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碱性品红溶液的辐照降解

2011-01-22刘秀华丁兰岚李晓燕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吸收剂量剂量率色度

刘秀华,丁兰岚,李晓燕,梁 霞,邓 义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900

我国染料工业发展迅猛,在世界上已成为染料中间体及染料生产大国,而且我国也是纺织品生产大国,印染废水排放量大,有机污染物成分复杂、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是国内外公认的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1]。辐射技术在处理有机废水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有广泛应用前景[2-5]。碱性品红(又名盐基品红、C.I.碱性紫14、玫苯胺,分子式为C20H20ClN3)是一种重要的染料,溶于水成深红色溶液,用于染棉、人造纤维、麦秆、纸张、皮革、羽毛、脂肪等。本工作利用γ射线辐照研究吸收剂量率、吸收剂量和过氧化氢含量对碱性品红降解效率的影响规律。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60Co辐照源,平均能量1.25 MeV,活度8.5×1015Bq;Lamda 1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碱性品红,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公司;重铬酸银,分析纯,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超纯水。

1.2 实验方法

将55 mL废水盛装在100 mL比色管中,在一定的剂量率下敞口进行辐照,通过控制辐照时间控制辐照总剂量。以重铬酸银化学计量测试系统标定吸收剂量。

1.3 指标测试方法

化学需氧量(COD):重铬酸盐法(GB 11914—89);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GB 11903—89中稀释倍数法);苯胺类: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 11889—89);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503—2009);生物需氧量(BOD):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HJ 505—2009中稀释接种法);总有机碳(TOC)和总无机碳(TIC):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501—2009);pH:玻璃电极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剂量率的影响

图1(b)是33.8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5 kGy后COD的变化情况。由图1(b)可以看出,辐照后COD值由71.7 mg/L降至45 mg/L以下。在4.51、8.90、30.86、61.73、86.91 Gy/min的吸收剂量率下,碱性品红溶液的COD分别降低了44.8%、40.0%、41.4%、48.5%、43.7%,降解效率在40.0%~48.5%之间,比较接近。

图1 不同吸收剂量率下碱性品红溶液的pH(a)和COD(b)

图2是33.8 mg/L碱性品红溶液在不同剂量率下辐照5 kGy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总剂量相同剂量率不同时,碱性品红溶液的吸收光谱接近,碱性品红溶液在542 nm处的吸收最强,542 nm处的吸光度由辐照前的3.33降为辐照后的0.14~0.17,吸光度均降低了95%左右。COD和吸光度的数据表明,吸收剂量率对碱性品红降解效率影响不大。

图2 不同剂量率下碱性品红溶液的UV-Vis光谱

2.2 浓度的影响

将1、10、33.8、60 mg/L碱性品红溶液分别在61.73 Gy/min的剂量率下辐照5 kGy,图3是其辐照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图3可知,碱性品红溶液在205、284、542 nm处有3个吸收峰,辐照后碱性品红溶液的吸收峰明显减弱,10 mg/L以下的碱性品红溶液吸收峰基本消失。碱性品红是3个与氨基相连的苯环形成的1个大共轭体系,其分子结构示于图4。最大吸收波长在542 nm,辐照后吸收峰的基本消失,表明不仅碱性品红的整个共轭分子体系被破坏,而且苯环结构也被降解掉。因为苯环有3个吸收带,均起源于苯环π→π*跃迁,最大吸收波长(λmax)分别在184 nm(E1带,ε=60 000 L/(mol·cm))、204 nm(E2带,ε=7 900 L/(mol·cm))、256 nm(B带,ε=250 L/(mol·cm)),辐照5 kGy后看不到明显的苯的特征吸收峰。

图5(a)是不同质量浓度碱性品红溶液辐照前后542 nm处的吸光度,1~60 mg/L碱性品红的吸光度与辐照前相比下降了92.8%以上。图5(b)是不同质量浓度碱性品红溶液未辐照时和在61.73 Gy/min剂量率下辐照5 kGy后的pH变化,1 mg/L碱性品红溶液的pH值在辐照后有微量的降低,10~60 mg/L碱性品红辐照后的pH值降低了16.8%~19.8%,变化较明显。图5(c)是不同质量浓度碱性品红溶液在辐照前后COD的转化情况,在碱性品红溶液质量浓度为1 mg/L和10 mg/L时,COD去除率均为93.4%,浓度进一步升高时,COD的去除率降低。

图3 不同质量浓度碱性品红溶液的UV-Vis光谱

图4 碱性品红的分子结构

2.3 吸收剂量的影响

质量浓度为10、33.8、60 mg/L的碱性品红溶液分别辐照0.5、1、2、5、10或20 kGy后,pH、COD和色度的变化示于图6。辐照后不同质量浓度碱性品红溶液的pH和COD值明显降低,在0.5~2 kGy之间降低迅速,2 kGy以上,随剂量增加,pH和COD值降低趋缓。相同吸收剂量下,碱性品红溶液质量浓度越高COD转化率越低,60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5 kGy时COD的转化率只达到30.6%,而10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5 kGy时COD的转化率就达到93.4%,辐照10 Gy时COD的转化率达到100%。

