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乃有效教学之“源”
2011-01-25崔卫国
崔卫国
(南京市金陵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5 )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物理是“现象形象、探究定性、尝试解释”,留给学生的印象是一个又一个“有形+有趣”的物理现象.而高中物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大大提升,理解的规律增多,定量的分析更为精细,研究的过程更是充满逻辑性,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领域探究的手段和风格精彩纷呈……学习高中物理,需要学生的耐心和智慧,需要兴趣,更需要激情和责任.很多学生在不断地理解和磨练中进行着更高层次的思维修行.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让学生绽放欣慰的笑容,内心拥有轻松的学习享受;寻找到一种“获取知识是惬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容易生成的”有效教学途径,是教师的责任.
善于改变教学方式的教师,总会逐渐向有效教学的方向努力,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总是惦念“什么现象能让学生常常勾起回忆”,“什么方法能让学生引起联想”,“怎样的理解能让学生快捷地内化和升华”.逐渐地,“形”这个字慢慢地呈现出来,什么是“形”呢?
形,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形状、形体、显露、对照”之意[1].这里所指的“形”,是容易引起回忆的场景、生动的现象、化抽象为形象的物化手段,甚至是醍醐灌顶或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实践表明,教学中“形”的成分越高,学生感受到的信息量的鲜明程度就越明显,成为学生回忆之“源”的质量就越可靠.笔者就实际教学中起到显著有效教学作用的这个方面做一次汇报.
1 “形”的构建宜“简洁形象”
9月1日,第一课,课题“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认识复杂的自然界”可以使用简化的方法,设计了这样的场景:
将长20 cm,宽2 cm的纸条从高处释放,学生观察纸条的运动并予以描述.
生甲:纸条向下运动,呈曲线向下飘落.
师:你能在黑板上画出来吗?
生甲画出下落的近似曲线.
师:我们可以描述得更具体些吗?
生乙:纸条翻滚、旋转着下落,下落时的轨迹是弯曲的.
师:你能在黑板上画出来吗?
生乙:不能,太复杂了.
师:假如让你尝试画出纸片在空中经过的路线,你关注的是什么?假如要你研究空气对纸片如何施加影响,你将会关注什么?
(对全班)你们赞同甲同学的描述还是赞同乙同学的呢?
全班学生热烈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把握时机,指出复杂的运动可以简化研究,运动物体也可以简化研究.研究物理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影响研究问题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然后学会思考“该留下什么或忽略什么”,这也是物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最后,建立“质点”的物理模型,强调这种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抽象.
一个小纸条,却激发了学生对复杂和简单的思考.学生的感官得到刺激,思维得到升华,这样的教学场景会铭刻于心.这样的“形”是回忆和思维的有效之“源”.
2 教者善用“形”催生“善学”
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图1所示,一根轻的刚性杆,长为2l,中点和右端各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A,B小球,左端O为水平转轴.开始时杆静止在水平位置,释放后将向下摆动,从开始释放到摆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A球的机械能守恒吗?
图1
学生很容易知道A,B作为整体一起下摆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从而错误地认为A或B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均守恒,于是判定,杆对A球不做功.教师是直接给学生一个正确结论,还是想办法建立一个形象的理解过程呢?笔者用了一个形象的实验让学生有了充分的正确体验.
活动1:若只有B球,令摆长为L(约10 cm),从与悬点平齐的摆球B处释放,观察B球从静止到最低点经历的时间t1.
活动2:若只有A球,令摆球摆长为4L,从与悬点平齐的摆球A处释放,观察A球从静止到最低点经历的时间t2.
学生通过实验做出判定:t1 进一步的思考:A,B两球固定在一根轻杆上,轻杆对两球做正功还是负功呢? 活动3:将题中“轻杆”换成“细绳”,A,B球的位置不变,观察从水平释放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球A与球B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得到图2的实验情境. 学生经过实践后的认识是将“细绳”换成 “轻杆”后,A,B时刻相对静止,具有共同的角速度.对比“细绳”模型可知,杆对A球做正功而对B球做负功,A球的机械能将增加,B球的机械能将减少. 图2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种“形象”的实践活动,步骤简洁,耗时少,目的明确.学生多次经历这种处理方法的熏陶后,思考问题的方式得到改进,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善于学习”从此不是一句空谈. 在研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电特性时,传统的做法是通过观察电表的指针来粗略了解.而用DIS实验系统中的电流传感器演示记录电感对电流的阻碍特性(表1中实验1)时,学生对立即获得的i-t特性图线报以热烈的掌声后;又以更高的热情去研究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i-t特性(表1中实验2,3). 通过高科技含量的DIS实验能将看不见的东西及时显化.这种将“无形”变为“有形”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是常常联想或回忆的“源泉”.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再次给课堂的有效教学以崭新的生命力. 法拉第凭借着惊人的想象力,以流体力学中的流场类比,将电场和磁场用“线”和“管”非常形象地描绘出看不见的电磁世界.正是这些力线和力管,把不同的电荷、磁体或电流连接在一起.麦克斯韦正是感受到力线思想的宝贵价值,潜心研究,尝试给法拉第的理论“提供数学方法基础”,决心把法拉第的天才思想以清晰准确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最终,麦克斯韦建立起完整的电磁学的理论大厦.这种“形”的运用,无论是形象化的教学还是将定性上升到定量的“数学描述”都达到了极致.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的“形”一旦结合学生的感受,将更能带来高质量的收获.例如,让学生用秒表测量释放小球的自由下落时间(从手上释放),有的学生秒表还未按下小球已经掉落地面.学生从中更能深刻领会“伽利略时代只能用滴漏计时”,转而惊叹“实验+推理”的精妙.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的“形”越有玩味,学生学的就越有趣味,教师在这个方面的努力就至少为有效教学做了一个“有心人”.所以,“形”乃有效教学之“源”.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文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09 2 崔卫国.有效教学: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1,1053 “有形”本为“无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