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照顾性家访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1-01-29徐丰菊
徐丰菊
更年期亦称“围绝经期”,是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也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常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而导致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如潮热出汗、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易激动、易忧郁、心悸、血压波动、肢体麻木等症候群[1]。严重者在某些心理因素刺激下,还可诱发偏执状态或忧郁状态,更甚者产生更年期精神病而引发一系列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通过对更年期妇女患者的连续照顾性家访,改善更年期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某三甲医院妇产科住院的更年期女性患者110例,年龄50~60岁,平均(54±2.35)岁。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纳入标准:(1)更年期妇女。(2)符合改良更年期指数(kuppermann)评分法的病情分级标准[3],轻度:症状积分≤21分;中度:症状积分22~42分;重度:症状积分≥43分。(3)听力正常,神志清楚,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有严重的心肾合并症者;不愿意配合和完全不能交流的患者;因各种原因联系中断或不能入户随访者。两组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种、病情程度、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测量工具 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一般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包括8个方面: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分别属于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大类[4]。问卷回收后用转换专用公式进行得分计算。该量表的最大可能得分为100,最小可能得分为0,得分越高说明其功能损害越轻,代表其生存质量越好。
1.3 调查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即出院时)和干预半年后进行评估对比分析。由专人负责进行指导,逐项解释清楚再让患者答卷。
1.3 护理干预方法
1.3.1 培训护理人员 明确连续照顾性家访对更年期妇女患者意义和内容及家访的相关技巧。小组成员均经过心理护理知识、技能和专科知识培训,包括更年期的病因、常见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更年期自我护理基本知识。熟知kuppermann评分、SF-36评分内容及方法,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3.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和研究者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及其受教育程度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根据更年期指数、SF-36评定结果及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分析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和随访方案,并与科室签订家访协议书,征得同意后实施连续照顾性家访。对每例患者建立档案,采取首护负责包干制,因人施护,每月2~3次,30~60min/次,特殊情况随时家访。互通电话,手机短信互动,个别以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与患者或其家人保持联系。时间为半年。每次家访内容均进行记录,然后适时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教育频率及加减内容,实施个性化的亲情护理[5],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把患者当亲人,为其提供生活、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角色适应支持,获得患者最大的信任,顺利完成随访过程[6]。
1.3.3 家访内容
1.3.3.1 日常起居生活指导和健康教育 家访护士关注照顾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护理技术指导,增强患者自护能力,指导患者科学安排日常生活,饮食合理,劳逸结合,注意防寒保暖,增加患者舒适感。睡眠充足,夜晚可在医嘱指导下服适量地西泮助眠;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陶冶情操,锻炼体质,如参加体操、太极拳、跳集体舞等;性生活可照常,无需忌讳。
1.3.3.2 心理干预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更年期生理,端正认识,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倾诉并予以安慰,实施个性化、持续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让患者说出自己最担心最需要的事情,负责任地解答其问题。给予宣泄负性情绪的环境和条件,发挥她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我疏导和解决心理疑惑,客观看待一切,从而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状态,增强心理应激能力。对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请心理医师会诊治疗,对有慢性疾病的妇女,鼓励她们积极治疗,要充满希望,保持乐观情绪,增强自信;热爱生活,乐观,制怒,学会自我排解、自我解脱、自我解嘲;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提高生活质量。
1.3.3.3 音乐调节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发现音乐干预是缓解焦虑的最有效途径之一[7]。指导患者听音乐,音乐宜选择一些旋律慢、频率低的平静和缓音乐。一些年龄大的老年患者可以选择听其喜爱的戏曲,并可跟着哼唱,抒发胸怀,陶冶性情,对减轻更年期的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
1.3.3.4 心身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调练,具体方法如下:静坐于一舒适位置;闭目,双足分开,宽度与双肩同,两手放在双腿上;尽量放松所有的肌肉,从足部开始,循序逐步向上直至面部,保持肌肉高度地放松;鼻子吸气,口唇呼气,呼吸时默念“一”字。持续锻炼20min,保持一种若有若无的态度,每天早晨和睡前各锻炼1次。
1.3.3.5 指导药物治疗 讲解合理、准时、按量服药的目的和重要性,强调按时服药,不能随便停药、改量,防止使病情更趋复杂。必要时要家属参与配合监督。
1.3.3.6 社会支持干预 鼓励患者多与亲朋好友沟通,尽量维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发挥最大的社交潜能。依靠组织或团体的帮助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动员亲属及朋友给予患者精神和生活上的支持。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提高患者自我调整能力。指导家人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鼓励家属给予爱的表达,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干预结束后,干预组5例(占9.09%)退出本研究,失访原因为联系方式变更2例,搬迁2例,拒绝入户1例。对照组4例(占7.27%),退出原因为拒绝入户1例,突发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搬迁1例。成功随访101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51例。干预前发放调查表110份,回收110份,有效回收率为l00%;干预后发放调查表101份,回收10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SF-36得分比较(n=101)
3 讨论
3.1 连续照顾性家访弥补了医院与社区护理中间环节的不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老龄化,妇女更年期保健已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已被列入21世纪健康的三大主要课题之一。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保健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有专业特色和规模的社区护理系统。连续照顾性家访是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照顾而进行的定期家庭访视[8],适用于慢性病患者。随着护理模式和疾病谱的转变,护理的范围已经由医院转向社区、家庭,本研究开展的对更年期妇女进行连续照顾性家访,弥补了医院与社区护理的中间环节的不足,加强了医疗护理资源的优势利用和弥补,符合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要求;并且由于护理人员实行守护负责制,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等各方面了解深入,更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连续性护理,和谐护患关系,改善家庭职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提高患者自身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整个家庭生活质量。
3.2 连续照顾性家访可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表1显示,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连续照顾性家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现场指导,示范示教,坚持正规的康复训练,减少家庭护理的盲目性,使其更专业化,更具有预见性,从而杜绝了并发症发生,缓解了疼痛症状,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纬度上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通过连续照顾性家访,患者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明显提高。连续照顾性家访坚持以家庭为中心,以患者为重点,使系统化整体护理更加持久与完善,患者对护士信赖感情更浓厚,这对全面、动态地掌握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护理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护士通过调整其他家庭成员和社区网络的支持作用,增强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从而促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3 局限与不足 连续照顾性家访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护理,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开展有效的干预。我国目前护患比例失衡,护理工作量大,随访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另外在实施过程中,患者年龄文化的差异、角色态度的差异以及沟通能力的差异、家属的参与程度等都会对干预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探讨。
[1]赵耕源,黄铎香主编.医学心理学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880.
[2]王哲蔚,高晓玲,周 蕾,等.更年期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295-298.
[3]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81.
[4]Ware J,Qandek B.Overview of SF-36 health survey and the international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IQOLA)project[J].J Clin EPidemiol,1998,51(11):903-912.
[5]陈春林,高燕敏,刘微微,等.亲情护理在妇科更年期女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12:142.
[6]陈谷霖,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工作模式的构造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52.
[7]李 程,王 静,孙 艳,等.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疼痛和焦虑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851-2852.
[8]林菊英主编.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