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状态下EWK延性断裂准则与K准则对比研究
2011-01-19杨锋平罗金恒
杨锋平,孙 秦,罗金恒,张 华,张 奕
(1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管力学和环境行为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2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学院,西安 710072)
平面状态下EWK延性断裂准则与K准则对比研究
杨锋平1,孙 秦2,罗金恒1,张 华1,张 奕1
(1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管力学和环境行为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2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学院,西安 710072)
为研究EWK延性断裂准则对金属起裂及扩展的预测能力,将EWK断裂算法嵌入ABAQUS主程序。针对金属I型裂纹,在平面应变条件下,通过试验与有限元计算相互对比的方法,研究了该准则与应力强度因子K准则对紧凑拉伸CT试样起裂的预测结果,发现两者有近似等效性。在平面应力条件下,以紧凑拉伸CS试样为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提取由EWK控制断裂的结构KR-曲线,将该曲线与试验资料对比,发现两者吻合良好。
EWK延性断裂准则;应力强度因子;KR-曲线;有限元方法
1 引 言
金属材料断裂往往是一种弹塑性断裂,相关研究工作非常多见。按理论归类,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第一、以古典强度理论为依据。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中文可参考俞茂宏教授的论文[1]或
专著[2];第二、以断裂力学的应力强度因子和J积分等为理论依据;第三、以损伤力学为理论依据。三者特别是前两者为许多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第三者则正在成为更好的理论。三者各自的缺陷在于,古典强度理论对材料进行了理想化的假设,对断裂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经验上。断裂力学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其研究对象是含裂体,且对裂纹作了理想化的假设。对于实际结构从无初始裂纹开始断裂或含复杂形状裂纹的问题则无能为力。损伤力学由50年代前苏联学者Kachanov提出雏形,其发展特别是连续损伤力学(CDM)的发展是在70年代由Lemaitre教授[3]领导完成。宏细观结合的损伤力学被认为是研究断裂最有前途的方法,不过就目前而言,损伤因子的演化方程一直是理论与试验亟待突破的瓶颈。
基于理论一或三的一类重要工程应用是各种金属延性断裂准则,主要解决无初始裂纹结构的开裂问题,在金属成型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评定某种准则的精确程度成为其控制断裂的关键,目前较为多见的方法是通过几类不同的试验[4-10],包括不同尺寸的镦粗、拉伸试验,然后建立试验的有限元模型,将基于该延性断裂准则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以此确定这种延性断裂准则的优劣,本文作者也研究过此类方法。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判定的依据仅来自有限的几类试验,无法从理论上获得更多的支持。
由于断裂力学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若某种延性断裂准则的判定结果与断裂力学的判定结果一致,则说明该准则与断裂力学K或J准则等效,从而获得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在等效关系确立后,可进一步认为对于K准则或J准则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无初始裂纹结构开裂问题),可以试图用该延性断裂准则解决,当然其最终结果需要试验评定。这样做的实质是把基于古典强度理论或损伤力学理论的金属延性断裂准则与断裂力学理论结合在一起考虑,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使得到的结论更加合理。然而很少有学者在同样的结构中将两者一起对比,本文的研究工作即在于此。通过两种紧凑拉伸试样(两类模型均满足小范围屈服假设,金属小范围屈服仅表示塑性区范围较小,但塑性区内变形仍非常剧烈,材料断裂属于韧性断裂),将Kamoulakos博士提出的EWK延性断裂准则[11]与K准则对比。结果证实了EWK准则与K准则有较好的互换性。
