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k元域上的二次方程与三次方程

2011-01-23孙宗明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二次方程状况学报

孙宗明

(泰山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山东泰安 271021)

设F是一个pk元域,关于F上的二次方程与三次方程,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给出这一课题研究步步深入的过程,同时,综述F的单超越扩域E上的二次方程的结果以及F上的三项方程的一些结果.本文中,0表示域的零元,e表示域的单位元.

1 F上的二次方程

笔者于1981年发表的第一篇数学文章[1](也是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章),研究了素数模p(p≥3)的二次同余方程,得到下面的

定理1.1 设有ax2+bx+c≡0(modp),a关于模p不为0,且素数p≥3,记△≡b2-4ac,m=(p-1)/2,则其根的状况为:

当p=2时,[1]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实际上,有下面的

定理1.2 设有ax2+bx+c≡0(modp),a关于模p不为0,且素数p=2,当b关于模p不为0时取d,使bd≡1(modp),记△=acd2,则其根的状况为:

实际上,素数p为模的二次同余方程就是p元域Fp上的二次方程,于是,就有下面的

定理1.3 设有p元域Fp上的二次方程ax2+bx+c=0(a≠0),p≥3,△=b2-4ac,m=(p-1)/2,则其在Fp中的根的状况是:

1)在Fp中有两个不同的根△m=e;

2)在Fp中有两个相同的根△m=0;

3)在Fp中没有根△m=-e.

定理1.4 设有p元域或Fp上的二次方程ax2+bx+c=0(a≠0),p=2,则其在Fp中的根的状况是:

1)在Fp中有两个不同的根b≠0且acb-2=0;

2)在Fp中有两个相同的根b=0;

3)在Fp中没有根b≠0且acb-2=e.

笔者在1980年写成的[2]于1983年发表,得到下面的

定理1.5 设有F上的二次方程ax2+bx+c=0(a≠0),p≥3,△=b2-4ac,m=(pk-1)/2,则其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2]没有彻底解决p=2的情况,[2]发表后,上海交通大学沈灏先生来信给笔者,讨论[2]中所遗留的p=2的有关问题,至1984年,沈灏先生来信告诉笔者,他的学生完整地解决了p=2的情况,就是于1986年发表的[3],给出了下面的

定理1.6 设有F上的二次方程ax2+bx+c=0(a≠0),p=2,当b≠0时,设β=acb-2,Tk(β)=,则其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2 F上的三次方程

武汉大学宋雪清以笔者的[2]为参考文献写成[4],研究p>3时F上的三次方程,于1986年发表;对于[4]中的遗留问题,湛江师范学院李庆写成[5],于1990年发表,从而彻底地解决了p>3的情况;笔者以[4]与[5]为参考文献写成[6],于1993年发表,解决了p=2的情况;按照[6]的模式,笔者将[4]与[5]进行整理加工而写成[7].

先研究p>3的情况,有如下的定理2.1与定理2.2以及为证明定理作准备的6条结论,下面按[7]列出.

二者的根的状况相同,并且,相应的根x0与y0有关系于是,研究F上的三次方程可以仅研究F上的方程x3+ax+b=0(a≠0,b≠0).

2)若y0,z0∈F是方程=0在F中的二个根,则可以使,并且,x0= y0+z0是方程x3+ax+b=0(a≠0,b≠0)在F中的根.

3)在F中,若

则有其中x0是方程x3+ax+b=0(a≠0,b≠0)在F中的一个根.

4)设m=(pk-1)/2,k为偶数,则(-3e)m=e.

5)设m=(pk-1)/2,k为奇数,则有:①当3|(pk-1)时,(-3e)m=e;②当3不整除pk-1时,(-3e)m=-e.

6)设d∈F,3|(pk-1),n=(pk-1)/3,则dn只能是0,e,α,α2之一,其中α是F*中的一个3阶元素.

定理2.1 设3不整除pk-1,m=(pk-1)/2,△=,则F上的方程x3+ax+b=0(a≠0,b≠ 0)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1)△m=e当k为偶数时,其在F中有三个互异的根;当k为奇数时,其在F中有且仅有一个根;

2)△m=0其在F有一个单根与一个二重根;

3)△m=-e或其在F中没有根;或当k为偶数时,其在F中有且仅有一个根;或当k为奇数时,其在F中有三个互异的根.

