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雅菲:多面人生

2011-01-20贾楠

游泳 2011年5期
关键词:蝶泳世锦赛生涯

文|贾楠

在7月的上海世锦赛上,观众们再一次听到了周雅菲精彩的解说。2010年广州亚运会首次“实战”,周雅菲就以简洁明快的解说风格获得了好评。今年,她带着经验和热情再一次出现在上海世锦赛的解说席上。

对游泳如此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来源于她20多年的游泳运动员生涯。这位身高1米79的青岛姑娘被誉为中国女子游泳队“第一高度”,而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女子100米蝶泳、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两块沉甸甸的金牌一举奠定了她“亚洲蝶后”的地位。此后,周雅菲一次又一次地站上荣誉之巅,最难忘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和队友为中国队夺得一枚女子4×100米混合接力赛铜牌,这是她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奖牌,也是她运动员生涯中唯一的一枚。2009年的罗马世锦赛是周雅菲运动员生涯的最后一站,在斩获女子50米蝶泳铜牌之后,带着大大小小的荣誉,长期训练带来的伤病,以及对游泳运动的不舍,周雅菲离开了赛场。

早在退役之前,周雅菲就开玩笑式地向央视记者提出过作讲解的要求,而这真就成了她走进演播室的意外契机。很有头脑的周雅菲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解说“重点”,那就是尽可能使用简练、通俗的语言来讲解专业技术动作和看点,让不了解游泳的人也能看出精彩之处。众口难调,面对随之而来的赞赏和批评,她也坦然接受。“这次上海世锦赛女子200米蝶泳,很多观众说我对焦刘洋的赞美多,忽视了刘子歌。其实直播中时间压得非常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解说,关注点就必须放在冠军身上,这并不表示我偏袒谁。解说工作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观众,我尽我所能做到最好,但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观众对我有褒有贬,都很正常。”

其实,解说比赛只是周雅菲的“日常休闲活动”,她最主要的身份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退役时她没有选择自己熟悉的体育专业,而是转向更吸引自己的传媒方向。周雅菲坦言,学习原本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踏足一些未知的领域,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才能有更多收获。和运动员时期相比,大学生活轻松了许多,也丰富了许多。饮食上可以完全把反兴奋剂规定抛在脑后,也不用刻意控制营养成分摄入的种类和多少;平常行动不再受到限制,不必像运动员时期,更换驻地需要提前48小时上报国际泳联。周雅菲说,“专业运动员的束缚太多,很辛苦,我需要给自己放一个长假。”

“专业课是双语教学,语言课是全英文,听不懂也要硬听,下狠劲儿地学。”今年4月中旬,周雅菲和冠军班的同学飞赴美国康斯威辛州学习,语言成了留学生活中第一道要跨越的障碍。此外,“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参观校队、职业联赛的机会,这也是一种语言上的学习,要多看多听多学。”远走异国的生活对从小习惯了集体生活的周雅菲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作为运动员只需要关心成绩、饮食和伤病,生活问题全由教练和游泳队处理,而留学生活,尽管国家和学校能提供一些方便,但各种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一边上课一边适应新生活的周雅菲,3个月内瘦了8斤。“我在国内基本不做饭,饿了随便叫个外卖就行,但现在住的这个城市规模不大,宿舍附近也没有外卖店,每天下课回来不管多累都要自己做饭,哪怕只做个简单的素菜,不然真是什么也吃不上。而且这边学习也比较辛苦,我在努力多学,总希望时间能过的快一些,好尽早回家。”

卸下了“蝶后”光环的周雅菲依然像做运动员时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她说,人不可能只停留在辉煌的阶段,身份转变了,要做的事情就要相应地转变。过去的荣誉并不代表今天的成绩,人要自强自立,决定自己要走的道路。20多年的运动生涯,让她面对荣誉和挫折都淡定自如,而天生的韧劲儿和认真让她面对学习和生活都力求尽善尽美。相信有这份从容和认真,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会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蝶泳世锦赛生涯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我的教书生涯
星问答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最多观众的世锦赛伦敦田径世锦赛10天卖票70.5万张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游泳吧,姐妹!
蝶泳的出发、打腿和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