碱性品红溶液辐照后均有少量沉淀产生,上层清液的色度大大降低,10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1 kGy、33.8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2 kGy、60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5 kGy后,色度均降低了97%以上。紫外可见光谱图(图7)显示,33.8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10 kGy、60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20 kGy后光谱吸收均接近零,表明碱性品红被完全降解。

图5 不同质量浓度碱性品红溶液的吸光度(a)、pH(b)和COD(c)

图6 不同质量浓度碱性品红溶液辐照不同剂量后的pH(a)、COD去除率(b)和色度(c)

图7 碱性品红溶液的UV-Vis光谱

2.4 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60 mg/L碱性品红溶液在H2O2浓度分别为0、8.9、17.8、35.5、53.4、88.2、174.8 mmol/L时辐照5 kGy后pH值、COD及TOC的变化示于图8。无论是否加入H2O2,辐照后溶液的pH值和COD值都比未辐照的碱性品红溶液(pH=5.94,COD=103.8 mg/L)大大降低。加入H2O2以后,碱性品红溶液的pH降低更明显,H2O2的含量越高,pH越低。H2O2的含量在8.9~53.4 mmol/L时,碱性品红溶液的COD比未加入H2O2时降低;而H2O2的含量增加至88.2 mmol/L以上时,COD反而比未加入H2O2时增加;表明较低含量的H2O2有利于COD的去除,较高含量的H2O2存在时碱性品红溶液的COD反而增加,在TNT溶液和中性红溶液的辐照处理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虽然COD增大,但是色度并没有升高,比较低含量H2O2存在时有所降低。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H2O2的干扰试验,利用重铬酸盐法测定含有49.0 mmol/L H2O2的超纯水溶液,COD实测值为68.0 mg/L,表明H2O2对COD的测定产生正干扰。H2O2含量较低时,与有机污染物发生了反应而消耗,H2O2含量较高时没有完全反应,残留的H2O2对COD的测定产生了正干扰,所以表现为COD增大。加入H2O2以后,碱性品红溶液的TOC明显增大,TIC明显减小。含有不同浓度H2O2的碱性品红溶液的TOC和TIC辐照后相差不大。

图8 辐照后H2O2存在时碱性品红溶液的pH(a)、COD(b)及TOC与TIC含量(c)

3 结 论

碱性品红可以在γ射线的辐照下完全降解,辐照后溶液酸性增强,并产生少量沉淀。吸收剂量率对碱性品红染料溶液的降解效率影响不大,而随吸收剂量的增加使碱性品红溶液的COD和色度均大大降低。吸收剂量相同时,碱性品红溶液的浓度越低,COD和色度降低越明显。10 mg/L、33.8 mg/L和60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5 kGy时COD去除率分别为93.4%、49.9%和39.6%,碱性品红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特征峰都基本消失。10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1 kGy、33.8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2 kGy、60 mg/L碱性品红溶液辐照5 kGy后,色度均降低了97%以上。另外,加入少量H2O2有利于COD的去除。

[1] 王 敏,朱志远,杨睿媛,等.电子束辐照处理水溶液中的活性染料[J].核技术,2005,28(1):40-45.

[2] Zona R,Solar S,Gehringer P. 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by Ionizing Radiation: Influence of Oxygen Concentration[J]. Water Research,2002,36(5): 1 369-1 374.

[3] E.A.阿布拉勉.工业电子加速器及其在辐射加工中的应用[M].赵渭江等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0:25-26, 35.

[4] Basfar A A,Mohamed K A,Al-Abduly A J,et al. Radiolytic Degradation of Atrazine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Humic Substances[J]. Ecotoxicol Environ Saf,2009,72(3): 948-953.

[5] Huang S K,Hsieh L L,Chen C C,et al. A Study on Radiation Technologic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hloride Wastewater—Exemplified by TCE and PCE[J]. Appl Radiat Isot,2009,67(7-8): 1 493-1 498.

猜你喜欢

吸收剂量剂量率色度
颅内肿瘤放疗中kV 级锥形束CT 引导引入的眼晶体吸收剂量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首次131Ⅰ治疗后辐射剂量率的影响因素及出院时间的探讨
基于改进色度模型的非接触式心率检测与估计
空间重离子在水模体中剂量深度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X线照射剂量率对A549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如何提高苹果的着色度
γ吸收剂量率在线探测用硅光电池的电学性能研究
ITER极向场线圈PF4维修区域停堆剂量率分析
60Coγ射线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