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的疗效观察
2011-01-24黄以隋
黄以隋
(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耒阳 421800)
依达拉奉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的疗效观察
黄以隋
(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耒阳 42180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合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常规治疗组(n=30),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依达拉奉3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次/d,共14d。常规治疗组常规西药综合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脑水肿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结果依达拉奉合醒脑静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14d后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依达拉奉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显著,且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依达拉奉;醒脑静;脑出血;神经功能评分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本病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临床病死率较高。在临床上有突发性失语、偏瘫、不同程序的意识障碍、发热及颅内高压等特点。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为主,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1],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感染、药物外伤及中毒等所致。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治疗后有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60例,发病时间在1~24h内,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入院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n=30):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5~66岁,平均47岁,肌力0~I级7例,Ⅱ~Ⅲ级14例,Ⅲ级及以上肌力9例;有脑室出血14例,丘脑出血5例,未分类11例;有高血压出血22例,意识障碍28例,发热27例,尿失禁或尿潴溜24例,胃肠道大出血1例。对照组(n=30):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9~65岁,平均46岁,肌力0~Ⅰ级6例,Ⅱ~Ⅲ级15例,Ⅲ级及以上肌力9例。有脑室出血13例,丘脑出血4例,未分类13例;有高血压出血21例,意识障碍29例,发热26例,尿失禁或尿潴溜25例,消化道大出血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肌力、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①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1次/8h,连续5d,后改为1次/12h,连续3d;之后1次/24h,连用6d。②脑保护剂治疗:胞二磷胆碱0.5g加人5%葡萄糖或0.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③对症及支持治疗:包括吸氧、流质饮食、控制血压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依达拉奉3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共14d。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神经功能评分
根据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2]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缺损状态进行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 l4d后各评定1次,总缺损分为45分,最低为0分,轻度功能缺损为0~15分,中度为16~30分,重度为3l~45分。
1.3.2 临床疗效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评价疗效。基本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恢复生活、工作能力,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肌力提高2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好转: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肌力提高1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7%。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神经功能评分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的类似缺血性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是脑出血治疗神经功能改善的主要原因,如何挽救脑出血后一段时间内的血肿周边的可逆性脑损害是脑出血的研究重点[5]。脑水肿、缺血、缺氧、出血均可使体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清除减少。而氧 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对生物膜的损害,如线粒体膜受损,能量代谢障碍,Na+-K+-ATP酶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 Na+升高,发生细胞性脑水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之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分)
现代医学药理研究结果表明,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相对分子质量小,具有脂基团,血脑屏障通透性高达60%,可在脑内达到有效治疗度,减少炎症递质的产生,降低自由基浓度,抑制脂质过氧作用,从而减轻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7-9]。醒脑静注射液通过血能屏障,直接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有效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缺氧,使神经细胞的损害减轻,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甘露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钙超载,具有抗凝、增强组织细胞耐缺氧能力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调节平衡作用[10-12]。
本组实验显示,所有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及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表明依达拉奉合醒脑静注射液通过多种途径显著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加快血肿吸收和血肿周围水肿的消除,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例(%)]
2.2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头颅CT改变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行头颅 CT和(或)MRI扫描。血肿大小及水肿体积测量采用多田法,即最大横截面长轴×最大横截面短轴×出血层面(或水肿层面×π/6)。
两组治疗前血肿体积、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颅血肿和水肿面积比较结果
3 讨 论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有血管的破裂,大多数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4]。临床多表现为意识丧失、偏瘫、失语、脑脊液不正常,重症者出现昏迷,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脑出血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血肿本身占位有关外,亦与迟发性脑损害包括血肿周边缺血、水肿、自由基损害密切相关。脑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1-300.
[2]陈清棠.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1):379-380.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l-383.
[4]张迎春,张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166.
[5]Sliddiquue MS,Mendelow AD.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Br Med Bull,2000,56(2):444-456
[6]Peeling J,Yan HJ,Chen SG,et a1.Protective effects of free inhibitors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J].Brain Res,1998,795(1):63-70.
[7]Wilson JX,Gelb AW.Free Radicals,antioxidants,and neurologie injury possible relationship to cerebral protection by anesthetic[J].J Neumsur Anesthesio1.2002,14(1):66-79.
[8]王景英.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氧自由基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20(211):12-13.
[9]顾锐新.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 1283.
[10]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88,21(1):60.
[11]吴前程.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l809-1810.
[12]张永葆,王卫华,徐劲等.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4):323-324.
R743.34
B
1671-8194(2011)03-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