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丹参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凝血功能紊乱的影响

2011-01-25何松彬廖冬梅邓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丹参肝素休克

何松彬 廖冬梅 邓莺

复方丹参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凝血功能紊乱的影响

何松彬 廖冬梅 邓莺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凝血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休克组10只、复方丹参液组10只及肝素组10只四个组,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鼠休克组与假手术组、复方丹参液组及肝素组的血浆SFMC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休克组与假手术组、复方丹参液组及肝素组的AT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肝素组与复方丹参组、假手术组的血浆TM水平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液优势显著,主要表现在安全好、出血少、疗效快。

复方丹参液;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紊乱

临床治疗工作中一直都把肝素当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凝状态治疗的最佳药物。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造成肝素代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患者的肝素有效剂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剂量的掌握难度极大。这就需要我们使用副作用小、范围广泛的新药物,对DIC实施治疗。研究显示,丹参的活血、化瘀的效果受到关注。此次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丹参、肝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DIC分子标记物的影响,对两种药效实施对比,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与分组 本次研究使用的是由北京医学研究所提供的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在250~300 g,雌雄无要求。对40只大鼠进行随机分配,主要包括假手术组、休克组、复方丹参液组、肝素组,各组组10只。每组先用20%(1 g/ kg)乌拉坦经腹腔注射麻醉,然后对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内静脉分离处理。结合18~20 G动脉穿刺针实施动脉插管,对管道系统需先使用0.5%肝素液。利用三通及压力传感器与多功能监护仪相互连接。每组的右侧颈内静脉经过输液、放血、提取血标本。1次收集的静脉血在2 ml,且融入0.2 ml (109 mmoVL)枸橼酸钠的抗凝塑料管中,40.28 g离心,分离血浆,立刻置于-40℃冰箱保存待检。仅假手术组保持原样,其他组别的患者需要快速放血以保证平均动脉压(MAP)减小到40 mm Hg。保证此血压水平90 min后进行复苏,同时保证平均动脉压维处于60 mm Hg。对各实验组DIC实验室诊断指标实施监测。对肝素组大鼠使用小剂量肝素,1~2 U/ (kg·h),保持持续性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液组1/4~1/2支复方丹参液配合葡萄糖液,浓度为5%,剂量在20 ml。观察休克后2、4、6 h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血栓调节蛋白(TM)、抗凝血酶Ⅲ(ATⅢ)。

1.2 研究材料与方法 此次选择的肝素来源于由中国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6114。复方丹参液由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规格:2 ml/支,每支含丹参、降香各1 g。检测仪器及试剂均由法国Stago-Sta公司提供,具体的操作过程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选择ELASA法测定。血栓调节蛋白、抗凝血酶Ⅲ采用发色物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大鼠休克组与假手术组、复方丹参液组及肝素组的血浆SFMC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休克组与假手术组、复方丹参液组及肝素组的AT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肝素组与复方丹参组、假手术组的血浆TM水平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浆SFMC、TM、ATⅢ的比较情况

3 讨论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属于一种聚合物,主要来源于纤维蛋白原降解过程出现的产物,一般形成于凝血激活的早期阶段。由于SFMC的敏感性达99% ~100%,对DIC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1]。血浆中SFMC水平提升表明凝血酶活性增强,机体属于血栓前状态。此次分析得出,大鼠休克组血浆SFMC水平要比假手术组、肝素组、复方丹参液组都略高,但假手术组、肝素组和复方丹参液组对比,在血浆SFMC水平上未出现差异,这说明复方丹参液能对肝素较好的抗凝作用。

血栓调节蛋白(TM)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物,在血浆和尿液中为可溶性状态存在,属于促进凝血酶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的膜受体。在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坏后,TM从血管内皮细胞排放入血,造成血浆中TM水平上升,可以将TM当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2]。此次显示,休克组、肝素组与假手术组对比在血浆TM上显著提升,复方丹参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示休克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依旧存在,丹参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影响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的因素,主要是与丹参抑制氧自由基、细胞因子释放,使得全身循环情况改变。

抗凝血酶Ⅲ(ATⅢ)是一种天然抗凝物质,其主要是由肝脏形成。通过和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激活的凝血因子Ⅻ、Ⅸ、X、Ⅺ相结合后,灭活凝血因子。由此可见,ATⅢ变少时则说明凝血系统激活。休克组与假手术组对比,在抗凝血酶Ⅲ活性方面显著减弱,肝素组、复方丹参液组抗凝血酶Ⅲ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肝素与复方丹参液对高凝状态有改善效果。

丹参是一种唇型科草本植物,医学上使用的不同丹参制剂多数用丹参为君药。丹参、降香是复方丹参液主要组成。目前,制药行业能在丹参中提炼出多种药物,包括丹参酮、原儿茶醛、隐丹参酮、异丹参酮、丹参素、人参皂苷Rb及微量元素硒、锌等。资料显示,丹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抑制血小板黏附、调整微循环等多咱作用[3]。此外,脂溶性的丹参酮和水溶性的丹参素会影响到凝血系统,这主要是由于丹参活血、化瘀后调整损伤情况引起。

总之,复方丹参液与肝素对比发现,丹参的优势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安全好、出血少、疗效快等。今后丹参提取技术的发展,将使得这种药物的研究更加深入。

[1] 柳丽,张洪泉.丹参活性成分的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6):1-4.

[2] 李勤,李秉芝,刘宏,等.丹参的成分剂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医学综述,2003,9(9):562-563.

[3] 李楚源,曾令杰,沉松光.复方丹参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定量比较.中医杂志,2004,44(10):45-47.

Danshen solution on hemorrhagic shock with blood coagulation disorder

HE Song-bin,LIAO Dong-mei,DENG Ying.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Huizhou city,Huizhou 516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Danshen solution on hemorrhagic shock with blood coagulation disorder.Methods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operation group,10 rats shock group,10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and Heparin Section 10 only four groups were compared on the test Results Results after shock group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Danshen solution group and the heparin group compared to the level of plasma SFMC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shock in rats group and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Danshen solution group and ATⅢ heparin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Shock group,heparin group and compound Danshen group,sham operation group,the plasma TM level of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Danshen solution significant advantages,mainly in the security is good,less bleeding,effective and quick.

Compound Danshen solution;Hemorrhagic shock;Coagulation disorders

516000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猜你喜欢

丹参肝素休克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