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滑行技术在少儿游泳初级教学中的作用
2011-01-20郑仕斌广州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
文|郑仕斌(广州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
少儿游泳初级教学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四个过程:熟悉水性——腿的技术——臂的技术——完整配合技术。在这四个过程中,有一种技术贯穿游泳教学的始终,是游泳初级教学的重中之重,那就是滑行技术。
滑行技术
蹬边滑行和蹬底滑行是学习游泳的基础,要求蹬边、底有力,身体俯卧,成流线型姿势在水面下向前滑行。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出发时,运动员蹬离出发台,经腾空,身体入水后保持流线型姿势滑行,滑行速度减至与游速相近时开始各种泳式的动作。转身时,运动员触壁后,蹬离池壁,滑行一段距离后继续游进。另外,滑行技术体现在每一种泳式的单个技术中。
滑行技术的重要性
观察过鱼游泳的人可能都会发现,鱼在水中游进,并不总是频繁地摇摆它的尾鳍,它偶尔摆动一下尾鳍,便可游出去很远,看上去毫不费力。鱼在游进的过程中,通过身体的侧向摆动产生了推进力,并通过身体在水中的滑行将推进力转化为向前游进的距离。这一过程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然而很多初学游泳的人,甚至有些参加游泳锻炼已经很长时间的人,却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他们拼命地划水,用力蹬腿,而只前进了一点点,一旦稍有停顿,速度就会减至零,甚至身体下沉。
出现这一结症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认真地练习滑行,没有体会到滑行技术带来的好处。即使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在他们日常的专项技术训练中,滑行技术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贯穿整个训练的始终。较好的滑行技术可以达到最佳的出发效果,在游进中展现完美的节奏,为转身带来先机。
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认为:流线型的物体在水中所受的外形姿态阻力最小,而鱼的外形轮廓就是典型的流线型体。理论上人类虽然没有办法使自己的身体外形形似鱼类,但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身体的姿态使外形姿态更接近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滑行。
滑行技术——熟悉水性的教学重点
熟悉水性是为了使初学者逐步了解水的特性,适应水的环境,学会在水中活动,它是学习游泳所必备的初步能力。熟悉水性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呼吸、浮体与站立、滑行等。其中呼吸、浮体与站立和滑行是熟悉水性的核心内容,呼吸、浮体是基础,滑行是关键。滑行技术包括蹬边滑行和蹬底滑行,不管是哪种滑行,都要求身体姿态平直:腕、肘、肩、髋、膝、踝充分伸展(但不能过伸),全身肌肉适度紧张,尤其是腹部和臀部肌肉夹紧,感觉自己就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在水中穿过。
在少儿初学游泳阶段,滑行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少儿的水感,达到熟悉水性的目的,而且能让少儿体会在水中滑行的快感,激发少儿学习的兴趣,为后面技术的学习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滑行技术的学习在掌握了呼吸和浮体及站立技术之后进行。初学者在进行滑行技术练习时往往出现蹬边无力,滑行时身体形状阻力过大,滑行过程身体不平衡等问题,克服了以上几个问题,能够达到较好的滑行效果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技术教学。很多游泳教练都感叹“学会了滑行,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滑行技术——腿的技术效果的最佳体现
蛙泳蹬腿或者蝶、仰、爬泳的打腿都会产生向前的推进力,推进力的大小是由学员的技术动作和腿部的力量决定的,但是其中的关键还是怎样将这样一股力量变成向前的距离。
在初级游泳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员腿的技术动作正确,力量也有,但蹬、打腿的效果反而不如力量和技术稍逊色的学员。而回顾他们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往往会发现蹬、打腿效果好的学员滑行技术掌握的较好。这一点不难理解,将蹬、打腿做的功更多的转化为向前的位移,需要通过较好的滑行技术来实现。否则,我们就会看到有些人拼命地蹬、打腿,却几乎不能游进的现象。这一点在蛙泳蹬腿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让学员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完成特定的距离,一是用最少的次数达到这个距离;二是用最快的频率达到这个距离;三是以自己的方式最快完成这一距离,教师记录成绩,对学员的技术进行评价。最后会得出这样的结果,用最快频率完成的成绩最差,计评也最差;用最少次数完成距离的成绩较好,计评最好;用第三种方式完成距离的成绩与学员蹬腿节奏好坏有关,计评与节奏相关;滑行技术较好的学员成绩和计评较好。因此,在蛙泳腿初学阶段,一定要注重蹬腿后滑行的技术练习,同时注意蹬腿和滑行的配合,把握好蹬腿的节奏。而其它三种泳式腿的技术中,滑行似乎并不像蛙泳那样明显,但在游进时要始终保持滑行的姿态。
滑行技术——学习臂的技术的关键
有过学习游泳经验的人们大都知道,学习臂的技术总是在腿的后面进行,而且要等到腿蹬或者打得较好的时候,才更容易掌握。个中原因同样是基于学员在前面积累的滑行技术,滑行技术掌握的好,可以使学习者的身体位置高而固定,有速度感,因此划起臂来也更加轻松、自如,呼吸配合的时机也好,同时学员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如果没有较好的滑行技术基础,过早地学习手臂动作,不但不容易把划手的动作做好,而且会破坏身体的平衡,使原来已经掌握的腿的技术也变得僵硬,配合呼吸也就更困难了。
臂的技术也和腿一样有节奏,即划臂——滑行——划臂,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因此,初学者在学习臂的技术时一定要强调和巩固滑行技术,这样一来,臂的技术学习将非常简单。
滑行技术——完整配合技术的完美展现
在蛙泳完整配合教学初期,强调:“慢频率、低游速、小划臂,有明显的滑行动作。”蛙泳是最能体现出滑行技术的一种泳式,在一次手腿配合之后,紧接着就是明显的滑行。看北岛康介游蛙泳,最美妙的不是划手蹬腿表现出的爆发力,而是之后在水中完美的滑行技术,充分地体现了高水平蛙泳运动员对技术的深刻理解,以及节奏的完美展现。
爬泳和仰泳虽然看不出明显的滑行,但是运动员在运动中一直保持着一种滑行姿态,即身体成流线型平卧。实验表明,人体在水中以2米/秒的速度滑行时,成流线型平卧阻力是12.8kg,身体倾斜5°内阻力是14.7kg,倾斜18°内阻力是19.2kg,倾斜36°内阻力是30.4kg,因此爬泳和仰泳完整配合需要初学者的滑行技术一定要过硬,身体倾斜的角度应尽量保持在5°以内。
蝶泳也叫海豚泳,和鱼游泳的原理极为相似,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
总之,滑行技术是学习游泳的一项基本功,它体现在出发、游进、转身等游泳技术的各个环节。在少儿游泳初级教学中,应重视滑行技术的教学,将滑行技术的练习贯穿于整个泳式学习的始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