车辆空驶,效率低下。1993年,惠而浦公司将上述业务统一外包给了一家专业从事货物配送的公司,精简了自己的仓库和卡车运输业务。[12]因此,很多企业转而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即现代物流。企业现代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扩大了现代物流的市场规模,市场规模的扩大为物流企业边界的扩大提供了保证。

物流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逐步放宽了对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路线、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费率、运输代理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如20世纪70年代末的《航空规制缓和法》、20世纪80年代通过的《汽车运输法案》和《铁路法案》、1991年颁布的《多式联运法》等,这些法令的颁布,实质是制度的改变,加剧了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传统物流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保证自己在竞争中存活下来。[13]而其他行业企业所积累的管理知识为当时的物流企业所吸收,物流企业有了比以往更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信息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了物流企业当中。这些都使得通过企业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相对于通过市场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下降,因此传统物流企业有能力进一步替代市场,将原本由市场组织的物流环节纳入企业之内进行组织,同时进行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使得新增的交易与原有的交易不再是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成为一个系统,从而产生了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企业。另外,相对价格的变化(在企业内组织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与通过市场组织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也促使传统物流企业去追逐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这也影响了现代物流企业的产生。

2.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产生

目前,尽管我国以物流命名的企业很多,但真正能提供完整的现代物流服务的企业却很少,也就是说虽然现代物流理念是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的,但现代物流的理念并未得到很好实践。其中影响或者阻碍现代物流企业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制度环境。[14]首先,我国市场制度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法律不够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在执行上,有时企业运用法律武器需要付出很大的交易成本。这增加了企业在参与市场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其次,很多国有企业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导致市场制度的非人格化力量被削弱,垄断行业没有动力去挖掘物流这个第三方利润源。客观的市场条件限制了现代物流需求的市场规模,也限制了我国一些传统物流企业边界的扩大。再次,企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低下的管理水平意味着在企业内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较高,因此限制了传统物流企业边界的扩大。最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远远达不到获得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规模,这也限制了我国一些传统物流企业边界的扩大。

五、总结

现代物流企业的产生是传统物流企业边界扩大的结果。而传统物流企业的边界之所以扩大是因为制度变迁影响了相对价格(在企业内组织交易产生的成本与通过市场组织交易产生的成本)。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市场制度不断完善。这一方面导致了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提升了传统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企业有能力去扩大边界。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是分工细化的过程、不同物流环节融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追逐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过程。市场规模的扩大,保证了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减少了对企业边界扩大的限制。最终,制度变迁促使现代物流企业产生。

注释:

①当时美军采用了托盘和叉车的后勤系统,这个系统贯穿了军事物资从单元组合(集装)的装卸活动开始,经过高效连贯的搬运、运输、储存、再运输搬运,直到按指定军事目标到达目的地为止的整个过程,有效支撑了庞大的战争机器。这种高效率被认为是现代物流理念的雏形。

[1]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

[2]Ronald H.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3):1-44.

[3]RonaldH.Coase.TheNatureoftheFirm[J]. Economica,1937(Nov):386-405.

[4]、[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12):11-131.

[6]埃里克·弗鲁博顿,道鲁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11.

[7]、[9]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45-51.

[8]韦森.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J].经济学(季刊),2009(8):743-786.

[10]张晖明,丁娟.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关系的理论评述与比较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4):17-23.

[11]Friedrich Hayek.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45(35):519-530.

[12]刘丽文.企业业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模式[C]//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27-31.

[13]南玉霞.美国物流法律制度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技术,2010(7):203-208.

[14]陈悟朝.中国物流业面临的制度困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9):19-21.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

YUTao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Dalian,Liaoning116025,China)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 is the result of expanding the boundary of traditional logistics enterprise.Besides the impact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on the price and the save of transaction cost,chasing the gain from labordivision refining and the returns to scale also encourage the enterprise to expand their border.By imposing direct or indirect impact on the comparison of transaction cost in the light of market or enterprise,institutional change can help reduce transaction cost in market and expand the boundary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 boundary;transaction costs;institutional change

F250

A

1007-8266(2011)07-0048-06

于涛(1979-),男,辽宁省大连市人,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新制度经济学。

陈静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分工变迁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