定理2.2 设3|(pk-1),m=(pk-1)/2,△,则F上的方程x3+ax+b=0(a≠0,b≠0)在 F中的根的状况是:

1)△m=e当==e时,其在F中的三个互异的根;当=α,=α2或=α2,=α时,其在F中没有根,其中△1,△2是方程=0在F中的两个不同的根,n=(pk-1)/3,α是F*中的一个3阶元素;

2)△m=0其在F有一个单根与一个二重根;

3)△m=-e当=e时,其在F中有且仅有一个根;当或,时,其在F中没有根,其中△1,△2是方程=0在F(ω)中的二个不同的根,ω2=△,n'=(p2k-1)/3,α是F*中的一个3阶元素.

再研究p=2的情况,有如下的定理2.3与定理2.4以及为证明定理作准备的6条结论,下面按[6]列出.

1)设x=y+c,则F上的方程x3+cx2+dx+f=0变为

二者的根的状况相同,并且,相应的根x0与y0有关系x0=y0+c.于是,研究F上的三次方程可以仅研究F上的方程x3+ax+b=0(a≠0).

2)若y0,z0∈F是X2+bX+a3=0在F中的两个根,则可以使x0y0=a,并且,x0=y0+z0是方程x3+ax+b=0(a≠0)在F中的根.

3)设△∈F,则有:①当3不整除2k-1时,y3=△在F中有唯一的根;②当3|(2k-1)时,y3=△在F中有根△n=e,并且,当有根时,若记一个根为y0,则三个互异的根是y0,αy0,α2y0,其中n=(2k-1)/3,α是F*中的一个3阶元素.

5)设3|(2k-1),n=(2k-1)/3,若△1,△2是X2+bX+a3=0在F中的两个互异的根,则有且仅有下列三种情况:①==e;②=α,=α2;③=α2,=α,其中α是F*中的一个3阶元素.

6)若f(x)为F上的n次不可约多项式,δ为f(x)的一个根,则F关于f(x)的分裂域F(δ)对于F的次数为n,即(F(δ):F)=n,从而|f(δ)|=2nk.

定理2.3 设3不整除2k-1,则F上的方程x3+ax+b=0(a≠0)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1)当b=0时,其在F中有三个根x1=0,x2=x3=.

i)其在F中无根;

ii)其在F中有根,取其一个根记为x0,

定理2.4 设3|(2k-1),n=(2k-1)/3,α是F*中的一个3阶元素,则F上的方程x3+ax+b=0 (a0)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1)当b=0时,其在F中有三个根x1=0,x2=x3=

对于p=3的情况,笔者与另外两位代数学同行写成[8],于1995年发表,并且,笔者后来又写成[9],于2001年发表,但是,尚未得到较满意的解决,有如下的定理2.5与定理2.6.

设F上的方程x3+ax2+bx+c=0()在F中有一个根d,而x=y+d,则可以转化为对方程y2+ay +(2ad+b)=0( )的讨论.

定理2.5 当方程( )在F中有根y0时,方程()在F中有根x0=y0+d.对于方程()在F中的又一个根f,且fd,则f-d是方程( )在F中的一个根.

定理2.6 设m=(pk-1)/2,则F上的方程x3+ax2+bx+c=0()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1)其在F中没有根.

2)其在F中有根,取其一根d,记△=a2-(2ad+b),

i)当△m=0时,其在F中有一根d与二重根y0+d,其中y0为方程()在F中的二重根;

ii)当△m=e时,其在F中有三个互异的根d,y1+d,y2+d或有一根y2+d与二重根d,其中y1,y2为方程()在F中的二个互异的根;

iii)当△m=-e时,其在F中有一个根d.

3 E上的二次方程

设E是F的单超越扩域,由[10]知,F上的未定元的有理函数域F(x)与E同构,从而就记E= F(x).本款中,F的元素用a,b,c,…表示,E的元素用A,B,C,…表示;为方便,将单位元e记为1.对于E上的二次方程Ay2+By+C=0(A≠0),笔者写成[11],于1992年发表.对此,列出下面的6条结论及定理3.1与定理3.2.

1)设A∈E,n为正整数,若存在B∈E,使得Bn=A,则称A是E的一个n方元素.

