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名社区残疾人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1-01-30陈筠王筱萌凤林谱
陈筠,王筱萌,凤林谱
(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系,安徽芜湖241002)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态的一种感觉体验,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在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 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2],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残疾人可能存在主观幸福感不足的状况,这可能由于生理障碍和心理障碍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所致。目前,针对于大学生、军人、老年人等人群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报道较多,但有关残疾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如何提高残疾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某市残疾人联合会登记的残疾人按照对照研究原则,进行随机抽样的入户访谈式调查,选取74名残疾人(研究组)为调查对象,其中男42名,女32名,平均年龄(43.45±15.46)岁。婚姻:已婚34人,未婚、离异和丧偶40人。残疾状况:视力残疾13人,肢体残疾48人,智力残疾4人,精神和综合残疾9人。文化程度:文盲5人,小学40人,初中27人,高中以上2人。就业:有工作19人,无工作55人。选取74名与残疾人同性别、平均年龄为(42.73±15.25)岁、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29,P=0.78)的非残疾者为对照组,进行主观幸福感状况对比分析。
1.2 研究工具
1.2.1 自编社会生活状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残疾类别、文化程度、就业情况等内容,由心理康复志愿者调查填写,用于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及社会生活状况。
1.2.2 总体幸福感量表[3]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是根据美国国立卫生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该量表每个项目的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重测一致性0.8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3 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3]该量表由Campbell等编制,用于测查被试当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量表包括两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共8个项目)和生活满意度问卷(1个项目)。该量表是7级评分自评问卷,量表的重测一致性为0.849(P<0.001),同时还有较好的效度。
1.2.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主持(2、6、7题),主观支持(1、3、4、5题)和支持的利用度(8、9、10)3个维度。10个条目计分之和即为社会支持总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3个维度总分为66分,总分<22分为低水平,23~44分为中度水平,45~66分为高等水平。
1.2.5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4]该问卷包含3类应对策略:面对(1、2、5、10、12、15、16、19)、回避(3、7、8、9、11、14、17)和屈服(4、6、13、18、20)。各条目按1~4级计分,其中有8个条目须反向计分(1、4、9、10、12、13、18、19)。
1.2.6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DS)[4]SDS包含20个项目。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分,分4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1、2、3、4。其中2、5、6、11、12、14、16、17、18、20为反向计分。
1.3 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2月期间,经过培训的心理康复志愿服务人员深入社区,分别运用上述量表进行测量。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残疾人,由工作人员逐项念出给被试听,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方式把问题本身的意思告诉被试。
1.4 统计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残疾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α=0.05。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主观幸福感比较由表1可得,残疾人组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主观幸福感比较(¯x±s)
2.2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由表2可知,除性别、回避型应对方式、屈从性应对方式以及SDS得分与项目呈负相关,其他因素都呈正相关,其中应对方式各因子、社会支持各因子及SDS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
2.3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根据残疾人的生活状况特点,拟选取了性别(0男,1女)、年龄(实际年龄,岁)、婚姻状况(0未,1已)、残疾类别(0视力,1听力,2肢体,3智力,4精神,5综合)、文化程度(0文盲,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学)、就业情况(0有,1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SDS等指标作为影响因素。以主观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入选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入水准α=0.05,剔除水准β=0.10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屈从因子以及客观支持因素进入回归方程表。
3 讨论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格、社会支持等。本研究显示,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低于非残疾人,差异有显著性。这可能是躯体精神残疾作为残疾人重要的负性生活事件,通过应激作用对他们的生理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同时,躯体精神残疾可能带来其他一系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残疾人主观幸福感,Lucas等[5]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与残疾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
表3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组主观幸福感与年龄、婚姻状况、性别等因素存在不显著相关,这与Zhang等[6]的研究相类似,而Vaillant等[7]研究报道,在排除遗传因素的作用后,主观幸福感不受环境因素如收入水平、年龄、婚姻状况等的影响。本研究可推测,随着年龄的增长,残疾人对自身残疾状况表示出接纳的态度,以更为理智的方式面对,这可能使幸福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工作的残疾者参与社会劳动,自我价值感增强,同时能获得更多社会支持,这可能导致已婚残疾者或工作残疾者主观幸福感水平偏高;残疾人文化程度高者可能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男性残疾者较女性幸福感水平高,可能是由于男性被社会接纳的机会更多,对刺激事件承受能力更强所致,但也可能由于本次研究所选样本年龄偏大,代表性不足而导致的。
社会支持对个体主观幸福感至关重要。本研究表明,个体拥有的客观支持来源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幸福感都密切相关,这与丁新华[8]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研究结果相类似。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Smedema等[9]研究发现网络等现代沟通工具的运用通过积极的社会支持提高视觉障碍人群的主观幸福感,而Deng等[10]的研究发现积极支持主要来自家人。
本研究表明,残疾人主观幸福感与面对等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而与回避、屈从等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张国华等[1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训练他们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挫折,避免消极应对或回避问题。
本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得分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与Kim等[12]研究结果相似,他认为评估残疾人的抑郁症状有利于了解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及生活质量。
在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和屈服因子以及客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在残疾人工作和心理康复中,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①加强客观支持,其形式可以是物质支持,但更需要精神鼓励。例如有关政府部门切实解决残疾人经济问题,安置就业,帮扶脱贫;解决个人婚姻问题。②加强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应对水平,如加大对社区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力度;改变他们不正确的甚至错误的认知方式。③提高全民关怀意识,减少对残疾人士的歧视,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条件,从而最终增加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1]DRENER E,EUNKOOKM,RICHARD E,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 Bull,1999,125(2):276-294.
[2]薛静.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最新数据公报[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1:38.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4-317,82-83,127-131.
[4]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53-254,223-224.
[5]LUCAS RE,CLARK AE,GEORGELLIS Y,et al.Unemployment alters the set point for life satisfaction[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4,15(1):8-13.
[6]ZHANG JP,YAO,et al.A study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in chronically ill inpatients in Changsha,China[J].Appl Nurs Res,2009,22(4):250-257.
[7]VAILLANT GE.Mental health[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3,160:1373-1384.
[8]丁新华.大学身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90-793.
[9]SMEDEMA SM,AR MCKENZIE.The relationship among frequency and type of internet use,perceived social support,and sense of well-being in individual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J].Disabil Rehabil,2010,32(4):317-25.
[10]DENG J,HU J,WU W,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social support,and age-related functioning among the very old in China[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0,25(7):697-703.
[11]张国华,王春莲,李月华.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65-1068.
[12]KIM JH,JH AN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newly admitt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Compr Psychiatry,2010,51(2):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