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策略研究

2011-01-25黎云孟智唐春燕李博张向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历史农村

黎云,孟智,唐春燕,李博,张向美

(长江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民族学院,重庆 涪陵 408100)

农村人口占71%的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教育已成为重庆教育改革的首要工程,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其题中之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从1994年到2010年关于“中学历史”的记录达3000余条,关于“农村初中历史”的记录十余条,却没有关于“重庆农村初中历史”的记录。重庆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8.2%,其中普通高中54.2%(数据来源于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表明有45.8%的学生系统地接受完整的历史教育是在初中阶段,而重庆市约 23.88%的初中学校在农村[1]。因此,了解重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初中历史教育发展策略,对于破解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难题,加快西部教育高地的打造,都具有以管窥豹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重庆“两翼”地区5所农村初中学校的历史教师和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重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本次调查共发放13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4份,其中教师问卷19份,学生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一、重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历史教学工作者对中学历史的教学理念、课程功能、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作了全方位的探讨,明确了教师、教学设施等软硬件资源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发挥历史课程功能的必备条件。但由于历史、社会、自然因素等原因,农村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举步维艰。

(一)教师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的优劣,合理的教师结构有利于队伍整体功能的发挥。但是,据调查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存在以下问题。

1.结构欠佳,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亟需加强

调查发现男性教师占绝大多数,约为77%。教师年龄“30-45 岁”的占 79%,“20-29 岁”与“45 岁以上”的各占10%左右。中学一级教师为63%,高级职称为18%。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中年教师经多年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程式影响相对较深;青年教师有着现代教育理念及学科知识,但教学经验不足。因此,中年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紧迫性并举,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亟需加强。

2.原始学历较低,专业素养低,教学任务重

初中历史教师原始学历为专科的占53%,中师学历的占37%,本科学历仅占10%,不少教师学历不达标,本科及其以上教师缺乏,教师整体学历偏低。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占47%,非历史专业占53%,“教非所学”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16%的教师兼任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历史学科在农村初中的“副科”地位未彻底改变。53%的历史教师担任了6个班以上的历史教学任务,所任班级学生平均人数超过60人的占72%,54%的历史教师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欠缺专业知识,21%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而无精力关注史学及教育科学的研究动态。可见,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充电”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师生比过低,数量严重不足。

(二)教学资源匮乏,教育教学理念滞后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丰富的人文学科,历史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历史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据调查,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匮乏并带来以下问题。

1.历史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狭窄

历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可以帮助教师充分的备课,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而教师问卷被选比例由大至小依次是 “教师教学用书”(100%)、“历史教学相关网站”(26%)、“自己收藏的历史书籍”(16%)、“历史报刊杂志”(9%)、“没有任何资料”(0%)。农村学校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比较缺乏,教师主要参考“教师教学用书”。因此,68%的教师希望学校能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2.历史教学受传统教育教学程式的束缚

社会发展,教育先行;教育发展,理念先行。新课程提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调查发现63%的教师认为: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是改善教学效果最大的障碍。

3.忽视学情分析,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不够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因此,学生学情的分析是改进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而调查发现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情的分析。70%的学生认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征求他们意见,68%的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通常采取的后续策略是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仅占5%。表明历史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忽视了学情分析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

表1 历史教师授课特点情况

表2 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情况

(三)教师继续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调查显示,95%的历史教师参加过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教师培训,而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却又存在较大问题和诸多困难。

1.继续教育培训难机会少。在调查中,“工作任务重”、“缺少培训经费”、“学校不提供便利条件”、“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完善”的被选比例较高,分别是 53%、68%、26%、26%、21%。农村初中学校教师培训经费保障不足、工作任务重,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比较难机会也少。

2.继续教育培训针对性弱实效性差。涉及“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时,“与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为53%,“单向灌输忽视学员感受”为47%,“培养计划一刀切”为32%。而当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最希望学习课改新理念、学科教学法、课堂管理策略、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等课程,且认为比较有效的培训方式是有指导性的讨论与研讨、观摩学习、案例分析。可见,培训内容的理论化与教师需求的实践性相矛盾,“训与教脱节”,实效性不强。

(四)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机制有待健全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影响历史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2]但评价机制尚不完善。

1.学生“形成性评价”有待健全。分析2010年重庆中考历史试卷,发现考查目标仍以知识为主(见图1),“三维目标”的考查未能有机融合。开卷考试本应检测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学科素养的养成情况,而中考试卷知识性题目约占58%,开卷考试“成为简单再现课本内容的抄书考试”[3]。因此,开卷考试问题尚需研究,学生历史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有待健全。

2.教师“发展性评价有待完善。表3表明农村初中学校对历史教师的评价呈多元化,但63%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教学质量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师职称的评定甚至声誉的树立,简单地以主要考查知识的试卷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必然是传授知识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如何客观发展地评价历史教师的教学,其“发展性评价”有待完善。