2)E中的任一个非零元素A均可以写为A=f(x)/g(x),其中f(x),g(x)∈F[x],且(f(x),g(x)) =1,f(x)或g(x)的首相系数为1.

5)设n为正整数,A≠0,A∈E,则E上的方程yn=A在E中有根存在f1(x),g1(x)∈F[x],(f1(x),g1(x))=1,f1(x)的首项系数为1,使得

6)设E的特征数p=2,而z2+z=f(x)/g(x)是E上的方程,其中f(x),g(x)∈F[x],(f(x),g(x)) =1,g(x)的首项系数为1,则其在E上有两个不同的根存在f1(x),g1(x)∈F[x],(f1(x),g1(x))= 1,g1(x)的首项系数为1,并且

定理3.1 设域E的特征数p≥3,Ay2+By+C=0(A≠0)是E上的二次方程,△=B2-4AC,则其在E中的根的状况是:

定理3.2 设域E的特征数p=2,Ay2+By+C=0(A≠0)是E上的二次方程,则其在E中的根的状况是:

4 二次方程的根的公式

对于2k元域F上的二次方程,笔者曾就一种情况得到根的表示公式,写成[12],于2001年发表;后来,郑州解放军信息学院王念平进行了研究,写成[13],于2004年发表;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此处从略.

5 二项方程

在[2]与[6]等文章中,已经讨论了方程y2=△与y3=△等,就一般情况而言,引导至F与E上的二项方程,笔者写成[14],于2001年发表.

定理5.1 设s=(n,pk-1),u=(pk-1)/s,xn=d(d≠0)是F上的二项方程,则其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2)其在F中有(n,pk-1)个单根du=e且p不整除n;

3)其在F中有(n,pk-1)组互异的pl重根du=e且pl|n但pl+1不整除n.

定理5.2 设s=(n,pk-1),xn=D(D≠0)是E上的二项方程,则其在E中的根的状况是:

2)其在E中有(n,pk-1)个单根D是E的n方元素且p不整除n;

3)其在E中有(n,pk-1)组互异的pl重根D是E的n方元素且pl|n但pl+1不整除n.

6 三项方程

笔者的文章[2]发表后,上海交通大学沈灏先生来信给笔者,讨论[2]中所遗留的p=2的有关问题,至1984年,沈灏先生来信告诉笔者,他的学生完整地解决了p=2的情况,笔者根据信中的结果和文章[2]写成文章[15],于1987年发表,给出了下面的定理6.1与定理6.2.

定理6.1 设有F上的一类2ps次方程

其中p≥3,s为非负整数,记

则其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1)其在F中有两组不同的ps重根△m=e;

2)其在F中有2ps重根△m=0;

定理6.2 设有F上的一类2ps次方程

Ω=acb-2,其中p=2,s为非负整数,则其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1)其在F中有两组不同的ps重根Tk(Ω)=0;

2)在F中有2ps重根b=0;

上面的方程就是一个三项方程,是由二次方程引发的一种方程,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用到二次方程的结果.笔者继续研究F上的三项方程:对于异于p的素数q,研究了ax2q+bxq+c=0,写成[16],于1990年发表;对于一般的正整数n,研究了ax2n+bxn+c=0,写成[17],于1991年发表;但是,所得的结果较上面的定理6.1与定理6.2复杂得多,此处从略.

借助于F上的三项方程的结果,利用E上的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结果,笔者研究了E上的三项方程Ay2n+Byn+C=0,写成[18],于2000年发表,此处亦从略.

7 一类方程

笔者写成的[19],借助于F上的二项方程的结果,研究了F上的一类方程,于1996年发表.后来,笔者又相继发表了[20-23].

定理7.1 F上的方程

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2)其在F中有(n,pk-1)-1个单根(n,pk-1)≠1且p不整除n;

3)其在F中有(n,pk-1)组互异的重根,其中一组为pl-1重根a,而其余组(若还有的话)均为pl重根(n,pk-1)≠1,且pl|n但pl+1不整除n.

定理7.2 当n为偶数时,F上的方程

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2)其在F中有(n,pk-1)-1个单根(n,pk-1)≠1且p不整除n;

3)其在F中有(n,pk-1)组互异的重根,其中一组为pl-1重根-a,而其余组(若还有的话)均为pl重根(n,pk-1)≠1,且pl|n但pl+1不整除n.