2 EWK断裂模型
EWK模型是Kamoulakos博士在McClintock、Wilkins(主要贡献)等人的工作基础上加以总结,在假设裂纹形成和扩展是材料一个连续特性的前提下,认为结构断裂是材料应变损伤的累积结果。裂纹的起始、扩展和结构的断裂主要取决于危险区域现时和历史的受力情况,独立于危险区域的形状、边界条件,除非危险区域的形状和边界条件影响着它的受力情况。他给出公式如下:
当材料中某个点的损伤变量Dp值达到临界值时,以该点为中心的某个局部区域(半径为Rc的圆)断裂失效。式中εp表示等效塑性应变,p代表该点所受的静水压力,Si表示应力偏量;α、β为材料常数,分别代表拉、剪对材料微孔洞生长的影响因子,plim表示不考虑孔洞效应时的理想极限静水压力,为材料常数。该模型与损伤力学概念的区别之处在于,认为损伤变量Dp的演化不影响材料的本构关系。因为从表达式看,Dp是由代表外力作用因素的量(w1代表拉、w2代表剪)构成,而不是由诸如材料微孔洞面积等内部因素构成,因此它不影响本构曲线。微孔洞的生长等材料内部因素则由α、β确定,认为是材料常数。从断裂力学角度考虑,Dp具有应变能密度性质,一定程度上和断裂力学中的能量释放率理论吻合。从古典强度理论体系出发,也可将其仅仅理解为与第二强度理论等相似的一种理论,区别在于EWK表达式是一种积分。该理论涉及的4个材料常数Dp、α、β、plim可由4种断裂实验确定。本文以铝合金2A12-CZ(LY12-CZ)为材料,分别进行如图1所示5种试验以确定材料常数(α试验为了得到材料本构关系)。 由试验确定的该材料常数分别为:Dp=0.234 6,α=2.311 0,β=-0.385 7,plim=1 717MPa。
在有限元计算时,EWK算法的实现是基于单元积分点计算的。将自行编制的EWK断裂子程序嵌入ABAQUS主程序中。对于每个单元的每个积分点,主程序每完成一次增量步计算,子程序提取一次EWK判断准则需要的参数,并进行判断,若达到断裂门槛值,积分点杨氏模量置零,否则不作任何变化。遍历所有单元的积分点后,程序进行下一个增量步计算。这样保证了主、子程序之间的实时通信,直到外载全部添加完毕为止。算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算法将使断裂发生在单元上,故单元越小,其计算所得的结果越精确,但它对单元的形状没有任何要求。另外,只要计算收敛,该算法可一直进行到裂纹扩展完毕。
3 紧凑拉伸(CT)试样模拟
3.1 方法
该模型目的在于考察K准则与EWK准则的关系。K准则对于弹塑性断裂的有效性仅仅限于小范围屈服。因此,为了保证裂纹顶端处于小范围屈服条件,标准CT试样(其试样设计以及结果评定都需要核实小范围屈服及平面应变条件)是可靠的。用标准CT试样可以得到材料的断裂韧性KIC。反过来说,如果用测得的KIC值(一般需要用有效裂纹长度修正后的K准则)来预测CT试验的P-V曲线,其预测结果应当与试验曲线一致。若采用EWK准则预测,如果其预测所得的P-V曲线也与试验曲线一致,则证明了在小范围屈服条件下,EWK与K准则有等效性;如果不一致,则说明EWK准则的预测能力在材料小范围屈服条件下没有很好的精度。因此,本节通过试验与基于EWK准则的有限元模拟对比的方法来确认上述思想。
试验依据HB5142-96,试样厚度B取25mm,宽厚比W/B=2。有限元计算时材料模型使用图1(a)所得的本构关系,其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数据如下:弹性模量71 200MPa,泊松比0.33,屈服应力380MPa,极限应力590MPa,最大应变0.15。裂尖模型建成半径为0.08mm的半圆,裂尖局部细化网格,使最小网格尺度为0.1mm。采用8节点平面应变单元。分别在模型的两个销轴孔处添加1mm的位移载荷,并在模型对称轴处约束好1方向的位移,如图3所示(线切割及疲劳裂纹建成了开口裂纹)。试样断口及测得的P-V曲线取部分点如图4“Experiment”所示。有限元计算在断裂处理上采用1节中的办法,单元变刚度引起的收敛性问题可参看文献[12]。计算一直持续到载荷加载完毕或计算不收敛,其结果如图4的“Simulation”所示。
3.2 结果及讨论
对于平面应变的应力条件(厚板)而言,一旦起裂,则迅速达到失稳扩展,而不像薄板那样起裂后还可继续承载。因此对于图4中的曲线,以最大载荷为界限,只有前半段曲线对KIC计算有意义。对于前半段曲线的线性段,有限元模拟比试验略显刚硬,约2%。原因与计算采用平面应变单元有关。因为真正试验中,试样只有沿厚度方向正中间一层才处于纯粹平面应变状态,其上下两个表面均处于纯粹平面应力状态,沿厚度方向中心向两边是一种平面应变状态向平面应力状态的过渡。当然这种过渡剧烈,使得绝大部分处于近似的平面应变状态。而有限元模拟将这“绝大部分”变成了“全部”,于是显得有些刚硬。有限元计算所得的最大载荷则显示了该延性断裂准则的精度。由曲线可以看出,三件试样所得最大载荷均值为21.41kN,有限元计算所得最大载荷为20.90kN,相对误差2.38%。这种考察精度的缺点在于忽略了实际裂纹长度的影响。有限元建模时取裂纹长度a′=0.5W=25mm,实际试件在疲劳裂纹预制时不可避免会有长有短,本试验三个试样的裂纹长度分别为25.29mm、24.00mm、24.5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