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茎解剖结构特征探讨萹蓄的系统学位置1)

2011-01-25刘明珍周忠泽刘秀珍孙伟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3期
关键词:维管束木质部薄壁

刘明珍,周忠泽,刘秀珍,孙伟

(1.皖西学院应用科技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9;3.巢湖学院体育系)

萹蓄(Polygonum avicalareL.)为蓼科蓼族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1],又名萹蓄草,大扁蓄、乌蓼、扁竹、竹节草、猪牙草等。扁蓄含有扁蓄甙、黄酮、生物碱和大黄素等多种生物化学成份,是良好的中药材。其性味苦、平。有清热利尿、解毒驱虫等功效,据药理试验,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主治泌尿系统感染、结实、肾炎、黄疸、细菌性痢疾、蛔虫症、疥癣湿痒等疾病。生长于田野路旁、荒地及河边等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南、四川、浙江、山东、吉林、河北等地产量较大。

Haraldson[2]曾报道了蓼科部分植物茎的解剖结构,提出将蓼属萹蓄组从蓼族移出,而与沙拐枣属、木蓼属归入木蓼族,但该文只有部分蓼科植物茎的手绘简图,且未见解剖图。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萹蓄及蓼族蓼属、木蓼族木蓼属、沙拐枣属、酸模族的酸模属的代表种进行了茎的解剖结构研究,以寻求有分类学意义的茎的解剖性状,试图对该种的系统学位置进行进一步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除标注星号的6种取自新鲜材料外,其余材料均取自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蜡叶标本。凭证标本存于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茎的解剖学观察研究材料均为茎的中部[2],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进行茎的解剖学观察。即复水,经FAA固定,15%HF酸软化,各级酒精脱水,五级氯仿透明,浸蜡 ,包埋 ,切片,展片,封片各步,制成 10~ 12μ m 厚横切片,用蕃红-固绿法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

表1 材料来源、凭证标本

2 观察结果

蓼科10种植物茎的主要特征,其中标注星号的5种为首次报道。

2.1 萹蓄P.avicalare图1

整个茎表面有14~15个突起的条棱。表皮由一层体积较小,排列紧密,长方形至近球形的细胞组成。在茎条棱处的皮层中有6~8层的厚角组织细胞组成的扇形结构;每两个条棱之间的皮层细胞为长柱状,形似栅栏状;皮层内约有22~24个晶体;皮层最内方的1~2层细胞形成环带。中央为维管柱,维管组织为外韧型,木质部和韧皮部均呈环状排列,束内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次生维管组织呈环状排列,木纤维极度发达,壁很厚。髓部由体积较大的薄壁细胞构成,约有导管4~6层,髓射线不明显。茎的中心为薄壁细胞组的髓,中央的薄壁细胞破裂后形成髓腔,髓部有1~4个晶体。

该种茎的鉴别特征为:厚角组织不连续,次生维管组织呈环状排列,木纤维极度发达,壁很厚。皮层和髓部有晶体。

2.2 香蓼*P.viscosum图2

表皮外有多细胞的腺毛和表皮毛。表皮由一层体积较小,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表皮内侧为3~4层连续的厚角组织细胞组成的外皮层,之内为4~7层体积较小的细胞组成的皮层,其内部有分泌道和晶体。中央为维管柱,维管组织为外韧型,木质部和韧皮部均呈环状排列,束内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每束维管束约有导管2~6个,管径大而显著,髓射线不明显。茎的中心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中央的薄壁细胞破裂后形成髓腔。

该种茎的鉴别特征为:表皮外有多细胞的腺毛和表皮毛,厚角组织连续,皮层内侧有分泌道和晶体,导管的管径大而显著。

2.3 酸模叶蓼P.lapathi folium图3

表皮由一层体积较小,排列紧密,近球形的细胞组成。表皮内侧为3~4层连续的厚角组织细胞组成的外皮层,之内为2~4层薄壁细胞组成的皮层,其内部有晶体。中央为维管柱,约有22条维管束,维管束外为1~3层连续的厚壁组织,每束维管束约有导管2~3个,维管组织为周韧型,木质部不发达,髓射线明显。茎的中心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髓部较发达,中央的薄壁细胞破裂后形成髓腔。

该种茎的鉴别特征为:表皮细胞及皮层薄壁细胞近球形,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连续,髓部较发达。

2.4 木藤蓼Fallopia aubertii图4

表皮由一层体积较大,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的细胞组成。表皮内侧为2~3层薄壁细胞组成的外皮层,之内为5~6层薄壁细胞组成的皮层,细胞体积较小、砖形、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的环状结构,形似中柱鞘。中央为维管柱,维管束外为4~5层连续的厚壁组织,木质部不发达,但导管管径大而显著,髓射线明显。茎的中心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部分细胞中含特殊物质,故染色较深,髓部较发达,中央的薄壁细胞破裂后形成髓腔,髓腔较小。

该种茎的鉴别特征为: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皮层内有5~6层体积较小,砖形,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的环状结构,厚壁组织连续。

2.5 泡果沙拐枣*C.junceum图5

表皮由一层体积较小,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表皮内侧为3~4层栅栏组织,细胞较大,柱状;往里的皮层中有4~6层的厚壁组织细胞组成的圆形结构,其他部分细胞为薄壁组织。中央为维管柱,维管组织为外韧型,木质部和韧皮部均呈环状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十分发达,散生少数管径明显大的导管,髓射线明显,由1列薄壁细胞组成。茎的中心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部分细胞中含特殊物质,故染色较深。