二、重庆农村初中历史教育发展策略

图1 2010年重庆中考历史试卷课程目标考查比例

表3 学校对历史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情况

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慢,培训难开展及其实效性低,挫伤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导致教育教学理念滞后,不利于新教学方法的开创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而简单化、单一化的教学评价,又促使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利于摆脱传统教育教学程式的束缚,最终步入教育怪圈:知识欠缺、理念落后、技能缺乏的教师经培训后带着更新的知识与理念回到学校仍原地踏步。为走出教育怪圈,基于“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服务的”农村教育本质[4],重庆农村初中历史教育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一个目的两种模式”,开创“良源-优质-佳品”机制

“一个目的,两种模式”指围绕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开创“大中学校双赢合作模式”与“城乡中学校有效交流模式”。大中学校双赢合作模式。开设史学专业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与农村中学双赢合作,以就近原则划片区服务农村初中学校,形成以优秀师范生为纽带的 “多元互动合作机制”[5]。优秀师范生顶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岗位,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借此得以“回炉”培训,经磨练的优秀师范生便成为历史教师队伍的“良源”。“城乡中学校有效交流模式”是借鉴浙江宁海“顶岗代育”模式[6],在区县域内,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主动到区县城重点中学校以 “师徒”关系,从教学业务、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学科式辅导,缩短农村优秀历史教师的培养周期,改变城区优质师资难到农村的现状。该模式从“优质”角度提升历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批批农村骨干历史教师,形成“佳品”。

建立“良源-优质-佳品”机制,培养年轻化、专业化的历史教师队伍。首先,应做到两种模式的有机衔接。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到师范院校加强理论学习,更新知识与理念,到城市重点中学校优化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学技能。其次,应增加教师数量。适当增加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编制,优先吸收学历达标的优秀历史专业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初中任教,解决当前教师学历低、数量不足的问题。第三,应优化教师队伍。《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2010-2020年)提出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建立不适合教师岗位人员的转岗、退出机制,健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7],坚持优胜劣汰原则,保持历史教师队伍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发展。

图2 历史教师队伍良性循环动态发展图

(二)充分挖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凸显历史教育的农村特色

重庆市拟将70%的新增教育经费投向农村[8],保障农村初中教育经费落到实处,改善农村初中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和“数字校园”建设的步伐。历史教师应主动挖掘校内校外历史教学资源,有效地完成历史课程“三维目标”。首先,教师订阅历史教学报刊杂志,购买书籍,注意平时收集历史资料,提升专业素养,成为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核心资源。其次,开放农村学校微机教室,学生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扩展历史学习空间。第三,积极开发农业资源,彰显农村特色。教师结合农业文明、“三农问题”,指导学生探索田赋制度的演变、制作农具模型、开展农村社会调查等,使历史教育凸显农村特色。

(三)发挥教科书最大功能,实施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教科书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历史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科书的最大功能。教师要注重教学反馈,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学习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与讲述法。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决定了“‘传递-接受’模式仍是适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9],教师应广泛参考资料,补充历史趣闻,提高语言艺术,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与谈话法,选取教材中生动、典型的历史故事,就历史故事提出问题[10],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利于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教材的启发性与思辨性。“自学-辅导”教学模式与讨论法。学生在讨论中产生不同意见,教师利用学生的疑惑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自主深入学习某一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在方法等方面加以辅导,以活动课等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二元四位多向一体”,改革历史学业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有着调控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调查中,53%的教师认为中考会制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考试制度已成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紧迫任务。“二元四位多向一体”指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自我、同学、家长、历史教师为四方评价主体,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历史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将平时成绩与学业考试有机结合,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中招录标准。又鉴于“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1],借鉴广东省广州市初中历史学业评价体系以及国外历史教学中采用作业纸(Wooksheets)进行研习活动[12],把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历史小制作、社会实践等记入平时成绩,历史教师在中考一、两个月前将学生三年的平时成绩汇总后提交给学校,集全市优秀初中历史教师之力,编写出一张具有农村特色、重在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作业纸供农村学生中考使用,从而引领历史教师把教学方式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及人文素养为主。

[1]田伟.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4):147-151.

[2][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163.172.

[3]陈木兴.例谈历史科中考开卷与考试试题的命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2):48.

[4]李红婷.“半耕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湖南大金村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0,(1):24-29.

[5]彭寿清.统筹城乡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创建城乡师资多元互动的合作机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4.

[6]陈云松.从农村挖教师到为农村育骨干的转变—宁海试水“顶岗代育”模式[N].教育信息报,2010-9-4,(4).

[7]张大友,申卫.重庆市农村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J].巴渝教育探索,2008,(3):70.

[8]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重庆新增教育经费70%将投向农村[EB /OL].http: //www.cq.gov.cn /today/news/247652.htm,2010-09-15.

[9][12]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4.226.

[10]陈立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教法之我见[J].历史教学,2010,(7):70-72.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历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新历史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