定理7.3 当n为奇数时,F上的方程

在F中的根的状况是:

2)其在F中有(n,pk-1)-1个单根(n,pk-1)≠1且p不整除n;

3)其在F中有(n,pk-1)组互异的重根,其中一组为pl-1重根-a,而其余组(若还有的话)均为pl重根(n,pk-1)≠1,且pl|n但pl+1不整除n.

笔者借助于[23]写成[24],研究了E上的一类方程,于2007年发表.

定理7.4 E上的方程

在E中的根的状况是:

2)其在E中有(n,pk-1)-1个互异的单根(n,pk-1)≠1且p不整除n;

3)其在E中有(n,pk-1)组互异的重根,其中一组为pl-1重根A,而其余组(若还有的话)均为pl重根(n,pk-1)≠1,且pl|n但pl+1不整除n.

定理7.5 当n为偶数时,E上的方程

在E中的根的状况是:

2)其在E中有(n,pk-1)-1个单根(n,pk-1)≠1且p不整除n;

3)其在E中有(n,pk-1)组互异的重根,其中一组为pl-1重根-A,而其余组(若还有的话)均为pl重根(n,pk-1)≠1,且pl|n但pl+1不整除n.

定理7.6 当n为奇数时,E上的方程

在E中的根的状况是:

2)其在E中有(n,pk-1)-1个单根(n,pk-1)≠1且p不整除n;

3)其在E中有(n,pk-1)组互异的重根,其中一组为pl-1重根-A,而其余组(若还有的话)均为pl重根(n,pk-1)≠1,且pl|n但pl+1不整除n.

8 某些方程

[25]与[26]研究了p2k元域Fq2(q=pk)上的方程xq+1=λ和x+xq=μ在Fq2中的根的状况以及Fq2上的方程在Fq2中的解的个数.

[27]研究了p元域Fp上的方程xp-x-a=0在Fp上的根的状况,后来,笔者又研究了pk元域F上的方程xps-x-a=0在F中的根的状况,写成[28].

[29]研究了群中的方程xn=e的解的个数,此后,在上面所列的文献中,作为F上的方程研究了其在F中的根的状况,并多次用到该结论,[30]再次详细地研究了其在F中的根的状况.

[31]将[32]中关于数域上线性矩阵方程(组)的理论推到pk元域F上.

[33-40]就有限域上方程根的求法、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n方元素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9 结束语

该文是一篇综述性的文章,此前,[41-44]也曾对有的问题作过综述.上面所述的8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已经彻底解决,有的尚有遗留的情况待解决,并且,一些已经得到的结论仍然可以优化.

在比较久远的古代,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就已经被埃及和巴比伦的先民们发现并记载,本文所列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从实系数二次方程的实根的三种情况作类比而得到的,这种类比一直贯穿到F上的二次方程的研究之中.对有的读者而言,通过阅读二次方程的研究历程,能够得到一些数学科研的启发乃至训练.

在16世纪的一段时间里,寻找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成为意大利数学家们的热门问题,并流传下来一些动人的故事,求根公式终于被找到,从而促使人们向着四次和更高次的方程挺进,促进了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近代数学产生的直接基础.上文中的式子,不仅是求根公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讨论实系数三次方程的实根状况的直接依据,当然,它在本文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对于读者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该文最后列出了44篇有关的参考文献,而笔者独立完成的有34篇,其中,被美国Math.Riews评述5篇,另列入索引2篇,说明有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长时间(30年)以来,该文所述的若干问题是笔者最先提出并发表研究结果的,从而引起有的代数学同行的关注和参与,因此,成为笔者的代数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1]孙宗明.质数模的二次同余式的根的状况[J].曲阜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2):43-44.

[2]孙宗明.pk(p≥3)元域上的二次方程的根的状况[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83,(4):29-31(美国,Math.Riews,85i:11104).

[3]唐俊杰.有限域GF(2m)上的二次方程根的判别[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86,(2):57-59.

[4]宋雪清.pk(p>3)元域上的三次方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86,(4):33-38.

[5]李庆.关于pk(p>3)元域上的三次方程的一个注记[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0,(2):75-77.

[6]孙宗明.2k元域上的三次方程根的状况[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3,(2):21-26(美国,Math.Riews,96c: 12003).

