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柚皮素对炎性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

2011-01-23周向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柚皮素黏液气道

杨 娟,周向东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重庆 400010)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扩张症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也已成为影响COPD病情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氧化应激是启动和加重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物质活性氧(ROS)已被证实是一种强化学介质,能作用于细胞膜的受体激酶,调节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并参与黏液高分泌过程[2],但具体途径尚未完全明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与气道黏蛋白的表达有密切联系[3]。有研究指出,过量的 ROS可上调 EGFR的表达水平和增加其磷酸化水平,调控EGFR信号级联及后续细胞分子效应[4]。柚皮素是一种广泛用于植物和中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国外研究证实,除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降血脂的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瘤及降血脂的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并发挥其生物学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柚皮素对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其在ROS/EGFR细胞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 柚皮素纯度大于95%购于美国sigma公司,取其粉末溶解于20%的二甲基亚砜中,加不含血清的培养液稀释为 400mmol/L,采用0.02μm微孔过滤器除菌、分装,滤器除菌、分装,避光-20℃冰箱保存,2个月内有效,使用前以培养液稀释至所需浓度(100μmol/L),二甲亚砜的终浓度<0.1%。

1.1.2 细胞来源 人肺上皮细胞株A549(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双抗(青霉素 100U/ml、链霉素 100U/ml)的RPMI1640培养基中,置37℃ 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0.25%胰酶消化传代,每2d传代1次并随时观察细胞形态。

1.1.3 主要试剂 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购自美国 EPC公司,Triton-X100为美国sigma公司,活性氧清除剂 DMTU购自美国Calbiochem公司,小鼠抗人黏蛋白(MUC)5AC单克隆抗体为美国Chemicon公司,兔抗EGFR多克隆抗体、小鼠抗磷酸化EGFR(P-EGFR)单克隆抗体为美国Cell Signaling公司,异硫氰酸(FITC)标记的羊抗鼠荧光素IgG、辣根酶标记羊抗兔 IgG、辣根酶标记的羊抗鼠IgG为北京中衫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NA抽提试剂盒、逆转录(RT)-PCR试剂盒为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MUC5AC、EGFR、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引物由上海生物有限公司合成,活性氧试剂盒、免疫细胞沉淀裂解液为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活性测定 将细胞接种于96孔板,每孔200μl细胞悬液中含1×104个细胞,培养24h后换无血清培养液维持24h,分别加入浓度为0、20、50、80、100、200、400μmol/L 的柚皮素,作用24h后行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酶标读数仪上以492nm波长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不加柚皮素只加等量二甲基亚砜孔为阴性对照,无细胞仅加培养液孔为空白对照。各实验组安排6个复孔取平均值,细胞存活率=(实验组值A值-空白对照组A值)/(阴性对照组 A值 -空白对照组 A值)×100%。实验重复3次,结果基本一致,以其中1次实验值为准,绘制细胞生存图。

1.2.2 细胞处理及分组 细胞贴壁融合达70%~80%时传代培养。用于RT-PCR检测的细胞组接种于6孔板,每孔接种4×105个细胞,用于提取蛋白的接种于50ml培养瓶,每瓶接种20×105个细胞。当细胞融合约为70%时更换无血清培养基(用0.1%牛血清白蛋白代替血清)继续培养24h,以维持基础浓度的黏蛋白表达。分组:(1)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处理组: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0nmol/L的HNE;(3)柚皮素组: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柚皮素,作用24h后再给予终浓度为50nmol/L的 HNE刺激;(4)DMTU组:先给予20μmol/L的DMTU处理,30min后,再给予终浓度为50nmol/L的HNE刺激;(5)柚皮素+DMTU组:先加柚皮素100μmol/L作用24h后,再给予20μmol/L的DMTU处理30min后,最后给予终浓度为50nmol/L的HNE刺激。各组处理24h内取样实验。

