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1-01-26王结实
王结实
胃肠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观察
王结实
目的 探讨胃肠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胃肠癌患者148例,依据术后采取营养支持方法分为肠内营养支持(EN)组75例和肠外营养支持(PN)组73例,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前和手术后9天,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白蛋白(g/L)变化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术后进行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白蛋白(g/L)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胃肠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疗效观察
胃肠癌恶性肿瘤患者31%~87%存在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消化系统疾病本身的代谢因素以及患者缺乏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使得不少胃肠癌患者在住院前就已存在营养风险。胃肠癌术后许多患者存在的蛋白质原能量营养不良将影响住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对胃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目前有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为了解胃肠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胃肠癌患者148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40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8.9岁。其中胃癌55例,肠癌9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将本组病例依据术后采取营养支持方法分为肠内营养支持(EN)组75例和肠外营养支持(PN)组7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支持方 肠内营养支持:百普力营养液由纽迪希亚公司提供,主要成分为水、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麦芽糖糊精、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呈混悬性液,以短肽蛋白为主,低脂肪,低渣,等热量,即lmL含lKeal(4.18KJ)热量,每瓶500mL,总热量为500Kcal(2090KJ),其中每l00rnL含水解蛋白4.0g,碳水化合物18.8g,脂肪1.0g。患者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术后第一天给予250ml生理盐水滴注空肠营养管,使肠道适应,无不良反应后,第2天使用百普力营养液,始予半量,约(500~1000)ml/24h,第3~4天过渡到全量,(1500~2000)ml/24h。不足热量及液量由外周静脉补足;肠外营养支持;采用传统的肠外营养治疗,静脉给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电解质等,输入总量约3000ml。
1.3 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前和手术后9天,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白蛋白(g/L)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x±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肠内营养支持(EN)组肛门排气时间(61.34±12.36)h,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肛门排气时间(79.68±15.21)h,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2.2 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前和手术后9天,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白蛋白(g/L)变化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受到抑制,影响消化液分泌,导致肠道粘膜萎缩,从而使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易位,从而易发生肠道菌群调,导致并发症的发生[2]。
表1 两组观察内容(±s)
表1 两组观察内容(±s)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术后进行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白蛋白(g/L)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血红蛋白(g/L) 总蛋白(g/L) 白蛋白(g/L)术前 术后9天 术前 术后9天 术前 术后9天肠内营养支持(EN)组 105±15.8 103±12.3 63.5±3.6 61.8±3.2 38.6±3.5 37.9±3.8 肠外营养支持(PN)组 106±14.8 89±15.6 62.9±63.9 55.6±4.1 38.2±2.9 31.6±2.8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满足术后应激时营养物质的需要,防止因吸收功能障碍而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由于进入肠道内的食物刺激胃肠道,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肠道、脾、胰腺、肝、肾上腺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促进胃肠粘膜血液循环,中和胃酸,保护胃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IgA,保持黏膜的免疫屏障;此外,胃肠内营养还可通过对胃肠外营养缺乏的谷胱胺酸和膳食纤维的吸收,为胃肠粘膜的修复及体内重要成分的合成提供底物。含纤维素的肠内营养支持可防止肠道细菌移位[3],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防止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肠内营养一般在术后不久即可开始,尽管胃和结肠的动力可能有所减弱,但小肠功能通常在术后数小时即已恢复正常。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4]。目前肠内营养制剂不断改进,现有针对不同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乳糖不耐受患者、肝硬化患者等的各种剂型。同时随着营养管的不断改进、输注方法不断更新,使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情况大大减低。
本研究标明,肠内营养支持在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有显著差异性;两组病例术前和手术后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白蛋白(g/L)变化比较,肠内营养支持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支持,与李雪飞的研究结果一致[5]。总之,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操作简便、费用低廉[6]。
[1]杨纲.膳食纤维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4,19(3):503-504.
[2]李宁,刘放南,李幼生,等.腹部手术后患者血浆谷氨酰胺的变化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5,5(1):3-5.
[3]卢文中,李与勇,谢文贤.肠内营养支持对金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嗍[J].河北医学,2008,14(6):689-691.
[4]蒋文瑞,胡自苗,常明.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7(3):165-167.
[5]李雪飞.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早期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0,16(28):33-34.
[6]刘金明,邹青椿.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3):183-185.
3 讨论
胃肠癌术后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但是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支持会使肠道处于无负荷的休眠状态,缺乏食物刺激会使肠蠕动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8.074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王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