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案例

2011-01-25陆小华

物理通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匀速圆周大胆引力

陆小华

(苍南县矾山高级中学 浙江 温州 325807)

1 案例背景

2011年3月14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举行的“特级教师伴我行”物理教学活动,聆听了一位特级教师的精彩示范课——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课上虽然没有采用媒体教学,但是凭借教师深厚的物理教学功底,幽默风趣的语言,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强调大胆质疑与猜测,小心求证,使一节本来很枯燥与艰深的物理理论课变得生动活泼,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学生,赢得了同行与学生的阵阵掌声.由于课时进度的关系,一个星期后,笔者按照该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做了稍稍改动,在施教的班级模拟,但课上不但没有掌声,反而实效性比平时都差,学生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笔者重整思路,第二天,在大胆的改动与尝试下,效果非凡.

2 教学描述

2.1 凸显模型构建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生:椭圆轨道定律、等面积定律、半长轴立方比周期平方定律.(开普勒三定律)

点评:化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让学生有话说,在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养成知识内化的习惯,同时为这一节的引入打下伏笔.

师:既然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那么要做怎样的处理才能求出椭圆运动加速度公式呢?

生:把它看成圆周运动或匀速圆周运动,把轨道微分为无数个圆弧……

师:微分为无数个圆弧的方法很好,但是我们只能找到该圆弧上的向心加速度规律,没有普遍性,而看成圆周运动则要“大胆”,你敢吗 ?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则要“胆大包天”!

学生陷入了沉思.

点评: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合理点评,以激励为主.激发学生大胆猜测.

师:其实,看成圆周运动是很科学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八大行星运动的轨道数据,找找有什么规律.

媒体出示表1.

表1 八大行星轨道数据

生:半长轴与半短轴几乎相等.

师:你这“几乎”二字,我倒觉得差蛮远的!为什么呀?

生:单位是106km .

师:那对嘛?为什么?

生:对吧!相对于半长轴、半短轴的长度来讲,是一个很小的量.

师:对,我也是这么想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哈哈……

点评:忽略次要,突出主要,小心求证,让学生在大胆猜测的过程中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

师:那凭什么可以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呢?大家找找自己的理论依据.

学生相互讨论,说不出什么道理.

师:看作圆周运动,请问你把太阳的位置搁哪?

生:圆心啊!

师:那这时候开普勒的三定律我们怎样简化?

师:要我说就两个:匀速圆周运动定律,半径立方比周期平方定律.

学生用兴奋的眼光看了看……

图1

师:我们一起来构建这个运动模型好不好?

媒体出示匀速圆周运动动态模型,如图1所示.

点评:层层递进,凸显模型构建过程,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

2.2 将“大胆”进行到底

师: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几个条件?

生:两个,线速度与向心力.

师:向心力由谁来提供呢?

生: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师:大家的胆子挺大的!可物理学史上不是那么一帆风顺.首先我们来了解几代人的观点.

教师边讲边媒体展示:

(1)伽利略: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物体做圆周运动;

(2)开普勒: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

(3)笛卡儿关于行星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以太)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4)胡克、哈雷等关于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证明了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其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但没法证明在椭圆轨道规律也成立;

(5)牛顿关于如果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则行星的轨迹是椭圆,并且阐述了普遍意义下的万有引力定律.

生:对“以太”物质存在的想法,觉得很荒谬.

点评: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探究不畏艰辛的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师:今天我们就追寻牛顿的足迹,探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2.1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SP

图2

媒体展示静态模型情境(图2).设某颗行星的质量为m,速度为v,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则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谁来提供,需要多大?

师:我们一起来推导,老师可能会犯错误,你们一定要帮帮我哟!

师:在当时,线速度v是无法测量的,那么在天文观测中应该怎样表示向心力呢?

师:现有个疑惑,从表达式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应该与半径r成正比,而胡克说“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问题出在哪儿呢?

生:这里周期T不是定值,所以不能这么说.

