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内10家发电厂职业病危害特点与管理对策
2011-01-29李晓燕郑少华魏海明
李晓燕,郑少华,魏海明
(西安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陕西 西安 710054)
2006至 2011年对陕西境内榆林、咸阳、铜川、西安、渭南地区10家电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其中煤矸石发电厂2家,热电联产电厂4家,火力发电厂4家,规模2×30-4× 100 MW不等,综合分析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力企业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
1.2 依据与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1],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明确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依据采样和检测标准、规范[2-8],对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点和个体相结合的方式检测,综合评估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程度。
2 结果及分析
2.1 生产性粉尘
粉尘检测种类包括煤尘、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絮凝剂、混凝剂),其中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絮凝剂、混凝剂)均不超标。热电联产电厂、火力发电厂燃煤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88% ~8.36%,渣仓出口灰粉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2.3%~18.6%,煤矸石发电厂燃煤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6.8%~9.5%,渣仓出口灰粉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5.3% ~27.6%。工作场所空气中煤尘、矽尘浓度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发电厂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TWA)检测结果 ρ/(mg·m-3)
检测结果显示:煤矸石发电输煤巡检工煤尘(总尘、呼尘)浓度检测结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现场调查输煤转运物料落差较大,个别喷淋装置未正常使用;火力发电除灰渣巡检工矽尘(总尘)浓度检测结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现场调查灰库卸灰处为干式作业,放灰作业时有开窗现象,未有效密闭。热力、燃烧系统各岗位作业人员TWA粉尘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2.2 生产性毒物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联氨、氨、盐酸、氢氧化钠、硫酸等主要生产性毒物进行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属于安全作业。
2.3 物理性有害因素
对工作场所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紫外线进行检测,其中工频电场、高温、紫外线检测结果均不超标,部分噪声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发电厂工作场所个体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LpA/dB
上述检测结果显示:火力发电厂、煤矸石发电厂和热电联产电厂三种类型的电厂燃烧巡检工、热力巡检工噪声强度均超标,这是现有的电厂普遍存在的现况。由于燃烧系统和热力系统存在流化风机、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循环冷却水泵、汽轮机、引风机等高噪声设备,虽然每班巡检时间为1 h左右,但噪声测量结果仍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该岗位应作为噪声危害防治关键控制岗位。其他各岗位作业人员噪声测量结果未超标。
3 建议
(1)所调查的发电厂中普遍存在粉尘和噪声超标现象。经检测与分析,火力发电厂、煤矸石发电厂和热电联产电厂的粉尘超标率 24.1% ~46.3%,,噪声超标率28.6% ~58.7%,电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
(2)为有效降低粉尘危害,应加强对除尘设施的密闭、维护与保养,特别是输煤栈桥及转运站保证除尘器的运行效率,在各带式输送机头部、导料槽出口、碎煤机出口设置的自动喷水雾装置,要保证正常使用,使原煤表面水分保持在8% ~10%,有效防止煤尘飞扬;灰库卸灰时,装卸车与罐车接口要密封,门窗要密闭,建立合理的清扫制度,避免二次扬尘。
(3)噪声防治需采用综合治理,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吸声和隔声等措施,并在设备布局方面遵循集中布置、远离操作室的原则,减少暴露时间,在超标作业点巡视作业时,在符合工作要求的情况下,确保作业人员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以降低噪声危害。
(4)现场调查发现部分作业人员工作时不按要求佩戴耳塞或防尘口罩,应加强监督检查。
(5)所有的生产性毒物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鉴于发电厂锅炉为负压运行,如果设备密闭不严,或出现故障检修时,有可能出现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逸散,仍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加强密闭和防护。
(6)按照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建立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责任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操作规程及定期维修制度、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制度等;鉴于大部分电厂存在外包项目,应将外包项目中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临时雇用人员纳入职业卫生管理范围之内,为他们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培训;
(7)根据电厂生产工艺特点,编制盐酸、氢氧化钠、氨和联氨异常泄漏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以提高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处理能力。在存在盐酸、氢氧化钠、氨和联氨的作业场配备不断水的冲淋、洗眼设施,配备防毒器具,设置防毒器具存放柜,并定期维护与检查,确保应急使用需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Z].
[2]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S].
[4]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5] 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S].
[6] 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
[7] GBZ/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S].
[8] GBZ/T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