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 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2011-01-19金欣陈建魁于农尹秀云左向华宋世平佟利威许晓跃田曙光
金欣 陈建魁 于农 尹秀云 左向华 宋世平 佟利威 许晓跃 田曙光
真菌 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金欣 陈建魁 于农 尹秀云 左向华 宋世平 佟利威 许晓跃 田曙光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北京金山川公司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 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 85例COPD合并肺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IFI组)血浆中(1,3)-β-D-葡聚糖含量,并与 4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1,3)-β-D-葡聚糖水平为 2.32~15.32pg/ml,确诊 IFI组的(1,3)-β-D-葡聚糖水平为 8.23~2289.56pg/ml,该检测方法对 IFI的敏感性为 88.9%,特异性为 97.5%,PPV为 97.6%,NPV为 88.6%。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可在拟诊早期对 COPD患者是否感染真菌提供可靠信息。
(1,3)-β-D-葡聚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IFI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由于 IFI早期诊断困难,患者病死率高,已成为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在机体的体液中检测到(1,3)-β-D-葡聚糖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依据,因此我们检测了我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合并肺 IFI的 45例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 8月至 2010年 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 COPD合并肺 IFI患者 45例,其中男 25例,女 20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 65岁。正常对照组 40例,均来自健康志愿者。诊断依据为 2007年 1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发表的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1]及 2001年 5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和试剂 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T01智能恒温仪、水域槽以及 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均由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公司提供。
1.3 方法 用无热源肝素钠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ml,3 000 r/min离心 1 min,取 0.1 ml富含血小板血浆加入0.9ml的样品处理液D中,混匀后置于 70℃恒温 10min,取出后立即置于冰水浴中 5m in,为待测血浆样品。取待测血浆样品 0.2m l直接加入酶反应主剂 A中,完全溶解后移至标准反应管中,快速插入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正常参考值为 10 pg/m l。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采用四格表计算(1,3)-β-D-葡聚糖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1,3)-β-D-葡聚糖水平比较 IFI组(1,3)-β-D-葡聚糖水平为 8.23~2289.56 pg/ml,平均(352.3±265.2)pg/ml,正常对照组(1,3)-β-D-葡聚糖水平 2.32~15.32 pg/ml,平均(8.42±6.6)pg/m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对 IFI的各项诊断指标评价 根据回顾性诊断标准,以IFI组为真阳性、正常对照组为真阴性作四格表,该检测方法对IFI的敏感性为 88.9%,特异性为 97.5%,PPV为 97.6%,NPV为 88.6%。见表 1。
表1 (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分析评价cut-off=10 pg/m l
2.3 (1,3)-β-D-葡聚糖检测对 COPD患者临床诊断 IFI感染的结果 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1,3)-β-D-葡聚糖检测排除在微生物学证据以外,确诊 IFI患者 2例,高度可疑IFI患者 28例,在 85例(1,3)-β-D-葡聚糖检测患者中,有 40例患者(1,3)-β-D-葡聚糖含量大于 10 pg/m l,其中确诊和高度可疑 IFI者 2例,可疑 IFI 37例,非 IFI组 1例,诊断标准结合(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则高度可疑 IFI由 28例增加至 37例。
3 讨论
真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寄生于人体皮肤与黏膜,在机体免疫功能减低时可大量生长繁殖并致病。COPD患者长期反复感染,肺功能毁损,慢性消耗,免疫力低下,呼吸系统防御功能降低,正常寄生在口咽部的真菌得以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感染,且老年人肾脏率过功能减退,易导致抗生素在体内蓄积继而菌群失调。COP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预后较差,病死率很高,有文献报道病死率达 15.7%[3]。原因之一就是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造成了抗真菌治疗的延迟。
近年通过检测血液中真菌抗原或代谢物来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很多[4,5]。研究表明,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中,占其干重的 80%~90%。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后,经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等处理后,(1,3)-β-D-葡聚糖可从细胞壁中释放出来,使血液中(1,3)-β-D-葡聚糖含量升高。当真菌在体内含量减少时,机体免疫可迅速清除(1,3)-β-D-葡聚糖,在浅部真菌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原核生物、病毒和人类的细胞都没有葡聚糖,因此血液中葡聚糖含量升高提示深部真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念珠菌和曲霉菌。(1,3)-β-D-葡聚糖检测作为深部真菌感染检测手段用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优于传统的培养法,具有早期、快速、适用范围广的优势,目前主要用于深部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的诊断、高危人群的监测以及疗效预后的评价,有研究显示(1,3)-β-D-葡聚糖在体内的变化与病程呈平行关系,连续监测葡聚糖水平有益于预测抗真菌治疗的效果[6]。
葡聚糖虽然存在于绝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但是仍有部分真菌感染无法通过(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如隐球菌属和结合菌属,(1,3)-β-D-葡聚糖检测为阴性,而曲霉菌感染时葡聚糖上升的程度与宿主免疫力和病原数量有关,只要曲霉菌被厚壁的纤维组织包裹,葡聚糖就很难进入血液,还有研究表明(1,3)-β-D-葡聚糖对烟曲霉感染的敏感性很低[7]。有研究证实某些物质中存在 1,3)-β-D-葡聚糖类似物,会造成假阳性结果[8]。如:以真菌为原料制成的抗生素。某些抗肿瘤药物如香姑菌多糖和磺胺类药物的使用。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免疫球蛋白制剂的患者,(1,3)-β-D-葡聚糖检测为阳性。因此,在诊断上还要结合病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之,(1,3)-β-D-葡聚糖检测可作为 COPD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的初筛诊断方法,指导临床对 COPD合并肺 IFI患者的治疗,减低病死率。
1 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314-315.
3 刘永碧,马厚勋,曾凡荣,等.深部念珠菌感染 280例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2,8:31.
4 金欣,陈建魁,尹秀云.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401-1403.
5 Yoshida K.Recent advances of serodiagnosis for 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s.Nippon Ishinkin GakkaiZasshi,2006,47:135-142.
6 李世荣,王红,文艳.血浆(1,3)-β-D-葡聚糖与抗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药物疗效关系的实验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20-22.
7 Hachem RY,Kontoyiannis DP,Chemaly RF,et al.Utility of Galactomannan Enzyme Immunoassay and(1,3)-D-Glucan in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Low Sensitivity for Aspergillus fumigatus Infection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y Patients.Journal of ClinicalMicrobiology,2009,47:129-133.
8 高蕾,周新.(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23-125.
R 379;R 446.53
A
1002-7386(2011)03-0378-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1.03.030
100071 北京市,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陈建魁,100071 军事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E-mail:chenjiankui@hotmail.com
201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