[7]孙宗明.关于pk(p>3)元域上的三次方程[J].泰安师专学报,2001,(3):1-6.

[8]孙宗明,等.3k元域上的三次方程根的简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32-34.

[9]孙宗明.pk元域上的三次方程根的状况[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1,(3):28-31.

[10]熊全淹.近世代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11]孙宗明.pk元域F的单超越扩域E上的二次方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4-16.

[12]孙宗明.2k元域上的二次方程根的公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6):132-133(美国,Math.Riews,2002年索引).

[13]王念平.关于“2k元域上的二次方程根的公式”的注记[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11):148-152.

[14]孙宗明.pk元域F及F的单超越扩域E上的二项方程[J].泰安师专学报,2001,(3):4-8.

[15]孙宗明.pk元域上的2pl次方程根的状况[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87,(1):43-45(美国,Math.Riews,1988年索引).

[16]孙宗明.pk元域上的方程xq=d与ax2q+bxq+c=0[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0,(1):22-26(美国,Math.Riews,92h:11110).

[17]孙宗明.pk元域上的二项方程和三项方程根的状况[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1,(3):20-24(美国,Math.Riews,96f:12001).

[18]孙宗明.pk元域F的单超越扩域E上的方程yn=D与Ay2n+Byn+C=0[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0,(3):9-12.

[19]孙宗明.pk元域上的一类方程根的状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3-25.

[20]孙宗明.pk(p≥3)元域上的方程∑(-1)iaixn-1-i=0[J].岱宗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2):20-23.

[21]孙宗明.2k元域上的方程∑(-1)iaixn-1-i=0[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10-12(美国,Math.Riews,2002b:11172).

[22]孙宗明.pk元域上的方程∑k-10aixn-1-i=0[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9-31.

[23]孙宗明.pk元域上的方程∑aixn-1-i=0与∑(-a)ixn-1-i=0[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57-59.

[24]孙宗明.pk元域F的单超越扩域E上的方程∑Aixn-1-i=0与∑(-A)ixn-1-i=0[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9-132.

[25]孙宗明.p2m元域上的某些方程的解的状况[J].吉安师专自然科学学报,1986,(2):34-36.

[26]孙宗明,等.pk元域上的方程xq+1=λ与x+xq=μ[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11-13.

[27]孙宗明.p元域上的一类不可约多项[J].殷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0,(1):22-23.

[28]孙宗明.pk元域上的方程xps-x-c=0[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5).

[29]孙宗明.有限循环群的若干特征性质[J].曲阜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3):50-54.

[30]孙宗明.pk元域中元素的n次根[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1.

[31]孙宗明.线性矩阵方程(组)的理论[J].益阳师专学报,1993,(6):25-30(美国,Math.Riews,1994年索引).

[32]孙宗明.pk元域上线性矩阵方程(组)的理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2):19-20,26.

[33]孙宗明.有限域上二项方程根的求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89,(4):36-39.

[34]孙宗明.pk元域上一元方程的几个降次定理[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1,(2):31-33.

[35]孙宗明.有限域上的不可约多项式的存在性与求法[J].开封大学学报,1993,(3):16-19.

[36]孙宗明.域Fp与Fq上的m次不可约多项式[J].殷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3,(4):38-41.

[37]孙宗明.有限域上的不可约多项式的根号解[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5,(2):12-15.

[38]孙宗明,等.pk元域上的n方元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增刊):6-8.

[39]孙宗明.Fp[x]中的本原多项式与GF(Pn)中的本原元素[J].泰安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1-5.

[40]孙宗明.pk元域的m次不可约多项式与xpkm-x的因式分解[J].泰安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9-12.

[41]孙宗明,等.关于pk元域上的二项方程[J].泰安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17-21.

[42]孙宗明.pk(p>3)元域上的三次方程根的状况[J].长沙大学学报,2000,(4):13-17,21.

[43]孙宗明.pk元域F及其单超越扩域E上的四类方程[J].长沙大学学报,2003,(1):23-27.

[44]孙宗明.pk元域上的二次方程根的判定[J].泰山学院学报,2010,(3):8-14.

猜你喜欢

二次方程状况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致敬学报40年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浅谈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趣谈中国古代数学中的方程问题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