1.2.3 细胞中ROS含量的测定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维持24 h,洗涤换液,分别加入终浓度5nmol/L、25nmol/L、50nmol/L HNE和100μmol/L柚皮素无血清培养液孵育,对照组仅以无血清培养液维持培养。24h后测定各组细胞中ROS的相对含量,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活性氧的测定,结果以吸光度A值表示。

1.2.4 RT-PCR检测EGFR mRNA和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 分别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并测定样品A260/A280比值和浓度,确保比值介于1.8~2.0,总RNA提取后保存于-80℃冰箱,并于数日内尽快使用。

两步法进行RT-PCR。扩增引物序列:EGFR上游引物5′-CTC-ACG-CAG-TTG-GGC-ACT-TT-3′,EGFR 下游引物:5′-TCA-TGG-GCA-GCT-CCT-TCAGT-3′,扩增长度为 301bp;MUC5AC 上游引物:5′-TCA-ACG-GAG-ACT-GCG-AGT-ACA-C-3′,下 游 引物:5′-TCT-TGA-TGG-CCT-TGG-AGC-A-3′,扩增长度为 135bp;逆转录反应条件为 30℃、10min,42℃30min,95℃ 5min,5℃ 5min,以上步骤 1 个循环。MUC5AC+EGFR的PCR反应条件为:于94℃预变性2min终止后,紧随30个循环,循环参数:94℃变性 30s,59℃ 退火 30s,72℃ 延伸 1.5min,后 72℃延伸5min补齐末端。PCR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图像采集后用Bandleader软件进行吸光度面积积分分析,以与GAPDH mRNA的比值作为目的基因mRNA的相对含量。

1.2.5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目标蛋白的表达

使用细胞裂解液冰上操作,提取各组培养瓶的总蛋白后加入5倍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经高温加热使蛋白完全变性、解聚,-80℃冰箱保存备用。各样品上样量为30μl,8%或12%SDS-PAGE凝胶恒压电泳,浓缩胶80V,分离胶100V,给予聚偏二氟乙烯膜转膜,恒流250mA转膜,EGFR和P-EGFR转膜1h 50min,脱脂奶粉封闭 1h,加入一抗 4℃孵育过夜,一抗:1∶200的小鼠抗 P-EGFR单克隆抗体、兔抗EGFR多克隆抗体;PBST洗膜15min,加入二抗孵育1h,二抗1∶2000的辣根酶标记羊抗兔 IgG,辣根酶标记的羊抗鼠 IgG。用增敏化学发光法显影后,目标条带经吸光度面积积分析,以与 β-肌动蛋白产物条带的比值作为相对含量。

1.2.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条件下MUC5AC蛋白表达的变化 将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消化后,接种于载有盖玻片的24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1×105个细胞,24h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后再分组培养。细胞培养结束后吸弃培养液,用0.01mmol/L的PBS漂洗,用4%多聚甲醛在室温下固定30min,用0.4%Triton-X100在室温下作用20min,加入羊血清工作液在室温下封闭30min;去血清加入一抗(小鼠抗人MUC5AC单克隆抗体1∶500)置湿盒内4℃过夜,0.01mmol/L的 PBS漂洗;加二抗(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1∶100),置湿盒内室温下 2h,0.01mmol/L的 PBS漂洗,滴加5mg/L碘化丙锭,室温下5min 50%甘油封片;未加一抗仅加二抗者作为阴性对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成像。

1.2.7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MUC5AC蛋白含量 培养瓶内细胞在冰上用0.01mmol/L的PBS清洗,加入冰预冷的RIPA裂解液及相应1/100量的苯甲基磺酰氟化物,晃动、吹打后吸入 EP管中冰浴 20min,4℃ 15000r/min离心20min,留上清液。取各样本少许采用二喹啉甲酸法测定总蛋白含量,用RIPA裂解液调整蛋白浓度使各样本一致,再用 PBS稀释蛋白样本。取各样本100μl包被96孔酶标板,置湿盒中4℃过夜。次日弃包被液,扣干后每孔加入200μl的1%牛血清白蛋白,于湿盒中37℃封闭1h。洗板后每孔加入1∶1000小鼠抗人 MUC5AC单克隆抗体 50μl,37℃孵育1h。洗板后扣干,四甲基联苯胺过氧化物酶溶液显色,终止反应后测各孔在450nm处 A值,与标准品比较计算MUC5AC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两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胞活性测定结果

