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探讨
2011-01-23陈玉阁
陈玉阁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深圳 518067)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名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与雌激素相关,子宫肌瘤通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国外报道是0.05% -5%。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作为产科极为常见的一种创伤性手术,对于在剖宫产手术中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做法,目前学术界仍存在争议[1]。为探讨研究临床上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实际意义,我院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7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检测情况进行了监测及综合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间妇产科收治的7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为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7-38岁,平均年龄为32.4±7.1岁,患者孕周为36周-42周,平均孕周为39.1±2.0周;患者中初产妇49例,经产妇30例;患者子宫肌瘤位置分别位于子宫底部12例(15.2%),子宫前壁42例(53.2%)、子宫后壁14例(17.7%)、子宫角段7例(8.9%)、子宫下段4例(5.1%)。患者的子宫肌瘤中包括单发肌瘤32例(40.5%)、多发肌瘤7例(8.9%),黏膜下肌瘤 6 例(7.6%)、浆膜下肌瘤30 例(40.0%)、壁间肌瘤 4 例(5.1%),且子宫肌瘤的最大直径为8.1cm×7.4cm×7.2cm(其中肿瘤直径在5 cm以上者占36例,在5cm以下者43例)。在同期单纯剖宫产孕妇中选取75例无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条件、产次、孕周、手术方式等生理及临床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存在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所有产妇均在术前30min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待胎儿及胎盘分娩后,再向宫体部注射缩宫素20单位,并在同时以静脉方式将复方氯化钠500mL以及20单位的缩宫素进行滴注。研究组79例患者在完成胎儿以及胎盘分娩后,对其子宫腔内状况进行观察并使用甲硝唑200mL进行冲洗,对于浆膜下肌瘤与壁间肌瘤则应在子宫切口缝合后行肌瘤剔除,并根据瘤体与子宫的关系选用不同的肌瘤剔除术式。对于肌瘤直径在5.0cm以上的肌壁间肌瘤在进行手术剔除前应先选用10单位缩宫素加入生理盐水10mL在肌瘤四周以及基底部注射后再进行肌瘤剥除。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则宜对相邻的多发肌瘤尽量采取相近的同一个切口,并在进行缝合时不留下死腔,尽量减少子宫的手术创面。减少子宫的手术创面。将两组患者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差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恶露干净天数等进行了记录与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手术均完成顺利,患者均未有产褥感染发生。并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差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恶露干净天数等术中术后情况进行了对比,具体数据如表1。其中在手术时间方面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研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其他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差值、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恶露干净天数以及总住院天数两组间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资料对比
3 讨论
子宫肌瘤患者的确切病因目前学术界仍不明晰,据分析或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由于子宫肌瘤生长较快,当供血不良时,可以发生不同程度变性。肌瘤愈大,缺血愈严重,则继发变性愈多。剖宫产作为产科常见的一种创伤性手术,但其因进行手术存在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2]。轻则影响切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费用,重则导致病情加重、宫腔感染、晚期甚至发生大出血而危及产妇生命。
对于临床剖宫产术中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目前学术界存在不同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由于理论上存在难以处理的出血及增加的术后发病率,因此在剖宫产患者中不宜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3]。具体原因包括:剖宫产时进行肌瘤剔除存在技术上难点;足月妊娠患者因子宫高度充血,或会导致术中大出血难以处理;对于合并手术的有效性目前缺乏深入研究与观察;增加临床感染几率[4]。
本文通过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间妇产科收治的7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与同期单纯剖宫产患者75例进行对比发现,手术时间方面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手术时间(68.0±9.1min)显著少于研究组(46.1±6.9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其他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差值、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恶露干净天数以及总住院天数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文就临床剖宫产术中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单纯剖宫产术患者相比除了在手术时间上存在差异,在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方面均较为接近,并无显著手术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在剖宫产术中并行对子宫肌瘤的处理具体应根据肌瘤位置、大小、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手术医师的技术经验以及临床指征为依据,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个体化方案的实施。由于子宫肌瘤或影响产褥期子宫复旧并存在肌瘤增大的风险,因此在剖宫产同时进行肌瘤剔除术可以有效减少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同时降低了再次进行肌瘤手术风险,因此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在剖宫产同时有选择性地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1]陈桂红,董风群,张爱红.超声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监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6(2):74 -76.
[2]俞钱,石冬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2):301.
[3]易友香,周永来,李青华,等.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30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5):376-377.
[4]迟心左.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例选择[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79 -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