师:谢谢你们帮了个大忙,解决了我这个困惑.那什么情况下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接下来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点评:充分肯定与相信学生,用诙谐的语言把问题在和谐的气氛中抛给学生,化学生被动为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生:可以,因为m是行星的质量,k是个常数.

师:很好,但是要知道这个常数k与什么有关啊.

生:中心天体,太阳啊!

点评:小心求证,大胆拓步.k的相关要素的涉及为接下来讨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打下伏笔.

2.2.2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PS

师:太阳对行星有引力作用,那么行星对太阳是否也有引力呢?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当然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点评:问题转化,引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PS探讨,让学生应用物理规律,活学活用.

师: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应该以谁为研究对象?

生:太阳的质量M, 太阳到行星的距离r, 以太阳为研究对象.

点评:让学生学会类推的研究方法,大胆尝试.

师: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PS怎么表示?

图3

媒体出示静态模型(图3).

师:表达式里k与前面一样吗?若不一样怎样修改?

2.2.3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F

师:现在,我们来归纳一下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有关的几个因素.

生:行星的质量m,太阳的质量M,它们之间的距离r.

点评:培养学生概括,以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拓展到本节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F.

师:如何定性地写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F的表达式?

师:凭什么说是Mm呢?(M+m)难道不行吗?

学生兴奋地看着教师,微笑着,表情很“无奈”,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师:我们不妨从前面两个力之间的关系找找理由.

点评:关键时刻,合理引导,又一次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生:FSP=FPS.

师:这里边k,M与谁有关?k′,m又与谁有关?

生:k,M仅仅与太阳有关,k′,m仅仅与行星有关.

师: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如果是另外的一颗行星,关系式会如何?大家猜想一下有怎样的规律.

点评:降低台阶,合理引导,激发学生的大胆猜测.

点评:合理质疑,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师:那么把k或k′带入又会有怎样的发现?

点评:激励学生,用欣赏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师:这里边各个符号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媒体出示静态模型图4.

图4

师生:M为太阳的质量,m为行星的质量,r为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或者是轨道半径(强调不是天体半径R),G为引力常量,与行星、太阳均无关.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二者的连线上;使用范围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点评:充分理解牛顿的引力定律,突出重点.

2.3 走出课堂遐想无限

师:除了太阳对行星有引力外.其他行星之间是否也存在引力呢?

生:有吧!应该也满足牛顿引力定律.

师:很好!其实这也是导致行星运动轨道是椭圆的直接原因.大家已经有了大胆猜测的习惯,下一节中我们将会用实验加以检验.

师:除了天上的物体(天体)之间存在引力,那么人间(地上)的万物呢?比方你与同桌之间?

生(微笑着):有啊!

师(指着一个男生一个女生):那你们俩怎么没有吸在一起?

生(赶紧给自己找理由):因为我们的质量很小啊!呵呵呵!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完全理解了牛顿引力定律,无形中把它推广到了宇宙的万物,非常了不起!确实,牛顿的引力定律统一了天上与人间,具有普适性与统一性.

师:其实,今天我们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向心力的问题.那速度呢?天体的初速度由谁提供呢?

生(非常好奇):天生的吧!上帝给的!宇宙大爆炸?不知道!

师:大家非常了不起.当时很多科学家就是这么想的,包括牛顿.晚年的他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从而研究神学,走入歧途!那是多么的遗憾啊.直到今天,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网络或科普作品,互相探讨.

点评:让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依托科学的魅力产生无限的想象,体现物理思想的美丽.

4 总结

这是一节能充分体现教师新课程理念的理论探究课.教师深入地解读了教材与教学指导意见,课上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知识点细化和分层,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课堂上,师生融为一体,学生思维紧张而又活跃,行动上忙碌而又充实,心情上放松而又愉快,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大胆猜想和逻辑推理,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参与学习过程.本案例中教师用的最多方法是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地质疑与猜测,培养了学生“小心求证”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匀速圆周大胆引力
延安新引力
我家的大胆蜗牛
大胆玩创意
探讨匀速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
突出重点 大胆创新
感受引力
A dew drop
大胆撞色
匀速圆周运动中传动问题分析
匀速网周运动的多解问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