柚皮素浓度分别为 0、20、50、80、100、200 和400μmol/L时,细胞生存率分别为100% ±1.0%、98.2% ±0.2%、92.9% ±0.7%、84.6% ±0.3%和81.6% ±0.6%,表明柚皮素浓度低于 100μmol/L时对细胞无明显损伤,随着浓度递增,当柚皮素浓度达200μmol/L和400μmol/L时细胞贴壁能力降低,死亡细胞增多,细胞生存率分别为45.0% ±0.8%和25.4%±0.7%。

2.2 细胞中ROS的相对含量

在5nmol/L、25nmol/L和50nmol/L的HNE刺激后的细胞中,ROS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68±0.02、0.81±0.07和 0.98±0.08,说明随着 HNE 浓度增加,ROS的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0.39±0.06)比较,t值分别为 11.19、11.20和 11.43,50nmol/L的HNE和柚皮素预处理组(0.57±0.04)比较t值为11.23,均P<0.01,差异均有统计意义,且表明柚皮素具有抑制细胞内ROS产生的作用。

2.3 各组指标mRNA及蛋白的表达

表1显示,MUC5AC、EGFRmRNA和 EGFR、PEGFR蛋白的表达吸光度面积积分值。

表1 各组指标mRNA和蛋白表达的吸光度面积积分值比较

表1 各组指标mRNA和蛋白表达的吸光度面积积分值比较

注:HNE: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DMTU:活性氧清除剂;MUC5AC:黏蛋白5AC;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以MUC5AC/总蛋白(μg/mg)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HNE组比较:△△P<0.01;与柚皮素组和DMTU组比较:##P<0.05

组 别n mRNA蛋白MUC5AC EGFR MUC5AC▲EGFR P-EGFR对照组 3 0.70±0.02 0.73±0.01 112±4 0.39±0.03 0.38±0.02 HNE 3 0.92 ±0.08** 0.91 ±0.05** 152 ±6** 0.86 ±0.03** 0.93 ±0.05**柚皮素 3 0.57±0.09△△ 0.54±0.07△△ 125±6△△ 0.52±0.05△△ 0.61±0.01△△DMTU 3 0.62±0.06△△ 0.63±0.03△△ 128±4△△ 0.53±0.02△△ 0.74±0.05△△柚皮素 +DMTU 3 0.34±0.04## 0.38±0.03## 113±2## 0.42±0.02## 0.41±0.03##

表1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给予 HNE刺激后MUC5AC mRNA、EGFR mRNA 和 EGFR、P-EGFR 蛋白表达增强(P<0.01),而给予柚皮素和 DMTU预处理后表达减弱,柚皮素组与 HNE组比较 P<0.01;DMTU组与 HNE组比较 P<0.01;柚皮素 +DMTU组分别与柚皮素组和DMTU组比较,以上指标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

2.4 HNE刺激前后和柚皮素预处理后A549细胞MUC5AC的激光共聚焦显像

经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染色的高倍放大镜结果显示,图A中未加一抗的阴性对照组A549细胞仅可见呈红色显色少量的 MUC5AC;图 B中A549细胞的MUC5AC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呈绿色显色;图 C中 A549细胞经 HNE处理后MUC5AC的表达较 A549细胞明显增多;图 D中经柚皮素处理后A549细胞在胞质的表达减少。

图1 A549细胞黏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400)

3 讨论

黏液高分泌是影响慢性气道炎症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HNE除了是参与急性肺损伤的主要因素外,还是黏蛋白表达的最强诱导物,也是炎症反应时气道黏液高分泌形成过程的主要刺激因子,而MUC5AC则为炎症反应气道黏蛋白的主要特征性表型,并决定着高分泌黏液的病理特征[5]。

