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研究

2011-01-18

关键词:权数讲授法算术

许 春 野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统计学是高职经贸、会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经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能够使其读懂常见经济报道和现实案例中的经济数据,是其对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和描述的基本工具之一;另外,统计学中附带的图解工具的讲解对于其理解经济学及其他课程中的图表、曲线也大有裨益。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统计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统计学公式去计算,而且要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学原理解释现实经济案例,以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学习满足专业、社会的需求。

1 统计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实际教学中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学生会问“学统计学有什么用?以后工作中能用到吗?”这也是大多数非统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时候常问的问题。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作用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中不会有明显的显现,这也直接导致了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认为学习统计学对日后要从事的职业没有帮助,也是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敷衍了事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比较差,而统计学的学习又要和数学相联系,这又是部分学生在统计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最终成绩比较差的原因。

然而,统计学的学习虽然不能直接转化为工作的技能,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功能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经贸类学生为例,能够及时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是日后从事经贸类工作的必要技能,而没有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相关概念的了解就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如:案例中经常出现的经济现象的环比发展速度,年距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环比增长了是否意味着全期就是增长的?学习统计学可以让学生对经济概念的了解从表象深入到实质,不但能认识各种经济指标,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从计算中得到结论,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 不同教学方法结合传授知识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在理论教育方面就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理论教学既不能过多但也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在制订教学大纲的时候就要明确理论教学在全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所占比例,理论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以下就以统计学中的基础内容:平均指标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来分析如何让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能简单运用。

2.1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

虽然关于平均数和标准差等概念和公式的知识在初等数学中已有涉及,现在的学习看起来有些重复。但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基础较差,加之经贸类的学生以文科方向为主,数学本来就不是强项,基于这样的现实,这部分内容还是要做必要的讲解,又由于它们是贯穿全部统计学的基础,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作为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教学方法上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同时为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中也较多地使用练习教学法。

2.1.1 以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1]

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分析、论证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平均数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优点非常突出。平均数是反映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没有困难,通过老师的讲解很容易就能掌握,这也为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加权算术平均数打下了基础。

2.1.2 以实际案例讲解公式的含义和运用

列出10个同学的身高数值,由于单位数不多,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直接加总10个标志值除以10来计算平均身高,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联系刚刚学过的加权算术平均数。首先,引导学生分析10个数值的特点,将零散的数值进行分组处理;其次,为了防止只有部分同学去计算而其他人不动脑思考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对资料分组,并以提问的形式要求学生得出结果,这样能减少主要由教师讲授而学生被动接受带来的学习效果差的问题,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做出组距数列后,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将权数的概念引出来,权数f就是各组的单位个数,以权数f和各组相应的组中值作为变量值计算平均数,要比直接计算更清晰并且不易因单位数过多而出现计算上的疏忽。

为了加深印象,以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庞大性来说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在数值较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惯性地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来计算,而其他学生则采用加权法分步骤计算,不但计算速度快且结果准确,步骤清晰,两相比较,学生也切身体会到公式的含义和实用性,这样多数学生对加权算术平均数就有基本的认识,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分析加深记忆。

2.1.3 分析公式的特点,加深学习印象

概念和公式讲解完成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对公式进一步分析,找出特点,让学生从学会到熟练掌握。

首先,分析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变量值大小是影响算术平均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所以很容易理解变量值大小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但是,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公式中变量出现的次数即频数f,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可以继续上面关于身高平均值计算的例子,采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来分析结果,即增加十一到十五号同学的身高数值,重新计算平均数,由于不同身高可以分配到相应的组当中去,变化了不同组的变量次数,如果新增的5个身高值中较大值多那么平均数就大,较小值多平均身高就小,通过计算和分析,学生不但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并且自己发现了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第二个因素f,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2.2 以练习法强化知识的掌握,培养应用能力

练习法使用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公式的内涵,用不同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能够在复杂的案例中分清事物的本质,并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计算相关指标的能力。简单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公式中权数f很容易确定,但是社会经济现象是千变万化的,要能够从复杂的案例中准确找到权数才是真正地理解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内涵。下面以教学中常用的一道例题来分析如何让学生掌握这种能力。

例:某公司所属15个分公司产值计划完成情况的组距分配数列如表[2]:

按计划完成情况分组(%)组中值(%)x分公司个数(个)计划产值(万元)f实际产值(万元)xf90~100955200190100~110105816001680110~1201152200230合计—1520002100

本例题的任务是计算全公司的产值的平均完成程度,按照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的原则,应该先计算出作为各组标志值代表的组中值,再与权数相乘来求出各组的标志值之和,组中值即表中的第二列,但是权数应该选择分公司个数还是计划产值?弄清楚这个问题是这道例题的目的。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用组中值去乘分公司的个数。教师解释的根本点有两个:第一,标志值和权数相乘要有实际经济意义是统计学的研究目的,计算结果要与实际情况相符,用计划完成情况这个相对数与公司个数相乘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第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应该是用实际产值比上计划产值,直接用计划完成情况和公司相乘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通过以上两点的解释,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道例题的本质,理解了统计学的实际应用性和知识的连贯性,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也促使他们在运用原理计算的时候能够综合考虑已掌握的知识,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对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3.1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的传授

统计学是理论性学科,实际教学中通常以讲授法为主,此方法的好处就是直接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以讲解的形式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能够根据课堂讲解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解的内容,便于在侧重点不同的知识点上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并且能够在讲解新内容的同时回顾已学过知识,容易做到知识传授的连贯性。讲授教学法方法灵活,效率较高,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由于是强调以传授为主的方法,课堂讲授的主角是教师,是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为主,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学生的注意点和教师的思路不一致的问题,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高职教育强调操作和应用能力的目标不符。因此,统计教学中讲授法不能是唯一的方法,而应该与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实践教学中与讲授法结合使用的就是练习法和自学法。

练习法是在讲授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反复地练习相应的习题,通过知识运用的不断熟练能够深化知识的理解并培养正确使用知识的技能。而自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学习知识,它的侧重点是对前后联系较密切或重要知识的讲授前,学生自学或预习相关知识,它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能够将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练习法、自学法与讲授法相结合能够做到知识讲解和学习的相互促进,教师传授基本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直到解决问题,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实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中对于这三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在每章理论学习之后安排两个学时的课堂练习课,以典型的、能够包含所学知识点的资料为练习材料,现场练习,现场答疑解惑,做到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2 确定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方法[3]

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统计课程的实际教学中逐步改变以往期末一次考试定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方法,更多地采用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能力为中心的方法进行考核。如以过程考核的方法取代期末一次性考试,过程考核的好处是能够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灵活地确定考核内容,注重知识掌握的牢固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考核内容上增加现实社会的案例,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也是这门课程设置的目的之一,这样就避免了考核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通过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既巩固了必备理论知识,又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3.3 实践中可实施的新形式教学方法的探索

虽然在教学中对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改进,但是原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还是占主导,今后的实践中需要继续改革,如可以增加讨论教学等形式灵活效果显著的方法,由于统计学是学生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工具,还可以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增加运用计算机解决复杂问题的教学比例等等,所有新形式教学方法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满足高职教育的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1]王志辉.对高职教育理论性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2]于声涛.统计学基础[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01~102.

[3]孔令声,柴越尊.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探讨[J].北方经贸,2007,(12).

猜你喜欢

权数讲授法算术
微观调查数据抽样权数的可忽略性检验及实证研究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猪肉在CPI中的权数被调低了吗?
猪肉在CPI中的权数被调低了吗?
权数可靠性的假设检验探讨
算算术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学算术
讲授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
小狗算算术