该种茎的鉴别特征为:表皮内侧有3~4层栅栏组织,厚壁组织不连续,木质部发达。

2.6 心形沙拐枣*C.cordatum图6

该种茎的特征与C.cordatum基本相同,但该种保护组织为8~10层细胞组成的周皮。

该种茎的鉴别特征为:具有8~10层细胞组成的周皮,厚壁组织不连续,木质部十分发达。

2.7 沙木蓼*Atraphaxisbracteata图7

表皮由二层体积较小,排列紧密砖形的细胞组成,角质层厚。在茎条棱处的皮层中有6~8层的厚角组织细胞组成的圆形结构;条棱之间为4~6层皮层薄壁细胞。中央为维管柱,维管组织为外韧型,木质部和韧皮部均呈环状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髓射线不明显。茎的中心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部分细胞中含特殊物质,故染色较深。

该种茎的鉴别特征为:厚角组织不连续,木质部十分发达。

图1-10 光镜下蓼科10种植物茎的解剖结构

2.8 细枝木蓼*A.decipiens图8

该种茎的特征与沙木蓼A.bracteata基本相同,木质部比沙木蓼的更发达。

2.9 羊蹄*R.japonicus图9

表皮由一层体积较小,排列紧密近球形的细胞组成。表皮之内为10~15层薄壁细胞组成的皮层。往里为不连续的厚壁组织。中央为维管柱,由44~45条维管束组成,维管束内外有6~8层不连续的厚壁组织,维管束被厚壁组织围成近似圆锥形。维管束之间有3~4层薄壁细胞组成的髓射线。茎的中心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部分细胞中含特殊物质,故染色较深。

该种茎的鉴别特征为:有44~45条维管束,维管束内外的厚壁组织不连续,维管束被厚壁组织围成近似圆锥形。

2.10 齿果酸模 R.dentatus图10

该种茎的特征与R.japonicus基本相同,但该种表皮细胞近长球形,表皮内侧为8~12层薄壁细胞组成的皮层,皮层内侧为5~7层不连续的厚壁组织,有34~35条维管束,维管束被厚壁组织围成近卵圆形。

该种茎的鉴别特征为:有34~35条维管束,维管束内外的厚壁组织不连续,维管束被厚壁组织围成近卵圆形。

3 讨论

《中国植物志》[1]记载我国蓼科植物有13属,分为蓼族、木蓼族和酸模族三个族。木蓼族分为沙拐枣属、木蓼属和翅果蓼属。Haraldson[2]曾报道了蓼科部分植物茎的解剖结构,并根据茎内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层数、位置、连续与否把蓼科分成两大组,五个族。他的分类系统与《中国植物志》[1]的分类系统主要的区别是:他把蓼属萹蓄组、荞麦属、翼蓼属从蓼族移出,而与沙拐枣属、木蓼属归入木蓼族。

沙拐枣属、木蓼属、翅果蓼属解剖结构相似,即木质部发达,皮层内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不连续,髓部均具有含特殊物质而染色较深的细胞。这些特征与酸模族的酸模属、山蓼属和大黄属易于区别。而酸模族的酸模属、山蓼属和大黄属的解剖结构特征是维管束条数较多,但木质部不发达,维管束内外均有厚壁组织。此外,从地理分布上看,沙拐枣属、木蓼属、翅果蓼属的物种主要分布在新疆等荒漠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木蓼族独特的解剖结构特征。因此,本实验支持李安仁[1]将沙拐枣属、木蓼属和翅果蓼属同归一个族的观点。

蓼属萹蓄组的萹蓄的解剖结构确有其独特之处,该种为一年生草本,但其厚角组织不连续、次生木质部发达,此点与蓼属其他植物的厚壁组织连续、次生木质部不发达等明显不同,而与沙拐枣属、木蓼属解剖结构相似。此外,从形态学上来看,萹蓄组的花簇生或单生,生于叶腋,稀于茎、枝上部组成稀疏的总状花序,这些特征与典型的木蓼族Trib.Atraphaxideae Damm.一致,而与典型蓼属植物都为头状或穗状花序有明显区别。从地理分布来看,萹蓄组植物多分布于新疆等干旱地区,此种与沙拐枣属、木蓼属的地理分布很近。因此,本研究结果支持萹蓄从蓼族移出,而与沙拐枣属、木蓼属归入木蓼族。但由于本文对蓼属萹蓄组的取样种类十分有限,萹蓄组的其他种类是否应归入木蓼族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在切片制作过程中,得到河南洛阳生物教学仪器厂顾吉临厂长等工程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1] 李安仁.中国植物志[M].25卷 1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226.

[2] Haraldson K.Anatomy and taxonomy in Polygonaceae subfam.Polygonoideae Meisn.emend Jaretzky[J].Symbolae Botanicae Upsalienses,1978.22(2):1-95.

[3] 常朝阳,张明理.锦鸡儿属植物幼茎及叶的解剖结构极其生态适应性[J].植物研究,1997,1(17):65-71.

[4] 胡云,燕玲,李红.14种荒漠植物茎的解剖结构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1(20):202-208.

[5] K.伊稍著,李正理译.种子植物解剖学[M].上海:科学出版社,1982.

[6] 毛祖美.从染色体数目、幼枝的解剖特征探讨新疆沙拐枣属内的某些进化关系[J].植物分类学报,1983,21:41-49.

[7] 陆时万.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19.

猜你喜欢

维管束木质部薄壁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磁流变液仿生薄壁吸能管及其耐撞性可控度的研究
不同品种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的观察与比较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氮肥对超级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结构的影响
镉污染来源对萝卜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一种薄壁件的加工工艺介绍
巧切西瓜
盐分胁迫对2种杨树次生木质部导管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