EGFR通过配体依赖和非配体依赖机制而自身磷酸化,引发下游信号级联反应,并传递至细胞核而活化相应的顺式反应元件,启动黏蛋白合成。有研究表明,多种刺激因子均可借配体依赖途径激活EGFR信号级联通路引起黏蛋白合成增加[6]。气道炎症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大量聚集,可释放HNE并刺激局部释放多量ROS。以往的研究提示,ROS可通过激活 EGFR的配体释放而间接激活 EGFR[7];而最近的研究也表明,ROS还可通过非配体依赖机制直接反相激活EGFR。通过减少EGFR表达和活化的刺激来抑制黏液高分泌,可能是治疗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有效靶点,而ROS由于兼具双重刺激机制成为重要靶目标。

柚皮素是柚油的主要成分,主要来源于未成熟的柚子皮,具有抑制氧化产物的产生和增强抗氧化物酶活性的作用[8]。本研究首先以 HNE为刺激因素,检验其是否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549产生大量的ROS,引起EGFR磷酸化水平增高,上调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A549细胞经HNE处理后,细胞内 ROS含量增加,其 MUC5AC mRNA及MUC5AC蛋白含量也增加,且EGFR和PEGFR也明显增加,说明黏蛋白的增加与 EGFR的活化呈正相关,这与MUC5AC合成受EGFR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结果一致。当给予柚皮素干预后,通过活性氧试剂盒测定人 A549细胞内ROS水平降低,RT-PCR测定 EGFR mRNA和 MUC5AC mRNA均较HNE刺激组明显下调。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相应的EGFR和P-EGF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表明,经柚皮素预处理后MUC5AC蛋白表达减少;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也显示,柚皮素处理后A549细胞质中 MUC5AC蛋白表达减弱,提示柚皮素可抑制 ROS的产生而引起EGFR的表达下调及其磷酸化水平降低来减少黏蛋白的转录和合成。此外还观察到,柚皮素+DMTU组EGFR mRNA和其蛋白以及MUC5AC的表达比单用DMTU组要低,提示柚皮素可通过直接降低EGFR膜受体水平和阻断EGFR磷酸化来进一步降低黏蛋白的转录和合成。本实验结果证实,柚皮素对黏液高分泌的主要发生途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为柚皮素的药用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柚皮素可明显改善炎性刺激所致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其机制主要系通过抑制ROS的产生、降低EGFR膜受体水平和阻断EGFR磷酸化来实现的。柚皮素这一效应,显示了对肺部炎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有益作用,加之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1]Psarras S,Caramori G,Contoli M,et al.Oxidants in asthma and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J].Curt Pharm Des,2005,11:2053-2062.

[2]Shao MX,Nakanaga T,Nadel JA.Cigarette smoke induces MUCSAC mucin overproduction via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converting enzyme in human airway epithelial(NCI-H292)cells[J].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4,287:L420-L427.

[3]Kim S,Schein AJ,Nadel JA.E-cadherin promotes EGFR mediated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MUC5AC mucin expression in cultured huma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J].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5,289:L1049-L1060.

[4]Sang HL,Sun IN,Jung SH,et al.Arachidonic Acid Release by H2O2Mediated Prolifer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Involvementof Ca2+/PKC and MAPKs Induced EGFR Transactivation [J].Journal of Celluar Biochemistry,2009,106:787-797.

[5]周向东,童瑾,兰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黏蛋白分子表型的研究[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2,25:437.

[6]李琪,周向东.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引起黏蛋白5AC高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8-352.

[7]Shio U,Fukai M,Griendling KK,Becker PI,et al.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ransactivation by angiotensinⅡrequire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1,21(4):489-95.

[8]LeeMK, Bok SH, Jeong TS, etal. Supplementation of naringenin and its synthetic derivative alters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of erythrocyte and liver in high cholesterol-fed rats.Bioorg Med Chem,2002,10:2239-2244.

猜你喜欢

柚皮素黏液气道
柚皮素对胰脂肪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柚皮素脂质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柚皮素-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